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探讨高校就业联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高校就业联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上要关注网络扩展、体系多元、信息引导、系统强化、素质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效实现和利用。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41-02
当下高校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与社会的结合,高校生应当更加了解社会就业的方方面面,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就意味着,各高校应当建立联合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们更全面地获取所学相关行业的各种社会资源,在整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就业工作岗位,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当下,高校要注重学生就业联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立足当下,发现问题
当下高校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就无可避免地会给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在信息管理和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设计和建设,影响着未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意义重大。当下高校就业管理系统存在以下几点在问题:
1.1信息繁杂
高校在正式进入整合毕业生就业的信息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下学生的各类资料进行总结和整理。具体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学生的学位证书,学生的资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的成绩水平,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比赛证书等等。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高校学生的数量庞大,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出错的几率也会更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整合中大部分的数据,在高校生入学以来就已经被登记归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工作的重复性和烦琐性。并且,部分需要学生手写的文段,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重新指示,这也提高了管理的难度。
1.2封闭性强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工作岗位的市场地位,是体现高校客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部分。因此,高校生的就业管理信息应当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相适应。然而,有许多高校仍然固守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资料和数据仅仅是做好储存归档的工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就业生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独占性,学生无法及时获取社会的相关资源,而急缺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办法得到专业对口的人才。
1.3过程烦琐
当下许多毕业生领取就业信息的时候,仍旧是需要在大学内通过不同部门的审批和核准,进行反复的确认和比较,才可以正式办理离校手续。并没有注重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没有依靠大数据等网络平台,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处理的低效率和低速度,毕业生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也会难免出现疏漏,信息也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保证。这种模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1.4走访不足
当下高校在学生毕业后普遍采取的模式是要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走访,以此来作为全面工作分析的参考依据。但具体的走访方式,仍旧是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模式上。教育主体在毕业生毕业后,普遍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毕业生进行自主的填写。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限制性,一是不能够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二是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走访工作的效率,无法真正地对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也就无法真正地实现社会人才对接。
1.5模式落后
当下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网络的就业系统建设,但普遍的平台和模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仅仅是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笼统的指导,信息的发布和指导也没有跟随社会的走向形成动态的模式。发布信息的具体内容也只是限部分社会岗位的招聘信息,并没有对不同的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推介活动,也没有对毕业生日后的就业进行客观合理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在选择社会岗位的时候会出现混乱,对自身的定位也不明确翻。
1.6管理不足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管理主体在意识上没有认识到相关毕业生信息的系统整合与分配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应就业指导平台工作的开展加以高度的重视。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力度的不实不强。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大多是对招聘信息的简单发布,而网上咨询平台,毕业水平测试,就业方向预测,市场价值评估等系统板块的许多功能没有发挥出自身实际的作用。甚至在部分高校的网站建设中,并没有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列入统筹的规划当中。
1.7效率较低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日常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其次是毕业生辦理离校需要通过的各项流程,三是毕业生就业后对学校的信息回馈。这三个阶段本身应当具有长期的连贯性和首尾结合性,但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将三个阶段结合起来,因此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独立的。这就大大降低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管理效率,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顺畅,企业也无法全面接触到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学校也无法针对不同的就业领域进行相应的走访调查。
2统筹规划,解决问题
就本文上面所叙述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2.1网络扩展
要想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升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信息的统筹和收集能够有科学有效的平台作为载体。因此高校要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性和联通性的就业信息指导网站。一是要保证资料数据的齐全,种类丰富,让网络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用途能够更加全面化,包括就业岗位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知识的社会性指导等等。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咨询。二是要将网站的布局尽可能地简洁明了,清晰易懂,有具体的操作指导规范和界限分明的模块专区,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板块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化繁为简。三是要注重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要在网络平台上事先和社会企业的对接,让学生可以直接就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咨询。 2.2体系多元
尽管当下在部分高校的就业管理系统已经利用了必要的互联网技术,但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将书面的招聘信息用电子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了而已,这种方式只是提高了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速度。但现代化的就业信息应当更加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要与社会和国家就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加适应,建立多元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的联通和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更好地掌握行业社会发展动态。
