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播种美好品德,收获健康人生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社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逐渐重视,但存在“重知识轻品德”的现象,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对其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如今社会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现象”非常普遍,孩子从小骄傲蛮横,不懂得爱别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会分享和感恩,不爱劳动、只索取爱等现象。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对幼儿进行品的方面的教育?将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严峻思考的问题之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们要注重在生活中点滴对幼儿的影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爱;同伴;日常生活;家园合作
  一、研究背景
  中国有这样的古训:“德可润身,厚德载物;君子以成德为行,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可见我国古人就知道品德对人的重要性。现今社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逐渐重视,但存在“重知识轻品德”的现象,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对其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如今社会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现象”非常普遍,孩子从小骄傲蛮横,不懂得爱别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会分享和感恩,不爱劳动、只索取爱等现象。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对幼儿进行品的方面的教育?将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严峻思考的问题之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们要注重在生活中点滴对幼儿的影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研究对象
  延庆区第二幼儿园幼儿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四、具体研究措施
  (一)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
  1.让幼儿学会感受爱、懂得爱,学会表达对别人的爱
  《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孩子往往只懂得享受爱,肆无忌惮的对身边的人提要求,重自己的需求,让身边的人去帮他做事情,依赖成人,并觉得是应该的,不懂的身边人的爱,进而去表达对身边人的爱。为此,我们就抓住身边的各种节日和活动契机,以主题活动、系列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如“三八”节,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教育:以体验性活动——妈妈大肚子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我长大,访问采访我的妈媽及美术活动——画妈妈,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了较为全面、完整地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妈妈把爱全部给了家,和自己,一种爱妈妈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从爱妈妈的角度出发,引导其热爱其他家庭成员,如活动“我帮爷爷、奶奶洗洗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利索能及的活动让幼儿自己表达对亲人和身边人的爱。
  另外,在其他活动中我们也非常重视幼儿爱的表达,例如带领孩子开展“我爱家乡延庆”的系列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当孩子们知道家乡山美水美的小漓江“龙庆峡”,知道我们的民俗旅游“豆腐宴”知道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知道我们是北京市的“大氧吧”知道我们延庆的特色与可敬可爱之处,孩子们会深深的喜欢我们这样的家,同时我们的孩子也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学会热爱与帮助,例如,去和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聊天,给他们孤独的内心以温暖,给社区的叔叔阿姨献上自己的礼物表演节目,为我们身边的绿色环境做出贡献,宣传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乱扔垃圾等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学会爱。我们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温馨的娃娃家”,让孩子在里面体验感受家的爱与温暖,“小医院”“理发店”让孩子感受为我们服务的人辛勤的付出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活动,让幼儿慢慢的感受爱、懂得爱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2.通过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幼儿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事物和现象。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交往中,有利于幼儿在平等协调的关系中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的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同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陶行知先生说“学校即社会”——即“幼儿园也是幼儿学习的社会”,如何让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学习与同伴正确的交往与友好合作呢?在生活中我是这样做的,如在进行建构区域活动“美丽的家”时,刚开始幼儿喜欢一个人占很多积木和建构材料自己搭建,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的,不愿主动帮助解决。于是,我建议他们共同搭建,分工合作——成立小小建筑队,大家共商家园布局,各自分工,这样他们遇到困难不再各顾各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同伴矛盾明显减少,偶尔发生矛盾,大家也能自行解决,当积木区的高楼林立,我们的家在孩子的手中搭建的高大,宽敞,井井有条时,幼儿能够充分的体验搭建后的成功感和合作的快乐。
  幼儿有了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不能很好的与同伴交往,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也需要技巧,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榜样和儿童文学作品等多种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如交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这样可以么”“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等等,这些神奇的话非常有效果,其次让幼儿学会轮流、等待、分享,在交往中带人热情和主动,遇到困难、矛盾等能尝试解决,逐步的学会与他人交往,交朋友。
  3.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随机进行品德行为教育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品德方面的教育,往往不是通过一次活动或者是说教能够起到效果和作用的,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在与人交往中慢慢的实现,因此我们日常那个生活中的点滴随机教育尤为重要。例如班级图书区的图书破了,教师针对这样的随机问题,及时的组织开展了“修补图书”活动,从发现、讨论、交流到主动修补。幼儿对班级的图书更加关心,一旦发现书角或封面有点破损,大家都把它带到图书医院去修补;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也会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并叮嘱:“翻书得轻轻翻,一页一页的翻,不然书会破的。”再如在“今天我是值日生”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开始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都什么时候需要值日生,之后通过交流讨论的发现:照顾小植物,为小朋友发碗筷,幼儿活动区结束和户外活动后再次的收拾整理玩具,幼儿离园时叫小朋友回家都需要值日生,教师在区域和环境中和幼儿一起制作环境,梳理值日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做值日生的机会,这样,孩子不仅学习了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学会了爱护环境和周围的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幼儿的心中得到建立。
