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1 课外读物的藏书量
全校只有2本或没有课外读物的学生占15%,有3~5本的占40%;有5~10本的占21%,10本以上的占24%。
2 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最多的是这样几本书:《脑筋急转弯》《乌龙院》《淘气包马小跳》《小学生必读古诗100首》《作文大全》。从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类型来看,书籍集中度较高的还是在非智力开发的书上。
3 课外阅读的时间
大部分班级没有在学校中抽出固定时间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都将这个阅读时间安排在放学后或节假日。据统计,25%的学生书包里带有课外书,但在学校里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6,而每天看课外书的人数为17%,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睡觉前。
4 课外阅读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课外阅读的氛围和家长的支持率。家庭中有阅读氛围的只占9%,这里面还包括看报。学生在家做作业或看书时,家长主要有这几种活动:做家务,看电视,外出活动。
5 课外阅读的青睐度
据统计,每月到图书馆借书的仅为5%;主动到书店购书的为8%;主动要求看课外书的占12%。这几个数据不是孤立的,有些学生在三个数据中都涉及,且比例不小。调查后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有系统的阅读计划。
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
1 与要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与大纲要求差距较大,家庭藏书量不足。
2 在读物的选择上,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够,不知道自己所处年龄阶段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籍,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对学生作专门的指导。
3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不充裕。有30%的学生带来了课外书,可没有时间或兴致去阅读。
4 课外阅读的氛围不够浓重,特别是家庭中没有学习的氛围,家长除了给予舒适的书房和阅读设备、设施等,自己从不学习。
5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够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校总结了这些经验:
1 罗列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在中低年级,主要以教师和家长的选择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在高年级,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辅以教师的推荐和家长的参考。根据调查与分析,对中低高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内容作了归类。
低年级儿童能阅读和听较长的故事,但对故事内容仍然只能以自己的观念去理解,不能把握和分析故事中所蕴涵的真正意义。低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五项:(1)短篇,内容连续、完整的故事。(2)喜欢科幻性题材的故事。(3)喜欢用问答的方式来探讨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节。(4)期待故事情节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喜欢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5)喜欢高声朗读。
中年级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大部分常用汉字,他们能看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更持久,因此可以独立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节奏感强、富有变化的儿童读物尤其受到孩子的欢迎。中年级儿童的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项:(1)儿童开始发现阅读是一种享受,希望阅读时不受外界干扰。(2)喜欢童话类儿童读物。(3)喜欢科学类儿童读物。(4)读完后,喜欢和他人讨论读物内容。(5)喜欢“如何做”“为什么”之类的儿童读物。(6)喜欢收集或与人交换儿童读物。
高年级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基本概念大致掌握,对自己的发育长相感到好奇和注意,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并且喜欢想像自己未来的职业。这阶段儿童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对神秘、玄奥、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高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如下:(1)喜欢阅读专门性的儿童读物。(2)喜欢阅读传记、游记类的读物。(3)喜欢科幻小说。(4)喜欢优美短小的散文和言情小说。(5)对不同人种、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读物开始感兴趣。(6)喜欢从百科全书、参考书中吸取知识以补充从课内所得知识的不足。(7)希望有属于的自己阅读场所。
2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情意感召法。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校的做法有: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说评、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
(2)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课堂延伸法。在平时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经常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点燃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之火。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找来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著作走进教室,为学生饶有兴趣地朗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第二天就有好多孩子买来了鲁迅的著作。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的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3 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4 教授课外阅读方法。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指导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1)教师可根据读物的不同题材,因材施教。教学古诗时可采用: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教学童话时可采用:一读童话读准字音,二读童话了解大意,三读童话提出问题,四读童话懂得道理;教学寓言时可采用:一读寓言知大意,二读寓言解疑问,三读寓言悟寓意,四读寓言善联想。
(2)指导积累词语。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在教学中,我校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语本,把自己阅读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以便学以致用。这一点相信很多学校教师都在做,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用好这些佳词妙句。要经常性的,有意 识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让他们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3)多种读法的指导。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这么几种读法可以运用:一是精读法,二是略读法,三是速度法,四是跳读法,五是批注阅读法。这五种读法可以交替使用,但不管是哪种读法,都必须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所以首先应该看看这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这样才便于下一步的阅读。
5 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我校已经建立了四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三是在教室走廊上开设开放式的图书架,旁边配备小凳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那里阅读。四是家庭图书角,我们要求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月选购自己所需图书2本左右,按时阅读。
6 充实课外阅读形式。阅读不能只限于“看书本”的固定模式,还应该有更多的形式来加以充实。阅读除了“看书本”的形式外,还有几种形式不能忽视。一是互联网的阅读载体。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学习和找资料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互联网还可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对小学生来讲,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范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听”。听也是课外阅读的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一是有些字不认识,二是阅读技巧并未很好地掌握,教师应多让学生“听”书。据我校某班的实验,发现“听”故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这位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让一年级的学生听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听评书,到三年级时,学生已经会写400字左右的优秀作文了,学语文也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7 建立长效的评价制度。如果没有考核评价制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难以持久维系。我们评价制度的核心思想是“数、质为主,鼓励为先,周查月结,期末展评”。“周查”指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自由读写”纪录卡,并作必要的纪录。“月结”指每月由教师进行一次小结,布置每个学生回顾一月来的“自由读写”情况,教师检查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读书笔记质量。“期末展评”指期末评出“优秀课外阅读标兵”,将成果进行展示。
