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和潜藏的精神内核,初中阶段的英语已经算得上是进阶版本,考验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听读能力。既然是语言文化,那肯定需要长期的浸润涵养才能够真正了解,而不仅仅是用作解题和应对考试,所以高效的英语课堂必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素养,以传统的听说读写来增进对英语文化的感悟,同时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精心规划编排,通过文学素养教学的方式来浸透英语课堂,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进阶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传统的英语课堂大概都是以单词和语法作为基础,让学生先从记忆出发,再结合听力和阅读去学习课程主题,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所以教学必须走在最前端,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以及成长特性。初中英语已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衍生拓展了,毕竟学生的基础已经存在,可以尝试高阶运用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学习进阶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基础巩固。教师可以参考的方法以及教法的变化有很多,可以融合当下环境以及新兴科技做教学尝试。
一、指令游戏,新奇体验,学玩引导
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经过小学几年的打磨已经尚可,对于一些单词词组也了然于心,只是在阅读应用上经常会因为一些生僻单词而卡壳,或者读到一些陌生词汇就下意识的逃避,就造成了阅读屏障以及表达障碍。然而语言文化本身就变化万千,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单词都认识才能够了解含义,就如同语文的文言文,即便很多词语甚至字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通读下也能够知道大意。所以英语教学有的时候也需要如此,单词积累当然也十分重要,二者可以同步进行,但是没有必要让学生形成固定观念,有的时候即便没有完全掌握,也能够知晓文章或者句子表达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指令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改善这种情况,同时也在其中穿插常用表达形式以及惯用语法,让学生有一定的记忆,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运用出来。以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和单词进行拆分组合,用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进行指令游戏让学生进行演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现场制作,满足学生的娱乐心理,还能够顺带体验生活,教师可以将奶昔制作的步骤用英语指令发出,让学生根据指令进行行为反应。可以进行一帮一分组合作,一位成绩好的学生负责翻译和讲解,另一位负责制作,当然这种组合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全看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的特性。
二、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印象记忆
现在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也就是教师布置阅讀任务,他们就去完成,在传统课堂上也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然后解释含义,最后一起一段一段的阅读课文,最后以练习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成果。这样做虽然保守稳妥,但是很难有所突破,所谓高质量的学习,那必然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最起码也要让学生感兴趣起来,这样才能够有高效反馈。现代化教育进程已经引入了大量的科技辅助,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开放英语课堂模式,反正只要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即可,形式只是一种载体,合适有效就是好的方式。
英语毕竟是语言应用,还是需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才能够融会贯通,也算是为学生营造一下环境氛围。以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影像资料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英语讲解是必备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英语氛围。虽然课程的主题是注重语法以及生单词的学习,但是日常结合主题元素带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化也非常有必要,起码这种类似于旅游观赏的形式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找准合适的主题博物馆甚至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比如文创类或者科技类,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很多单词不用介绍,他们自己就会去学习挖掘,所以说是借助新兴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
三、元素主题,思维拓展,生活浸润
英语教学注重的是环境和运用,也就是说作为一门语言,它得有能发挥的空间,传统教学最为欠缺的其实就是主观运用,比如口语,通常都是朗读和背诵,而鲜少有交流运用,单词语法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运用,这才能够构建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其实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现在很多的进口商品就都是英文注释,再比如很多游戏也都是英文版本,教师首先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学生尽量去接触原生态的英语环境,更不用说本来就应该多听多看多接触的英语视频资料,不过这个契机的引入确实需要教师做好把控,尤其是和课本内容做结合。
以九年级英语Unit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一课作为主题元素引入,教师可以借助不同主题进行不同层面的发挥,比如这一课的影视主题,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用英语来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还可以通过主题进行衍生,比如movies的种类介绍,例如happy、hysterical、funny,既是一种兴趣交流,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在潜在意识中,学生也会对其他人的领域感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见缝插针,多推荐英语原声的视频作品给学生,当然一些英文歌曲或者是脱口秀也可以,毕竟口语还是日常化学习比较有效。如此一来,生活细节的浸润总能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日益积累自然就能够看到成果,当然,课堂引导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要做好引导把控。
结语:所谓英语高质量课堂,其实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增加英语出现在生活中的概率,只有时常接触运用,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这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学习,在新时代各方面的辅助之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要做好帮他们辨别且引导的作用,如此才能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19):142.
