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责任踏歌而行——记者生涯的几点记忆与感受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10个记者节前夕,报社记者部来电话告诉我:中宣部“三教办”已正式通知,你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有空写点十几年来做记者的感受吧!搁下电话,思绪起伏,十多年里所经历的一幕幕历历在目。这些年来,干过变电站值班员、基层企业宣传干事,干过编辑也干过记者,无论干什么,走出大学校门,
其他文献
步入21世纪,电视媒体的竞争进入了空前激烈的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迅速获取最新信息,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信息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争夺受众、赢得收视率,广播电视媒体在创新节目形态、丰富报道技术手段、启用符合受众心理接受和审美情趣的主持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位观众每天收看电视节目的平均时间是174分钟。面对全国众多
作为评价电视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的发展与质量评估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相关领域对收视率认识的是与非等方面作了辩证地分析与思考,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报刊上常见一些精心编撰的名人逸事,或加别致栏题,或加抢眼花边,成为版面中一种上档次、有品位的点缀,往往是锦上添花。所谓逸事,《现代汉语词典》说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名人逸事既然也属于名人事迹,有名有事,这名确有其人,这事也该实有其事,虽未见诸正式记载,基本事实也应该准确无误。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往往会见到只是为了追求引人瞩目的效果,却不看重相关事实的情形,甚
窦应泰(1946年12月10日— ),著名作家、史学家,中国纪实文学领军人物。  辽宁铁岭人,笔名河西客、叶知秋、雪帆等。1963年毕业于吉林双辽市一中。下过乡,当过工人、宣传干事、工会干部。1980年后历任双辽市志编辑室副主任,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吉林省作协聘任制作家。1992年被吉林省授予自学成才称号。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是著名近代史学者和港台人物研究者,尤
<正>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in terms of its definition,will un-avoidably be influenced by First Language(L1),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So,the stu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涉及面广等特点,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本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
近十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风起云涌,传统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更使其遭受严重影响。美国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然而,自金融危机爆发至2009年3月,已有33家日报申请破产。同时,美国报纸发行审核署统计数据显示,在截止2009年3月31日的过去6周里,美国平均每天报纸发行量减少7%。  危机加速反思。  报业巨头默多克表示:“我们正处在关于传播内容划时代的讨论中,对于许多报纸来说,
在看电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些电视节目,却在误导观众。  其一是文字的误导。错别字上了荧屏屡见不鲜。比如,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的主题词《吉祥的云彩》中,将“崛起”错写成了“掘起”;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中,将“团长那个厉害呀”错写成了“团长那个利害呀”;有次在“新闻联播”中,将“签证费”错写成了“鉴证费”;有次在“今日说法”中,将“伸张正义”错写成“申张正义”;有次在“东方时空”春节特别节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