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我国是地广人多的多名族的国家,各地区,各名族和城镇之间存在差异,各地区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的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县,民间音乐是弘扬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若是能把泸县这些丰富的音乐资源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既有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并有促进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教育;校本教材;师资培训
(一)传统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现实情况
1.文化的传承
泸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民歌舞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类,独特的地方方言语音、风俗、移民文化的融合,在音乐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以百合镇的百和莲枪为例,“百和莲枪”起源于宋朝,属于自娱式民间艺术,是以“百和莲枪”为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教育”示范学校。传统文化就是要传承,传承就是要更多人学习,了解。把传统的文化音乐带到校本教材,作为我们乡土音乐教育校本教材。
律动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内心世界和地域风情,其特有的地理和独特的历史生成背景,使其在演唱舞蹈形式上和音乐节奏特征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地域特色。
2.学校音乐的现状
尽管泸县的音乐文化传统久远,但现今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据调查,虽然这两年泸县在加大了对音乐教师的招考人数,但是乡中兼职音乐教师超过65%,乡小达到了85%。从师资入口看,由于师资紧缺,学校音乐课开出率很低。还有就是学校的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观念落后。转让教他们认为重要的的非专业的课程。让老师无法发挥他们的优势。
我们应该在民间音乐传统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既让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继续存活、发展,又为提升整个泸县的文化品位找到新的途径。[1]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艺术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应是十分重要的的工作。
二、结合民间音乐文化开展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式
民间音乐走进当地学校音乐课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校高度配合。重点解决好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模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组织收集民间音乐教材
(1)民间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为核心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
以生活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不要局限于西方音乐体系中,只知道强弱拍的变化,却不知道“板眼”为何物。音乐来源于生活,亲身体验民间音乐中蕴含的奥秘。中小学音乐课程必须贯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原则,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根据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材料的精细
民间音乐来源于生活,因此民间音乐并没有经过加工整理,只是口传心授传唱流传下来。这也是要我们当地教师和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如有条件应将编辑成教材,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
(3)音域
中小学生童年和少年时发育的高峰期,小学高段和初中又是处于变声期,给他们选择歌曲的音域不能太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4)歌曲的情感
在收集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编制时,教材应该针对教学对象,有些难懂的方言,爱恨情仇的歌曲不适合现在学生的教育心理,不予采用。
2.音乐,走出教室。
成功的音乐课,不是在课堂实完成。应该让学生走到外面,通过查、看、听、问、唱多种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把生活带入课堂。与之产生强烈的景、乐、情的共鸣,更能感受音乐,出了课堂的音乐,加入了生活,这就是最地道的地方特色音乐,让学生真正的体会音乐像他们表达的文化情感。
3.注重课外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养,是需要广大的专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平台。鼓励学生编排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当地特色的特点。享受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总之,有很多方式和途径使我们的民间音乐进入我们的课堂,并有效地运用在音乐教学当中,使家乡种类繁多音乐在教学中搞得有声有色。
三、中小学民间音乐的创新培养能力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都不能取代的。音乐教育突围,[2]改变观念,美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关系,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民间音乐引进课堂,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灌输式”教学模式,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兴趣大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全国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我们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尝试民间音乐课堂的出发,以提高课堂的綜合性和趣味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灌输式”教学,进行民间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自己下去收集资料及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发创造思维,激发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
我们的地方民间音乐丰富,各具特色。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承担起传承地方民间音乐的责任,走出特色话的音乐教育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结论
民间音乐是凝聚了人类文明精神的智慧,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美育教育,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的发展。弘扬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把最具有民间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结合,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袁平、魏胜.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
[2]浙江省青田县章旦中学教育集.浅谈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围之路[J].中小学教育.2017.9.289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教育;校本教材;师资培训
(一)传统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现实情况
1.文化的传承
泸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民歌舞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类,独特的地方方言语音、风俗、移民文化的融合,在音乐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以百合镇的百和莲枪为例,“百和莲枪”起源于宋朝,属于自娱式民间艺术,是以“百和莲枪”为传统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教育”示范学校。传统文化就是要传承,传承就是要更多人学习,了解。把传统的文化音乐带到校本教材,作为我们乡土音乐教育校本教材。
律动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内心世界和地域风情,其特有的地理和独特的历史生成背景,使其在演唱舞蹈形式上和音乐节奏特征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地域特色。
2.学校音乐的现状
尽管泸县的音乐文化传统久远,但现今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据调查,虽然这两年泸县在加大了对音乐教师的招考人数,但是乡中兼职音乐教师超过65%,乡小达到了85%。从师资入口看,由于师资紧缺,学校音乐课开出率很低。还有就是学校的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观念落后。转让教他们认为重要的的非专业的课程。让老师无法发挥他们的优势。
我们应该在民间音乐传统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既让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继续存活、发展,又为提升整个泸县的文化品位找到新的途径。[1]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艺术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应是十分重要的的工作。
二、结合民间音乐文化开展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式
民间音乐走进当地学校音乐课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校高度配合。重点解决好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模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组织收集民间音乐教材
(1)民间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为核心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
以生活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不要局限于西方音乐体系中,只知道强弱拍的变化,却不知道“板眼”为何物。音乐来源于生活,亲身体验民间音乐中蕴含的奥秘。中小学音乐课程必须贯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原则,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根据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材料的精细
民间音乐来源于生活,因此民间音乐并没有经过加工整理,只是口传心授传唱流传下来。这也是要我们当地教师和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如有条件应将编辑成教材,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
(3)音域
中小学生童年和少年时发育的高峰期,小学高段和初中又是处于变声期,给他们选择歌曲的音域不能太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4)歌曲的情感
在收集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编制时,教材应该针对教学对象,有些难懂的方言,爱恨情仇的歌曲不适合现在学生的教育心理,不予采用。
2.音乐,走出教室。
成功的音乐课,不是在课堂实完成。应该让学生走到外面,通过查、看、听、问、唱多种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把生活带入课堂。与之产生强烈的景、乐、情的共鸣,更能感受音乐,出了课堂的音乐,加入了生活,这就是最地道的地方特色音乐,让学生真正的体会音乐像他们表达的文化情感。
3.注重课外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养,是需要广大的专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平台。鼓励学生编排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当地特色的特点。享受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总之,有很多方式和途径使我们的民间音乐进入我们的课堂,并有效地运用在音乐教学当中,使家乡种类繁多音乐在教学中搞得有声有色。
三、中小学民间音乐的创新培养能力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都不能取代的。音乐教育突围,[2]改变观念,美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关系,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民间音乐引进课堂,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灌输式”教学模式,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1.兴趣大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全国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我们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尝试民间音乐课堂的出发,以提高课堂的綜合性和趣味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灌输式”教学,进行民间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自己下去收集资料及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发创造思维,激发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
我们的地方民间音乐丰富,各具特色。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承担起传承地方民间音乐的责任,走出特色话的音乐教育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结论
民间音乐是凝聚了人类文明精神的智慧,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美育教育,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的发展。弘扬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把最具有民间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结合,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袁平、魏胜.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
[2]浙江省青田县章旦中学教育集.浅谈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围之路[J].中小学教育.2017.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