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出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371236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理论课时少,但需要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就业及发展目标,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的实际需求,经过六年多的实践,显示效果良好。现将改革方法经过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职;改革;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9-02
  一、课程简介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主要讲授直流电机及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各种调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系统设计过程。这门课程是将学生两年间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了一个大综合。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试金石。
  然而作为本科院校四年制的学生来说,该课程都是一门比较枯燥、难学的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安排《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由于学生起点低,数学知识薄弱,加上没有系统学过《自动控制原理》,有些班级甚至没有安排《变流技术》,因此学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该课程的改革实践,即如何让高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自动控制的知识。
  近年来交流调速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就是变频调速技术。交流变频调速传动克服了直流调速的缺点,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交流电机调速性能先天不足的问题。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以其卓越的调速性能、显著的节电效果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适用性,而被公认为是一种最有前途的交流调速方式,代表了电气传动发展的主流方向。变频调速理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二、课程发展
  为适应高职高专发展模式,我们在第四学期同时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变频调速技术》将交直流调速技术分为两门课,《变频调速技术》和《调速系统与维护》。《变频调速技术》部分从变频器的结构入手,首先介绍组成变频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应用,在此基础上,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介绍变频调速原理及变频调速工作方式。以西门子MM440系列变频器为例,介绍了变频器的选择、安装、接线、参数调整、抗干扰措施和运行检修。本教材拓展介绍了多套工业设备或系统,使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和调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讲课过程也由单纯的全部教室授课,变为一节课理论讲授、一节课变频器操作,如PID控制、触摸屏控制。有效利用实训设备,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在最简单的实训硬件配置情况下,完成实用性较强、较先进的变频器应用过程。
  《调速系统与维护》将《变流技术》与《直流流调速》两门课有机结合起来。用较少的课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典控制理论有个基本认识,在原有调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典型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及维护及主电路设计思路,将学生从生涩的控制理论带到他们感兴趣的实际电路模块,在讲课过程中,紧紧围绕实训设备,将系统分解成各种模块,相当于实训设备中的各个挂件,在掌握各模块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于各种检测仪表及仪器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最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将模块组合成实际应用系统,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根据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学习系统调试过程。在介绍各种常用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后,针对典型实训设备,综合介绍实际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维护经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职人才,在每堂课前,对学生进行三分钟思政教育,内容包括:集体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每堂课都不重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受到写生好评。
  每门课程都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至“蓝墨云班课”,以便同学们随时通过手机自学。三、课程改革
  以转速电流雙闭环调速系统为例
  紧紧围绕直流电动机转速调节,将系统分解为主电路、电源电路、触发电路、保护电路、隔离电路、反馈电路、调节电路,最后是系统调试。
  1.电动机供电电路。
  主电路的作用是为电动机提供大小可以调节的直流电枢电压,达到平滑调速的目的,真正实现弱电控制强电的过程。将《电力电子技术》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中。主电路是系统的核心,必须讲透,首先学习如何根据电动机型号选择整流变压器型号和晶闸管型号以及各种保护器件容量。为使电机产生转矩,必须设计适合的励磁电路,当然波形分析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2.继电操作电路。
  为保证安全,继电操作电路必须保证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已经通电后,才可接通主电路;主电路未通电前,不允许对系统加给定信号。通过电路讲解,提高学生电器控制电路设计能力。
  3.给定电路。
  给定环节比较简单,以±15V稳压电源供电,通过调节电位器来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调节。给定环节设计方法很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思路。
  其他电路分析方法相似,讲解时将复杂电路进行分解,分析原理后启发大家用不同电路代替此电路,并比较优缺点。四、课程改革的总结
  同国内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点突破:
  1.探索出一条更适合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思政三分钟”育人工程,推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使学生在学习认知思政中提升思维能力,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
  2.本课程改革立足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际、强调应用。
  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内容重新整合,重新编排,有取有舍,能让教师现教的知识,学生现学、现做,在做的过程中现场交流,将知识当堂消化。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6A-115)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组织编写.典型直流调速系统调试与维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史国生主编.交直流调速系统.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3]陈伯时主编.电动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韩谷静、吴雨川《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其他文献
小儿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也可由71型肠道病毒(EV71)引起。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手足皮疹。小儿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
【摘 要】中华文化经典作为承载中华文化多年以来文化沉淀的书目,在幼儿时期进行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开始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文化自信,但是由于幼儿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诵读时会对教师的方法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分析而展开。  【关键词】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3 【
1病历资料 1.1病历摘要患儿男,4岁,2009年10月23日17点15分因腹痛4小时伴呕吐入院。患儿4小时前在幼儿园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周腹痛,呈阵发性,较剧烈。
宫颈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我院1993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6例,报道如下:
【摘 要】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上课发呆、睡觉,沉迷网络,平时生活懒散,进取心不强。《包身工》是夏衍1935年历时两个多月起早贪黑深入工厂实地调查研究撰写而成,是一篇反映中国劳工悲惨生活经典意义的报告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就在想,包身工的悲惨命运能否引起学生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对此,我将这节課的教学感悟作一简单剖析,与此共勉。  【关键词】 《包身工》;人生价值观;语文教
<正>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动态过程。创面修复主要经历炎症阶段、增殖阶段与上皮重塑阶段,不同阶段涉及各种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新生、生长因子等众多复杂环节。目
会议
针对常规弹药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无法精确获取目标方位信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磁电检测的单光束激光引信全向方位角探测方案.对磁电检测系统进行建模,建立圆柱形永磁体转动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某事业单位工作.因鼻塞、流涕、咽痛、发热2 天来院就诊.入院查体:急性热病容,体温38.8℃,呼吸25 次/ 分,心率80 次/ 分,咽充血明显,两肺听诊呼吸音粗,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实施,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本文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浅谈其方法,以期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