2.3信息引导
毕业生在正式进入工作之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主观上对社会各类未知因素的畏惧和恐慌。毕业生并没有对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岗位的信息有全面的认识,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也尚处于探究摸索的阶段,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此时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建设时也要在意识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要让学生理解自身的社会运用一定存在着必要的价值。二是在客观上对就业形势的掌握不足,此时就要求教师要细致地观察社会信息,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层面的解答和指导。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的辅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网络上交流平台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抒发内心的困惑和不解,线下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促进后续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的开展。
2.4系统强化
网络平台的构建是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部分,要想打造全面完善的信息处理结构,还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结合与联动。首先是要完善信息数据储存库的建设,要将高校的生源信息和就业趋向,毕业生的基本资料和企业招聘的规划等等数据进行整合与分类,并按照不同的客观需要进行分配和处理。其次是要满足企业和学生对彼此信息的了解需要,企业可以在高校平台上对生源的信息进行检索,包括专业的知识,学历的水平,主攻的方向,薪资的要求等等。而学生也可以借助系统的网络搜索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就业岗位。最后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高校作为连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注重发挥自身的互通作用,对必要的学生信息和市场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教学主体也可以根据就业信息的调整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5素质建设
尽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网络平台作为技术载体,但毕业生的指导仍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因此当下高校在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和高水平。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思维和教学方法上都能实现创新和突破。二是要让教师加快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相关教师要认真学习管理就业系统的必要知识和技巧,并将现代化的技术引入课堂,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三是教师要变革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来搜索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和新闻信息。要培养學生独立自主探索求知的意识,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技能。这种模式的建设是当下高校就业发展现状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的教育已经逐渐向着更加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和资源掌握的能力和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联动建设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是转变高校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建设社会全面型人才的应有之策。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国家,社会、高校和毕业生四者之间的联动和结合,让人才的发展突破书本知识和课堂教育的局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以此作为在激烈岗位竞争中的优势和长处。另外,学生对就业的个人选择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主体对自身有全面审核与认知。
关键词: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41-02
当下高校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与社会的结合,高校生应当更加了解社会就业的方方面面,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就意味着,各高校应当建立联合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让学生们更全面地获取所学相关行业的各种社会资源,在整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就业工作岗位,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当下,高校要注重学生就业联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立足当下,发现问题
当下高校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这就无可避免地会给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在信息管理和整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设计和建设,影响着未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意义重大。当下高校就业管理系统存在以下几点在问题:
1.1信息繁杂
高校在正式进入整合毕业生就业的信息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下学生的各类资料进行总结和整理。具体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学生的学位证书,学生的资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的成绩水平,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比赛证书等等。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和高校学生的数量庞大,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出错的几率也会更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整合中大部分的数据,在高校生入学以来就已经被登记归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工作的重复性和烦琐性。并且,部分需要学生手写的文段,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重新指示,这也提高了管理的难度。
1.2封闭性强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工作岗位的市场地位,是体现高校客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部分。因此,高校生的就业管理信息应当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相适应。然而,有许多高校仍然固守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资料和数据仅仅是做好储存归档的工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就业生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独占性,学生无法及时获取社会的相关资源,而急缺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也没有办法得到专业对口的人才。
1.3过程烦琐
当下许多毕业生领取就业信息的时候,仍旧是需要在大学内通过不同部门的审批和核准,进行反复的确认和比较,才可以正式办理离校手续。并没有注重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没有依靠大数据等网络平台,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处理的低效率和低速度,毕业生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也会难免出现疏漏,信息也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保证。这种模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1.4走访不足
当下高校在学生毕业后普遍采取的模式是要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走访,以此来作为全面工作分析的参考依据。但具体的走访方式,仍旧是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模式上。教育主体在毕业生毕业后,普遍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毕业生进行自主的填写。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限制性,一是不能够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二是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走访工作的效率,无法真正地对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也就无法真正地实现社会人才对接。
