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的最后一段时间,各科都已进入备战高考的总复习阶段:科科都在专题复习,节节都在强化训练。平时的语文课前三分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更不必说它在备战高考阶段的神奇力量了。如何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期仅有的课前三分钟呢?
一、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是:活跃课堂气氛,缓减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成为一种期待,一种愉悦,一种满足。在轻松愉快中给备战高考中的语文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几点尝试
1.理念引领行动——用高三标语激励学生。如,在复习字音字形板块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早早地在黑板两旁大大地写上这样一副高三标语——左边: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右边: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身。上课了,就在全班学生反复齐读这两则标语下,拉开了字音字形专题复习的序幕。一个大量的、繁琐的、点滴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趣味性和系统性而言的字音字形专题复习,就这样变得和蔼可亲了起来。学生还会说“花那么多力气,就为了这三分,不如我直接放弃,把精力放在分数多的地方去”这样的丧气话吗?纠正他们这种不正确的思维,就在这简短的两句高三标语下给化解了。
2.课前三分钟读书——形式多样化。备战高考中的书,是一定要读的。课前的三分钟,可精心安排读读书。这个读书就要讲究形式了:如,读古文课下注解时,男问女答女问男答再男问女答女问男答地读下去,读字形时采用易错字复沓法(如,突如其来 突如其来 其其其 其其其,装帧 装帧 帧帧帧 帧帧帧),读古诗文必背篇目时,那些最易考到默写的句子立刻再次重读一遍,读近义词辨析时采用填空法读,等等,争取做到应有尽有而不雷同。
3.笑话点缀其间——编演电视连续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当堂课的学习。学生常说: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方向盘,切入点是变速器,那么授课方式则是提供动力的油门,而兴趣就是油门里面的催燃剂,它可以使里面的燃料充分地燃烧。如,在进行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专题复习时,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部“电视连续剧”——《火烧圆明园》: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首先给大家播演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土豪的儿子学习成绩不佳,一天课堂上教师问他圆明园是谁烧的,他说不是他烧的!教师给他爸打电话交流情况时说:你儿子最近上课越来越不像话了,我问圆明园是谁烧的,他竟然回答说不是他烧的。回家后,被他爸一顿毒打,第二天他爸打电话给教师说:昨晚他已经承认圆明园是他烧的了!——老师,无论多少钱,我们家都赔!第二天……若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课分解。
其实,语文就是个大智慧。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在开心的一笑间,在天南海北的神侃中,默默地喜欢上语文,由衷地发出感慨——“语文,我不得不喜欢你了!”兴趣之火,就在这一刹那间被点燃。让高三学生放下高考考生这个角色压力的包袱,忘记自己是高考的考生,完全沉浸在魅力语文的快乐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给学生的心灵松了绑,还给下节语文课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何乐而不为?
4.课前“小教师”角色设置——培优磨尖转后进工作的开展。对于那种优尖生,偶尔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来讲评一些最具挑战性的试题;对于在学语文方面老是少一根筋的语文弱科生,也让他们来讲评讲评——讲评一些积累性的试题,教师事先指导他们作好最充分的准备。课前“小教师”角色的设置,不仅能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血液,更关键的是,学生在担任“小教师”这一角色的全过程中,能收获累累硕果。
5.和遗忘作斗争——归总题演练。不但要“广撒网”,更要“精施肥”。如,教师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把最难的、最不易区别的、特易忘记的、思维模式老是出错的知识点,归总起来,以题的形式,让科代表事先板书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视觉和思维的刺激,让他们绞尽脑汁地回想当时专题复习的场景,在知识点记忆的海量仓库中检索。这样,既加深了知识的过关过手,也进行了及时的强化复习。让学生时时警醒:这个知识我怎么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呢?这个知识我怎么又区别不开来了呢?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就去复习。
6.优美文章赏析+即兴创作。或播送大师优美的名篇朗诵,让学生欣赏学习;或先找好文章和伴奏曲,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也可让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事先进行朗读录音,在上课前的三分钟播出,叫他们猜猜朗诵者是谁;也可让学生用规定的词、成语、关联词、指定的句式或内容,进行仿写;或让学生进行一句话的新闻播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7.“顺中溜”公式记忆——推延拓展法。病句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普遍存在着“望题生畏”的现象,做题时往往“草木皆兵”,抓不住病句的要害,跟着感觉走,抱着侥幸心理,结果导致严重失分。其实很多病句都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学生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可以将这些内容归纳概括为“顺口溜”公式,让学生在病句专题复习课前用心记一记,提高复习效果。
