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复合体构建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的营养作用,因此受损伤后其再生修复能力很低,现有的修复方法如钻孔术、微骨折术、骨膜以及软骨移植术等虽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缺损和退变软骨的修复问题仍然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软骨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与此前单纯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比较,进行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复合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由于其具有软骨下骨质的锚定和支撑作用,结合牢固且不易塌陷,而且由于有骨质向表面的营养作用,愈合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可望取得更为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其中动物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环节[2]。

其他文献
我们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技术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变化规律,初步发现该类患者血清中存在LGT(lost goodwill target)蛋白质组表达并检测其丰度。
期刊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DPPⅣ的活性与慢性肝脏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1].本研究旨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幼鼠模型,检测血清DPPⅣ的水平及DPPⅣ在肝脏的表达。
期刊
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基因改变,当这些发生基因异常的细胞逃避机体的防御系统得以存活、增殖时便形成了肿瘤.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现象,对消除多余细胞及异常细胞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系统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凋亡是生物体内细胞被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激活细胞内程序,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凋亡通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
期刊
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两年后Gole与Freeman发现癌胚抗原(CEA),这是首次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生化免疫指标.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肿瘤免疫诊断会上第1次提出了肿瘤标志物(TM)的概念.此后,TM被普遍用于各种肿瘤的早期检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免疫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发现的TM越来越多,这不仅为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带来了新的
期刊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海绵对兔膝关节浅层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观察^3H-TdR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示踪作用。方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支架I型胶原海绵,植入修复兔膝关节大面积浅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取材,观察修复效果;运用’H.TdR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同法植入软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4、12、16及24周取材,液体闪烁计数定量分析、乳胶封片、4周后显影定性
期刊
目的 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兔肺VX2肿瘤手术切除模型中的变化.方法 将30只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A组:建立兔肺VX2肿瘤手术切除模型;B组: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不进行肿瘤切除术;C组:不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仅行兔肺叶切除术.3组实验兔在相同的时间点抽取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兔在种植肿瘤后外周血CD4+
干细胞凭借其多组织分化潜能,成为当前医学界包括血液科、神经科、心脏科、骨科、皮肤科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热点^[1-3]。我们在近期工作中偶然发现将干细胞移植到特定物理密度的材料表面时,干细胞有顺材质硬度分化的特性。
期刊
目的 探讨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NSCs)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16只)、生理盐水组(成功的PD模型大鼠22只)、细胞移植组(成功的PD模型大鼠22只).溴尿嘧啶(BrdU)标记NSCs( 1.2×106个/只),生理盐水12μl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在干预后2、4、8周分
目的 观察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成酶1(mPGES-1)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细胞DU-145中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进行DU-145细胞培养,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10、20、50 μmol/L)的特异性mPGES-1抑制剂CAY10526对DU-145细胞进行干预,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观察CAY10526对DU-145细胞增殖(A值)的影响并确定CAY
目的 观察枝化状聚乙二醇对牛跟腱I型胶原结构与构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牛跟腱I型胶原为原料,以枝化状聚乙二醇为交联剂,在有效交联的前提下,通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观察聚乙二醇交联对胶原酶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观察胶原热变性温度,采用圆二色光谱法(CD)观察聚乙二醇对胶原三螺旋构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枝化状聚乙二醇交联组24h降解率为26.79%,而对照组则达97.39%,两者比较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