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民众在物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他们的精神文化缺失问题也日益突出,日渐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当代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原因分析,进而提了一些丰富农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民 精神文化生活 现状 对策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里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都还不相适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状态,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动相比较,质量也是十分低的。总结出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生活。主要是由以下几点:一是农民大部分人尤其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在参与文化活动时,没能较好地形成一种稳定的和积极的意识。二是集体意识相对淡薄,组织观念较为缺乏,落后的散漫的、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存在,而且大部分农村人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力量参加集体活动。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致使农民间凝聚力的缺乏,从而阻碍着活动的顺利展开。
2、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单一。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来说,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较为丰富,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虽然是一步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传统的局限的意识观念,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狭窄的活动空间,单调又反复循环的生活方式等原因,精神文化活动较小而显得单调贫乏。在他们的空闲时间,如果不聊天,不打麻将,不打牌,不下棋之类的活动,除了看电视也就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了。然而,日子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单调又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也随着日子这样逐渐显得渺小甚至是被淡化掉。
3、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重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持续性,精神文化活动得不到较好的扬播和传承。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领导及其成员甚至是农民群众更多的是对物质经济的追求、发展和不断提升,往往忽视了精神文化这一方面。众所周知,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物质和精神是同时存在的,物质与精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偏私的。这其中占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组织及相应的条件。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一点也是被人们所忽视的,没有在农民群众中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的精神文化活动。换句话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政策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4、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不高。在农村里,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支撑和保障日常的生活,满足自己基本的需要,在劳作中劳碌奔波,讲求的是如何赚钱,如何养家糊口,生活上的无忧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就是很好的了,至于精神文化生活是不太在意的。
二、对策
满足和丰富当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促进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和谐进步的现实需要。根据上述对其现状和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组织作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与家庭,左邻右里的和谐构建,乡风的文明传承,经济社会的稳定,城乡的协调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二,受封建历史的影响深、时间长,封建迷信和宗教活动等在农民中还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他们沉迷于算卦占卜等迷信活动,还有的人甚至向农民尤其是水平低下的农民宣传迷信思想。农民应改变思想,端正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态度,应充分认识到精神文化对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价值实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应积极地参加精神文化活动,并踊跃地投身于精神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发展。
2、具体实践方面
第一,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文体设施的建设,这是进行精神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政府以及其应积极领导社会力量加强活动场所的构建、增加和改善,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健全软件组织。积极组建各种文化团体、组织,并且领导和组织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例如:开办特色的“文化节”,如艺术文化节;在传统节日中举行相应的活动,如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等。除此之外,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本地方的精神文化传统相融合,树立一种用于革新的自主精神。
第二,积极搭建农村服务平台,宣传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提升修养,还能调适心情,延年益寿,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农民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促进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由此出发,相关部门应采取灵活生动的工作方法,积极搭建农村服务平台,加强城市居民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流,农民观摩和学习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挖掘和扬传农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向城市居民传授经验,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建设发展中来,不仅可以肯定他们的自身价值,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草根文化遗产。
三、结语
农民的精神文化是保证农村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力量,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维护农民的自身权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下,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加强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于领导和农民自身而言,路漫漫其修远兮,须将上下而求索,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郑萍.浅谈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对策[J].神州,2012.
关键词 农民 精神文化生活 现状 对策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里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都还不相适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状态,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动相比较,质量也是十分低的。总结出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物质生活。主要是由以下几点:一是农民大部分人尤其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在参与文化活动时,没能较好地形成一种稳定的和积极的意识。二是集体意识相对淡薄,组织观念较为缺乏,落后的散漫的、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存在,而且大部分农村人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力量参加集体活动。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致使农民间凝聚力的缺乏,从而阻碍着活动的顺利展开。
2、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单一。与城镇居民相比较来说,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较为丰富,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虽然是一步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传统的局限的意识观念,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狭窄的活动空间,单调又反复循环的生活方式等原因,精神文化活动较小而显得单调贫乏。在他们的空闲时间,如果不聊天,不打麻将,不打牌,不下棋之类的活动,除了看电视也就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了。然而,日子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单调又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也随着日子这样逐渐显得渺小甚至是被淡化掉。
3、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重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持续性,精神文化活动得不到较好的扬播和传承。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领导及其成员甚至是农民群众更多的是对物质经济的追求、发展和不断提升,往往忽视了精神文化这一方面。众所周知,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物质和精神是同时存在的,物质与精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偏私的。这其中占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组织及相应的条件。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一点也是被人们所忽视的,没有在农民群众中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的精神文化活动。换句话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政策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4、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不高。在农村里,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支撑和保障日常的生活,满足自己基本的需要,在劳作中劳碌奔波,讲求的是如何赚钱,如何养家糊口,生活上的无忧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就是很好的了,至于精神文化生活是不太在意的。
二、对策
满足和丰富当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促进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和谐进步的现实需要。根据上述对其现状和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其领导和组织作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与家庭,左邻右里的和谐构建,乡风的文明传承,经济社会的稳定,城乡的协调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化对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二,受封建历史的影响深、时间长,封建迷信和宗教活动等在农民中还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他们沉迷于算卦占卜等迷信活动,还有的人甚至向农民尤其是水平低下的农民宣传迷信思想。农民应改变思想,端正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认识态度,应充分认识到精神文化对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价值实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应积极地参加精神文化活动,并踊跃地投身于精神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发展。
2、具体实践方面
第一,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文体设施的建设,这是进行精神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政府以及其应积极领导社会力量加强活动场所的构建、增加和改善,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要健全软件组织。积极组建各种文化团体、组织,并且领导和组织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例如:开办特色的“文化节”,如艺术文化节;在传统节日中举行相应的活动,如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等。除此之外,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本地方的精神文化传统相融合,树立一种用于革新的自主精神。
第二,积极搭建农村服务平台,宣传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提升修养,还能调适心情,延年益寿,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农民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促进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由此出发,相关部门应采取灵活生动的工作方法,积极搭建农村服务平台,加强城市居民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流,农民观摩和学习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挖掘和扬传农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向城市居民传授经验,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建设发展中来,不仅可以肯定他们的自身价值,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草根文化遗产。
三、结语
农民的精神文化是保证农村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力量,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维护农民的自身权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下,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加强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于领导和农民自身而言,路漫漫其修远兮,须将上下而求索,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郑萍.浅谈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对策[J].神州,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