一、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是:活跃课堂气氛,缓减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成为一种期待,一种愉悦,一种满足。在轻松愉快中给备战高考中的语文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几点尝试
1.理念引领行动——用高三标语激励学生。如,在复习字音字形板块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早早地在黑板两旁大大地写上这样一副高三标语——左边: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右边: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身。上课了,就在全班学生反复齐读这两则标语下,拉开了字音字形专题复习的序幕。一个大量的、繁琐的、点滴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趣味性和系统性而言的字音字形专题复习,就这样变得和蔼可亲了起来。学生还会说“花那么多力气,就为了这三分,不如我直接放弃,把精力放在分数多的地方去”这样的丧气话吗?纠正他们这种不正确的思维,就在这简短的两句高三标语下给化解了。
2.课前三分钟读书——形式多样化。备战高考中的书,是一定要读的。课前的三分钟,可精心安排读读书。这个读书就要讲究形式了:如,读古文课下注解时,男问女答女问男答再男问女答女问男答地读下去,读字形时采用易错字复沓法(如,突如其来 突如其来 其其其 其其其,装帧 装帧 帧帧帧 帧帧帧),读古诗文必背篇目时,那些最易考到默写的句子立刻再次重读一遍,读近义词辨析时采用填空法读,等等,争取做到应有尽有而不雷同。
3.笑话点缀其间——编演电视连续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当堂课的学习。学生常说: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方向盘,切入点是变速器,那么授课方式则是提供动力的油门,而兴趣就是油门里面的催燃剂,它可以使里面的燃料充分地燃烧。如,在进行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专题复习时,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部“电视连续剧”——《火烧圆明园》: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首先给大家播演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土豪的儿子学习成绩不佳,一天课堂上教师问他圆明园是谁烧的,他说不是他烧的!教师给他爸打电话交流情况时说:你儿子最近上课越来越不像话了,我问圆明园是谁烧的,他竟然回答说不是他烧的。回家后,被他爸一顿毒打,第二天他爸打电话给教师说:昨晚他已经承认圆明园是他烧的了!——老师,无论多少钱,我们家都赔!第二天……若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课分解。
其实,语文就是个大智慧。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在开心的一笑间,在天南海北的神侃中,默默地喜欢上语文,由衷地发出感慨——“语文,我不得不喜欢你了!”兴趣之火,就在这一刹那间被点燃。让高三学生放下高考考生这个角色压力的包袱,忘记自己是高考的考生,完全沉浸在魅力语文的快乐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给学生的心灵松了绑,还给下节语文课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何乐而不为?
4.课前“小教师”角色设置——培优磨尖转后进工作的开展。对于那种优尖生,偶尔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来讲评一些最具挑战性的试题;对于在学语文方面老是少一根筋的语文弱科生,也让他们来讲评讲评——讲评一些积累性的试题,教师事先指导他们作好最充分的准备。课前“小教师”角色的设置,不仅能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血液,更关键的是,学生在担任“小教师”这一角色的全过程中,能收获累累硕果。
5.和遗忘作斗争——归总题演练。不但要“广撒网”,更要“精施肥”。如,教师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把最难的、最不易区别的、特易忘记的、思维模式老是出错的知识点,归总起来,以题的形式,让科代表事先板书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视觉和思维的刺激,让他们绞尽脑汁地回想当时专题复习的场景,在知识点记忆的海量仓库中检索。这样,既加深了知识的过关过手,也进行了及时的强化复习。让学生时时警醒:这个知识我怎么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呢?这个知识我怎么又区别不开来了呢?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就去复习。
6.优美文章赏析+即兴创作。或播送大师优美的名篇朗诵,让学生欣赏学习;或先找好文章和伴奏曲,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也可让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事先进行朗读录音,在上课前的三分钟播出,叫他们猜猜朗诵者是谁;也可让学生用规定的词、成语、关联词、指定的句式或内容,进行仿写;或让学生进行一句话的新闻播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7.“顺中溜”公式记忆——推延拓展法。病句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普遍存在着“望题生畏”的现象,做题时往往“草木皆兵”,抓不住病句的要害,跟着感觉走,抱着侥幸心理,结果导致严重失分。其实很多病句都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学生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可以将这些内容归纳概括为“顺口溜”公式,让学生在病句专题复习课前用心记一记,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