1.5模式落后
当下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网络的就业系统建设,但普遍的平台和模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仅仅是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笼统的指导,信息的发布和指导也没有跟随社会的走向形成动态的模式。发布信息的具体内容也只是限部分社会岗位的招聘信息,并没有对不同的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推介活动,也没有对毕业生日后的就业进行客观合理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在选择社会岗位的时候会出现混乱,对自身的定位也不明确翻。
1.6管理不足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管理主体在意识上没有认识到相关毕业生信息的系统整合与分配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应就业指导平台工作的开展加以高度的重视。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力度的不实不强。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大多是对招聘信息的简单发布,而网上咨询平台,毕业水平测试,就业方向预测,市场价值评估等系统板块的许多功能没有发挥出自身实际的作用。甚至在部分高校的网站建设中,并没有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列入统筹的规划当中。
1.7效率较低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日常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其次是毕业生辦理离校需要通过的各项流程,三是毕业生就业后对学校的信息回馈。这三个阶段本身应当具有长期的连贯性和首尾结合性,但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将三个阶段结合起来,因此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独立的。这就大大降低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管理效率,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顺畅,企业也无法全面接触到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学校也无法针对不同的就业领域进行相应的走访调查。
2统筹规划,解决问题
就本文上面所叙述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2.1网络扩展
要想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升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信息的统筹和收集能够有科学有效的平台作为载体。因此高校要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性和联通性的就业信息指导网站。一是要保证资料数据的齐全,种类丰富,让网络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用途能够更加全面化,包括就业岗位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知识的社会性指导等等。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咨询。二是要将网站的布局尽可能地简洁明了,清晰易懂,有具体的操作指导规范和界限分明的模块专区,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板块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化繁为简。三是要注重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要在网络平台上事先和社会企业的对接,让学生可以直接就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咨询。 2.2体系多元
尽管当下在部分高校的就业管理系统已经利用了必要的互联网技术,但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将书面的招聘信息用电子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了而已,这种方式只是提高了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速度。但现代化的就业信息应当更加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要与社会和国家就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更加适应,建立多元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的联通和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更好地掌握行业社会发展动态。
2.3信息引导
毕业生在正式进入工作之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主观上对社会各类未知因素的畏惧和恐慌。毕业生并没有对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岗位的信息有全面的认识,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也尚处于探究摸索的阶段,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此时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建设时也要在意识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要让学生理解自身的社会运用一定存在着必要的价值。二是在客观上对就业形势的掌握不足,此时就要求教师要细致地观察社会信息,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层面的解答和指导。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的辅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来进行,网络上交流平台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抒发内心的困惑和不解,线下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促进后续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的开展。
2.4系统强化
网络平台的构建是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部分,要想打造全面完善的信息处理结构,还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结合与联动。首先是要完善信息数据储存库的建设,要将高校的生源信息和就业趋向,毕业生的基本资料和企业招聘的规划等等数据进行整合与分类,并按照不同的客观需要进行分配和处理。其次是要满足企业和学生对彼此信息的了解需要,企业可以在高校平台上对生源的信息进行检索,包括专业的知识,学历的水平,主攻的方向,薪资的要求等等。而学生也可以借助系统的网络搜索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就业岗位。最后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高校作为连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注重发挥自身的互通作用,对必要的学生信息和市场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教学主体也可以根据就业信息的调整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2.5素质建设
尽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网络平台作为技术载体,但毕业生的指导仍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教学。因此当下高校在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和高水平。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思维和教学方法上都能实现创新和突破。二是要让教师加快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相关教师要认真学习管理就业系统的必要知识和技巧,并将现代化的技术引入课堂,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三是教师要变革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来搜索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和新闻信息。要培养學生独立自主探索求知的意识,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技能。这种模式的建设是当下高校就业发展现状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的教育已经逐渐向着更加社会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和资源掌握的能力和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联动建设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是转变高校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建设社会全面型人才的应有之策。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国家,社会、高校和毕业生四者之间的联动和结合,让人才的发展突破书本知识和课堂教育的局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以此作为在激烈岗位竞争中的优势和长处。另外,学生对就业的个人选择也同样重要,这就需要主体对自身有全面审核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