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对象,如何把握赏识教育的“度”,以及赏识教育的可操作性这些方面加以论述,从而争取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赏识 艺术 教育
赏识教育,是诸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前许许多多教育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或许使用过,但仅是蜻蜓点水般未加重视。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探索下去,企图找到它的内在规律,更有效地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是笔者致力追求的目标。在这里我将进一步对赏识教育的理念观点做几点补充:
1.赏识教育要对教育的对象做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弄清对象本身的关系及周围问题的关系,这是赏识教育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做出赏识教育的方案。但是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它诞生时都是要遭受挫折的。赏识教育也一样,它需要一种意志力,即不怕失败。如果孩子一千次跌倒,你也要给他希望,希望他第一千零一次站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当好“伯乐”这个角色。因人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把握赏识教育的“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认为这个“度”就是素质教育的高度,课程改革的深度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速度。素质教育的高度是指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教育要为下一代铸造新时代的灵魂,因此综合素质要高,要激发学生如何在三维目标下自主、合作、探究。要把握好时代飞速发展的脉搏。真正使你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特长,培养团队精神。
3.赏识教育的可操作性艺术
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3.1 赏识,要有艺术性。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时,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一个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教育者说:“我的孩子是天才”,第一名是绑在肘臂上的,于是,这个孩子自己慢慢“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天才”可以“天马行空”,于是对别人总是:你是老几?为人处事总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第二个孩子同样是名列榜首,但每次这位教育者都说:“你很了不起,但是你要知道天外有天。并要求他要团结,要谦逊,要带领更多的人进步。”这两种同样是采用赏识教育,但效果会不言而喻,所以,赏识教育它分两个层面:一是赏识教育,一是赏识之后应适当提出要求,这样才会催人奋进。同样对应当批评,或教育的孩子用赏识的语气去激励他。一个孩子的成绩不行,你不能说:“你真笨”这些话,而应为当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了。”有一个孩子一次数学考试几乎为“零”,有同学就讽笑他,笔者知道后,这样给他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读小学时,数学也常常不及格,为什么最终成为数学家呢?”应当改正马马虎虎的习惯才行啊!这样,既帮助孩子改正了错误,树立了信心,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挫折时,也可以采取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是摸摸孩子的头,拍拍肩或是拉拉手,或是一个赞赏的目光,都有可能给孩子送去安慰与鼓励,也可采用贴五星、插红旗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让他感到教育者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这就是赏识的艺术性。
3.2 赏识,是持之以恒,而不是心血来潮。
赏识教育人人都做过,但是教育者所欠缺的是持之以恒,有时甚至具有随意性,情绪的好坏也有影响,心情有时受外界的影响往往迁怒于受教育者。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的语言、行为。但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容易造成教育者行为失控,在情急之下或生气时,忘了鼓励,而代之以“笨蛋,读个什么书!”“简直莫用”等大声呵斥,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且孩子误以为大声呵斥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而去模仿。所以教育者要宽容、和善、耐心、始终如一、时刻不忘地去赏识孩子,让孩子那希望之灯愈燃愈亮。
3.3 赏识在于给受教育者提供更有利的空间。
赏识教育主张对受教育者多肯定、多鼓励,但对犯错误的孩子应寓批评于赏识之中,让其在错误的萌芽阶段就省悟。依然不断赏识,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那些启而不发,冥顽不化的“淘气包”,你可以暂时回避,给他留下反省的空间,切忌伤他的自尊心,让他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是孩子在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给他自觉改正错误提供了可能。
3.4 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某女孩聪明乖巧,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还会唱许多儿歌、写好多汉字,就是个性太强;某男孩好奇心特强,凡事都想探个明白,因此凡新买的玩具都要拆卸一番。因而就招徕了教育者的棒喝,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充分分析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然后做出适当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对这类孩子首先是赏识,赏识他有个性,赏识他爱探究,进而在赏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希望他在动手以前想一想每个零件的特征和作用。这样的教育,我想远远胜过棒喝的。
3.5 赏识要把握好分寸。
欣赏孩子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全面地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再制定赏识的方法与策略。若赏识不够或是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都会伤害其自尊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当今社会,95%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这些留守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内心因溺爱、孤独、怪癖,迁就而产生的个性,意志一般都比较脆弱。要么缺乏自信、要么任性,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这就应当把握好分寸,注重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事物,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如遇到挫折就破罐破摔,一蹶不振,这就要把握赏识的力度。不同的个体,区别对待,要努力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现、挖掘其中的独特魅力,让每个孩子都在赏识、赞许的眼光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赏识 艺术 教育
