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2009年开始,每次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发布时,都会引发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其实,PISA测评的核心是对“能力”的考查。教育评价和监控就像是国家教育体制的“保健医生”,不断地提醒着一国更新教育观念,引进教育评价和监测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而高考作为中学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前行。
恢复高考至今的40年间,高考物理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2004年的高中新课改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而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也由原来的“知识立意”改为“能力立意”,按照“以知识考查为基础,能力考查为主导”的原则进行。
一.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1.知识立意的弊端
知识立意的物理命题侧重于对具体物理知识的考查,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今社会所强调的创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一味背書做题,很少有时间去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很难将其转化到现实的应用中,其结果很有可能成为“书呆子”;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升。
2.能力立意的提出及在高考中的体现
2016年物理考纲变化后,教育部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和学科素养。随后《考试说明》也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随之确立。
能力立意的物理高考命题考查的是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新情境下的具体应用,以新情境、活动为载体,是将解决问题需要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内隐其中进行命题,要求学生能观察、分析物理事实,探究、猜测适当的物理结论和规律,创造性地给出物理问题的解释或证明方法,不但具有考查知识的功能,更具有考查学生潜能、物理素养的作用。
二.应对能力立意高考命题的策略
高考命题思想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适应当下高考的变革,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真情境”与“真问题”引导学生走出书斋
近年来,高考的物理试卷,已经在努力转型,让“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的理念成为贯穿整个高考命题的思路。通过真实的生产生活情景,提出有价值的学科问题,不仅关注了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教育的应用价值,让知识不止于书斋,而是能够为学生所用,从而让思维变得更为理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观点。
真情境、真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高考公平,破解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石亚璞认为,考生在“新情境”中的起点是相同的,大家都没有在练习题中接触过,都要现场分析解决问题,更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能力,高考也就更公平了。
适应社会需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时代赋予高考命题的新的要求。高考理科中真情境与真问题的命题特点,已经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高考指挥棒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关注物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在生活热点中的应用才能有效地应对能力立意的高考。
2.建立模型,以不变应万变
物理模型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和条件下,考虑对实际物理现象来说是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数,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物理抽象。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将物理对象模型化、物体所处条件模型化、物理状态模型化、理想化实验、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一一建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一般只注意知识的学习,并不关心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更不能自觉地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影响了思维发展。因此,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好每一个物理模型的建立思维很重要。每一个物理过程的处理,物理模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物理教材中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并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借助物理模型教学,通过采用模型方法,突出物理问题的主干,疏通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使物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不单起到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作用,同时还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高三复习目的就是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是以发展学生能力如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目的。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通过问题的剖析、展开、改造,可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变换物理模型,拓宽物理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相近性拓展。在问题求解模式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情景,拓宽问题设问形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类化能力。
(2)阶梯性拓展。在某一较为基本的物理情景基础上,改造出物理情景呈阶梯性变化的问题,提高物理情景、过程的复杂性或迷惑性。在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或过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某一基点出发,逐步扩大思维的视觉和空间,从而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对比性拓展。在相似事物的对比中,可启发学生的比较性思维,提高对问题的鉴别能力与抗干扰本领,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今后,当它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捷足先登,提高解题的效率及准确率。
(4)反向性拓展。将物理问题的某些条件及设问进行巧妙的隐性反转,而在分析求解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以能力立意命题,要求教师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注重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才能适应能力立意命题的高考。
从2009年开始,每次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发布时,都会引发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其实,PISA测评的核心是对“能力”的考查。教育评价和监控就像是国家教育体制的“保健医生”,不断地提醒着一国更新教育观念,引进教育评价和监测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而高考作为中学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前行。
恢复高考至今的40年间,高考物理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2004年的高中新课改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突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而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也由原来的“知识立意”改为“能力立意”,按照“以知识考查为基础,能力考查为主导”的原则进行。
一.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1.知识立意的弊端
知识立意的物理命题侧重于对具体物理知识的考查,不能很好地体现当今社会所强调的创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一味背書做题,很少有时间去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很难将其转化到现实的应用中,其结果很有可能成为“书呆子”;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升。
2.能力立意的提出及在高考中的体现
2016年物理考纲变化后,教育部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和学科素养。随后《考试说明》也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随之确立。
能力立意的物理高考命题考查的是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新情境下的具体应用,以新情境、活动为载体,是将解决问题需要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内隐其中进行命题,要求学生能观察、分析物理事实,探究、猜测适当的物理结论和规律,创造性地给出物理问题的解释或证明方法,不但具有考查知识的功能,更具有考查学生潜能、物理素养的作用。
二.应对能力立意高考命题的策略
高考命题思想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适应当下高考的变革,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真情境”与“真问题”引导学生走出书斋
近年来,高考的物理试卷,已经在努力转型,让“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的理念成为贯穿整个高考命题的思路。通过真实的生产生活情景,提出有价值的学科问题,不仅关注了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学科教育的应用价值,让知识不止于书斋,而是能够为学生所用,从而让思维变得更为理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观点。
真情境、真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高考公平,破解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石亚璞认为,考生在“新情境”中的起点是相同的,大家都没有在练习题中接触过,都要现场分析解决问题,更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能力,高考也就更公平了。
适应社会需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时代赋予高考命题的新的要求。高考理科中真情境与真问题的命题特点,已经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高考指挥棒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生活实际,关注物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在生活热点中的应用才能有效地应对能力立意的高考。
2.建立模型,以不变应万变
物理模型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和条件下,考虑对实际物理现象来说是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数,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物理抽象。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将物理对象模型化、物体所处条件模型化、物理状态模型化、理想化实验、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一一建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一般只注意知识的学习,并不关心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更不能自觉地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法,影响了思维发展。因此,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好每一个物理模型的建立思维很重要。每一个物理过程的处理,物理模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物理教材中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并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借助物理模型教学,通过采用模型方法,突出物理问题的主干,疏通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使物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不单起到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作用,同时还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高三复习目的就是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是以发展学生能力如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目的。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通过问题的剖析、展开、改造,可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变换物理模型,拓宽物理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相近性拓展。在问题求解模式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情景,拓宽问题设问形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类化能力。
(2)阶梯性拓展。在某一较为基本的物理情景基础上,改造出物理情景呈阶梯性变化的问题,提高物理情景、过程的复杂性或迷惑性。在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或过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某一基点出发,逐步扩大思维的视觉和空间,从而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对比性拓展。在相似事物的对比中,可启发学生的比较性思维,提高对问题的鉴别能力与抗干扰本领,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今后,当它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捷足先登,提高解题的效率及准确率。
(4)反向性拓展。将物理问题的某些条件及设问进行巧妙的隐性反转,而在分析求解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以能力立意命题,要求教师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注重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才能适应能力立意命题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