1 课外读物的藏书量
全校只有2本或没有课外读物的学生占15%,有3~5本的占40%;有5~10本的占21%,10本以上的占24%。
2 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最多的是这样几本书:《脑筋急转弯》《乌龙院》《淘气包马小跳》《小学生必读古诗100首》《作文大全》。从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类型来看,书籍集中度较高的还是在非智力开发的书上。
3 课外阅读的时间
大部分班级没有在学校中抽出固定时间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都将这个阅读时间安排在放学后或节假日。据统计,25%的学生书包里带有课外书,但在学校里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6,而每天看课外书的人数为17%,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睡觉前。
4 课外阅读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课外阅读的氛围和家长的支持率。家庭中有阅读氛围的只占9%,这里面还包括看报。学生在家做作业或看书时,家长主要有这几种活动:做家务,看电视,外出活动。
5 课外阅读的青睐度
据统计,每月到图书馆借书的仅为5%;主动到书店购书的为8%;主动要求看课外书的占12%。这几个数据不是孤立的,有些学生在三个数据中都涉及,且比例不小。调查后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有系统的阅读计划。
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
1 与要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与大纲要求差距较大,家庭藏书量不足。
2 在读物的选择上,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够,不知道自己所处年龄阶段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籍,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对学生作专门的指导。
3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不充裕。有30%的学生带来了课外书,可没有时间或兴致去阅读。
4 课外阅读的氛围不够浓重,特别是家庭中没有学习的氛围,家长除了给予舒适的书房和阅读设备、设施等,自己从不学习。
5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够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校总结了这些经验:
1 罗列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在中低年级,主要以教师和家长的选择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在高年级,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辅以教师的推荐和家长的参考。根据调查与分析,对中低高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内容作了归类。
低年级儿童能阅读和听较长的故事,但对故事内容仍然只能以自己的观念去理解,不能把握和分析故事中所蕴涵的真正意义。低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五项:(1)短篇,内容连续、完整的故事。(2)喜欢科幻性题材的故事。(3)喜欢用问答的方式来探讨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节。(4)期待故事情节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喜欢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5)喜欢高声朗读。
中年级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大部分常用汉字,他们能看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更持久,因此可以独立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节奏感强、富有变化的儿童读物尤其受到孩子的欢迎。中年级儿童的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项:(1)儿童开始发现阅读是一种享受,希望阅读时不受外界干扰。(2)喜欢童话类儿童读物。(3)喜欢科学类儿童读物。(4)读完后,喜欢和他人讨论读物内容。(5)喜欢“如何做”“为什么”之类的儿童读物。(6)喜欢收集或与人交换儿童读物。
高年级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基本概念大致掌握,对自己的发育长相感到好奇和注意,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并且喜欢想像自己未来的职业。这阶段儿童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对神秘、玄奥、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高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如下:(1)喜欢阅读专门性的儿童读物。(2)喜欢阅读传记、游记类的读物。(3)喜欢科幻小说。(4)喜欢优美短小的散文和言情小说。(5)对不同人种、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读物开始感兴趣。(6)喜欢从百科全书、参考书中吸取知识以补充从课内所得知识的不足。(7)希望有属于的自己阅读场所。
2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情意感召法。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校的做法有: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说评、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
(2)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课堂延伸法。在平时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经常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点燃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之火。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找来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著作走进教室,为学生饶有兴趣地朗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第二天就有好多孩子买来了鲁迅的著作。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的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3 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4 教授课外阅读方法。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指导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1)教师可根据读物的不同题材,因材施教。教学古诗时可采用: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教学童话时可采用:一读童话读准字音,二读童话了解大意,三读童话提出问题,四读童话懂得道理;教学寓言时可采用:一读寓言知大意,二读寓言解疑问,三读寓言悟寓意,四读寓言善联想。
(2)指导积累词语。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在教学中,我校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语本,把自己阅读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以便学以致用。这一点相信很多学校教师都在做,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用好这些佳词妙句。要经常性的,有意 识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让他们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3)多种读法的指导。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这么几种读法可以运用:一是精读法,二是略读法,三是速度法,四是跳读法,五是批注阅读法。这五种读法可以交替使用,但不管是哪种读法,都必须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所以首先应该看看这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这样才便于下一步的阅读。
5 建立课外阅读基地。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我校已经建立了四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三是在教室走廊上开设开放式的图书架,旁边配备小凳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那里阅读。四是家庭图书角,我们要求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月选购自己所需图书2本左右,按时阅读。
6 充实课外阅读形式。阅读不能只限于“看书本”的固定模式,还应该有更多的形式来加以充实。阅读除了“看书本”的形式外,还有几种形式不能忽视。一是互联网的阅读载体。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学习和找资料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互联网还可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对小学生来讲,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范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听”。听也是课外阅读的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一是有些字不认识,二是阅读技巧并未很好地掌握,教师应多让学生“听”书。据我校某班的实验,发现“听”故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这位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让一年级的学生听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听评书,到三年级时,学生已经会写400字左右的优秀作文了,学语文也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7 建立长效的评价制度。如果没有考核评价制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难以持久维系。我们评价制度的核心思想是“数、质为主,鼓励为先,周查月结,期末展评”。“周查”指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自由读写”纪录卡,并作必要的纪录。“月结”指每月由教师进行一次小结,布置每个学生回顾一月来的“自由读写”情况,教师检查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读书笔记质量。“期末展评”指期末评出“优秀课外阅读标兵”,将成果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