  (二)家园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也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塑造新一代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观念、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在目前的实践教育中,两者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少幼儿园尽管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享等给予大量的教育和指导,但家长却教育孩子想玩就去抢,不给就出手,放任孩子,使教师的教育培养起不到积极应有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的教育要相互一致, 相互联系,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如:我们以《纲要》精神为主导,在班上召开了系列家长座谈会,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达成共识。渐渐地,家长们也意识到:在给孩子付出爱的同时,更要从孩子中回报爱,必须让孩子懂得用正确地方式表达爱;在家要求孩子礼貌地与家人、邻里朋友相处。通过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及时沟通、了解、反馈——幼儿学习品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同时,我们以教师为倡导者,请家长共同参与,在班上分阶段开展“有礼貌的好宝宝”、“快乐的一家子”、“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成果汇报活动。
  另外,每月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栏”向家长介绍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改掉方法。如:有的孩子在家自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等)从来不让别人碰,到了幼儿园更是不会与他人分享,我们就及时的与家长利用家园共育栏、个别约谈和网上互动等多种方法和家长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开展分享活动,逐渐的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并及时的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与幼儿园的老师家长沟通,让孩子逐步改掉“独吃”“独占”的坏习惯。再如,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干,都等着家长帮助和帮忙,于是我们根据这一情况,开展了“我是班上的小主人”活动,如上课了让他给小朋友发蜡棒、画纸,开饭前让他给小朋友发勺子、發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他愿意主动地在家里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品德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的坚持不懈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3年9月
  [2]《幼儿园快乐发展用书》.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2010年3月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情绪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简单阐述情绪的产生、发展、表现以及影响情绪的因素,力求达到正确认识情绪、有效调节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以求身心健康,对学习、工作、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情绪;管理;调节  一、情绪的产生(认识情绪)  我们平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表达心情的词汇在科学上称之为情绪。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有关情绪如何产生的理论中情
期刊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适用于每位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唯一的共同点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要通过有效地沟通交流,挖掘学生问题背后的家庭因素、心理因素,运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家校协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关键字:心理辅导;家校协作;心理素质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差别是普遍存在的。同一事物的这一秒和下一
期刊
摘要:家是每个人的港湾,但是对于航航来说,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家里没有人,不能获得应有的温暖;因为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架,使得家中没有安全感;因为父母对教育的轻视,没有正确陪伴在孩子身边。真切的希望航航可以真的扬帆起航,找到回家的路,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  关键词:陪同;关爱;成长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你尝尝酸甜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存在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异常情绪导致的异常行为。特教老师探索着运用转移法,消退法,塑造法,努力让自闭症儿童适应随班就读生活,在融合教育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管理;随班就读  一.不能轻视的异常行为  峰峰是个有明确诊断的自闭症患儿,从我接触他第一天,也是他独立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哭闹问题就一直伴随他。开始接触时,原以为他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对新环境有个适应的过
期刊
摘要:幼时左耳失聪,父母为此离异;母亲异常溺爱,遇事百般袒护,导致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极差。爱心开路,改变家长和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耐心揣摩,仔细寻找每一个小小教育契机;抓住点滴,用爱心引导孩子日后的行为;注重方法,主动帮助孩子引路导航;持之以恒,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和改变。学会感谢,学会感恩!  关键词:左耳失聪;家长溺爱;抓住契机,爱心引导;注重方法,耐心导航;持之以恒;学会等待  这年9月,一
期刊
一、对自主性园本课程构建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不断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指南》精神,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保障。  课程是立园之本,一所好的幼儿园,一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园
期刊
摘要:儿童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第二个同心圆是学校及其小伙伴;最外面的一个同心圆是社区及社区帮手。”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孩子发展的三大环境,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协同运作,会形成1+1+1>3的合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面性、合理性支持,促进其身心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而团体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团体辅导的互动性、活动性、主题性、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与自主学习核心素养。团体辅导的有效开展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建立密切的团体,设计主題明确的活动,以及同时关注活动体验和分析交流。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
期刊
摘要:3至6岁的幼儿,模仿性强,易受外界的影响,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并且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内容,也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课程;随机
期刊
摘要:幼儿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在体育游戏中,活动器械是幼儿活动的媒介,不同的年龄幼儿对同样的活动器械有着不同的认识,同一种器械幼儿会有不同的玩法。让每个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则玩的方式就会有丰富的变化,使体育游戏更加活泼多样,生动有趣,从而使幼儿对体育游戏产生更广泛的兴趣。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可“一物多玩”的器械,给孩子创设一个可充分发挥的环境,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