[2]刘大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生本课堂构建探析[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3):56.
[3]马昭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26):92-93.
[4]王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探微[J].教师,2021(4):61-62.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04.030.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传统的英语课堂大概都是以单词和语法作为基础,让学生先从记忆出发,再结合听力和阅读去学习课程主题,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所以教学必须走在最前端,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以及成长特性。初中英语已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衍生拓展了,毕竟学生的基础已经存在,可以尝试高阶运用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学习进阶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基础巩固。教师可以参考的方法以及教法的变化有很多,可以融合当下环境以及新兴科技做教学尝试。
一、指令游戏,新奇体验,学玩引导
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经过小学几年的打磨已经尚可,对于一些单词词组也了然于心,只是在阅读应用上经常会因为一些生僻单词而卡壳,或者读到一些陌生词汇就下意识的逃避,就造成了阅读屏障以及表达障碍。然而语言文化本身就变化万千,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单词都认识才能够了解含义,就如同语文的文言文,即便很多词语甚至字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通读下也能够知道大意。所以英语教学有的时候也需要如此,单词积累当然也十分重要,二者可以同步进行,但是没有必要让学生形成固定观念,有的时候即便没有完全掌握,也能够知晓文章或者句子表达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指令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改善这种情况,同时也在其中穿插常用表达形式以及惯用语法,让学生有一定的记忆,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运用出来。以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将文章和单词进行拆分组合,用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进行指令游戏让学生进行演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现场制作,满足学生的娱乐心理,还能够顺带体验生活,教师可以将奶昔制作的步骤用英语指令发出,让学生根据指令进行行为反应。可以进行一帮一分组合作,一位成绩好的学生负责翻译和讲解,另一位负责制作,当然这种组合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全看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的特性。
二、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印象记忆
现在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也就是教师布置阅讀任务,他们就去完成,在传统课堂上也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然后解释含义,最后一起一段一段的阅读课文,最后以练习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成果。这样做虽然保守稳妥,但是很难有所突破,所谓高质量的学习,那必然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但最起码也要让学生感兴趣起来,这样才能够有高效反馈。现代化教育进程已经引入了大量的科技辅助,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开放英语课堂模式,反正只要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即可,形式只是一种载体,合适有效就是好的方式。
英语毕竟是语言应用,还是需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才能够融会贯通,也算是为学生营造一下环境氛围。以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影像资料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英语讲解是必备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英语氛围。虽然课程的主题是注重语法以及生单词的学习,但是日常结合主题元素带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化也非常有必要,起码这种类似于旅游观赏的形式就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找准合适的主题博物馆甚至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比如文创类或者科技类,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很多单词不用介绍,他们自己就会去学习挖掘,所以说是借助新兴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
三、元素主题,思维拓展,生活浸润
英语教学注重的是环境和运用,也就是说作为一门语言,它得有能发挥的空间,传统教学最为欠缺的其实就是主观运用,比如口语,通常都是朗读和背诵,而鲜少有交流运用,单词语法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运用,这才能够构建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其实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现在很多的进口商品就都是英文注释,再比如很多游戏也都是英文版本,教师首先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学生尽量去接触原生态的英语环境,更不用说本来就应该多听多看多接触的英语视频资料,不过这个契机的引入确实需要教师做好把控,尤其是和课本内容做结合。
以九年级英语Unit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一课作为主题元素引入,教师可以借助不同主题进行不同层面的发挥,比如这一课的影视主题,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用英语来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还可以通过主题进行衍生,比如movies的种类介绍,例如happy、hysterical、funny,既是一种兴趣交流,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在潜在意识中,学生也会对其他人的领域感兴趣,这样教师就能够见缝插针,多推荐英语原声的视频作品给学生,当然一些英文歌曲或者是脱口秀也可以,毕竟口语还是日常化学习比较有效。如此一来,生活细节的浸润总能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日益积累自然就能够看到成果,当然,课堂引导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要做好引导把控。
结语:所谓英语高质量课堂,其实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增加英语出现在生活中的概率,只有时常接触运用,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这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学习,在新时代各方面的辅助之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要做好帮他们辨别且引导的作用,如此才能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19):142.
[2]刘大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生本课堂构建探析[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3):56.
[3]马昭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26):92-93.
[4]王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探微[J].教师,2021(4):61-62.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