赏识教育,是诸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前许许多多教育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或许使用过,但仅是蜻蜓点水般未加重视。把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探索下去,企图找到它的内在规律,更有效地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是笔者致力追求的目标。在这里我将进一步对赏识教育的理念观点做几点补充:
1.赏识教育要对教育的对象做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弄清对象本身的关系及周围问题的关系,这是赏识教育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做出赏识教育的方案。但是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它诞生时都是要遭受挫折的。赏识教育也一样,它需要一种意志力,即不怕失败。如果孩子一千次跌倒,你也要给他希望,希望他第一千零一次站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当好“伯乐”这个角色。因人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要把握赏识教育的“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认为这个“度”就是素质教育的高度,课程改革的深度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速度。素质教育的高度是指学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教育要为下一代铸造新时代的灵魂,因此综合素质要高,要激发学生如何在三维目标下自主、合作、探究。要把握好时代飞速发展的脉搏。真正使你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特长,培养团队精神。
3.赏识教育的可操作性艺术
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3.1 赏识,要有艺术性。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时,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一个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教育者说:“我的孩子是天才”,第一名是绑在肘臂上的,于是,这个孩子自己慢慢“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天才”可以“天马行空”,于是对别人总是:你是老几?为人处事总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第二个孩子同样是名列榜首,但每次这位教育者都说:“你很了不起,但是你要知道天外有天。并要求他要团结,要谦逊,要带领更多的人进步。”这两种同样是采用赏识教育,但效果会不言而喻,所以,赏识教育它分两个层面:一是赏识教育,一是赏识之后应适当提出要求,这样才会催人奋进。同样对应当批评,或教育的孩子用赏识的语气去激励他。一个孩子的成绩不行,你不能说:“你真笨”这些话,而应为当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了。”有一个孩子一次数学考试几乎为“零”,有同学就讽笑他,笔者知道后,这样给他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读小学时,数学也常常不及格,为什么最终成为数学家呢?”应当改正马马虎虎的习惯才行啊!这样,既帮助孩子改正了错误,树立了信心,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挫折时,也可以采取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是摸摸孩子的头,拍拍肩或是拉拉手,或是一个赞赏的目光,都有可能给孩子送去安慰与鼓励,也可采用贴五星、插红旗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让他感到教育者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这就是赏识的艺术性。
3.2 赏识,是持之以恒,而不是心血来潮。
赏识教育人人都做过,但是教育者所欠缺的是持之以恒,有时甚至具有随意性,情绪的好坏也有影响,心情有时受外界的影响往往迁怒于受教育者。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的语言、行为。但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容易造成教育者行为失控,在情急之下或生气时,忘了鼓励,而代之以“笨蛋,读个什么书!”“简直莫用”等大声呵斥,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且孩子误以为大声呵斥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而去模仿。所以教育者要宽容、和善、耐心、始终如一、时刻不忘地去赏识孩子,让孩子那希望之灯愈燃愈亮。
3.3 赏识在于给受教育者提供更有利的空间。
赏识教育主张对受教育者多肯定、多鼓励,但对犯错误的孩子应寓批评于赏识之中,让其在错误的萌芽阶段就省悟。依然不断赏识,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那些启而不发,冥顽不化的“淘气包”,你可以暂时回避,给他留下反省的空间,切忌伤他的自尊心,让他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是孩子在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给他自觉改正错误提供了可能。
3.4 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某女孩聪明乖巧,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还会唱许多儿歌、写好多汉字,就是个性太强;某男孩好奇心特强,凡事都想探个明白,因此凡新买的玩具都要拆卸一番。因而就招徕了教育者的棒喝,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充分分析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然后做出适当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对这类孩子首先是赏识,赏识他有个性,赏识他爱探究,进而在赏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希望他在动手以前想一想每个零件的特征和作用。这样的教育,我想远远胜过棒喝的。
3.5 赏识要把握好分寸。
欣赏孩子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全面地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再制定赏识的方法与策略。若赏识不够或是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都会伤害其自尊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当今社会,95%的父母都在外打工,这些留守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内心因溺爱、孤独、怪癖,迁就而产生的个性,意志一般都比较脆弱。要么缺乏自信、要么任性,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这就应当把握好分寸,注重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事物,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如遇到挫折就破罐破摔,一蹶不振,这就要把握赏识的力度。不同的个体,区别对待,要努力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现、挖掘其中的独特魅力,让每个孩子都在赏识、赞许的眼光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