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纷争似显和解曙光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拜访华润总部。对此,万科董秘的公开回应是:一“不知情”,二“管理层拜访股东非常正常”。《红周刊》记者致电万科,对方称:“目前没有可以公布的新信息。”
  自7月21日深圳证监局向万科和钜盛华(宝能旗下公司)发布监管函,并在22日下午专门约谈两公司负责人后,万科管理层、宝能将如何把一场围绕公司控制权的“恶斗”转变为维护全体投资者利益的多方和解,成了市场关注的新焦点。而在这场万科控制权争夺中扮演关键角色之一的万科原第一大股东、现第二大股东华润,将直接左右多方和解预期的成败。
  尽管万科与深铁的重组前途未卜,但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的合作仍在有序推进。7月28日,深圳万科和深圳地铁联手打造的首个项目HBC汇隆中心正式亮相,是万科和深铁“轨道+物业”模式的首个实体物业。
  双方面临监管重压
  从去年下半年宝能接连举牌万科A开始,市场就进入到了万科时间。先是万科管理层和宝能之间的口水战,接着引发万科紧急停牌筹划资产重组并形成了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预案,再到今天的万科举报宝能资管计划违规,每一次都会掀起有关商业伦理、公司治理、如何保护投资者以及监管规则的大讨论。
  在舆论热议以外,宝能和万科管理层对万科控制权的争夺造成万科股价大起大落,中小投资者成了围观群众,万科和大股东承诺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沦为一句空话。更主要的是,参与双方的一些动作已触及监管红线。
  其中,万科在7月19日向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深交所和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提交了名为《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质疑钜盛华的9个资产管理计划在信息披露、业务法律法规、表决权让渡和中小股东权益等方面存在违规情形。
  宝能方面随即委托北京中银(上海)律师事务所对上述报告出具法律意见书,完全否认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购买并持有万科A股在信息披露、投资者利益影响、资管产品合规性、股份表决权、融资业务等方面存在违规情形。
  对万科和宝能的这一次“交手”,深交所在7月21日同时向万科和钜盛华发出监管函,批评万科于7月19日向非指定媒体透露了《报告》全文这一未公开重大信息,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规定;批评钜盛华至今未按要求上交股份权益变动书。
  紧接着,深圳证监局向这两家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在发给万科的关注函中具体指出“将就万科举报事项展开核查;万科信息发布和决策程序不规范,应当梳理完善。”在发给钜盛华的关注函中指出“公司在增持万科期间,未按权益变动报告书要求将相关文件备置于上市公司住所。”深圳证监局同时要求两家公司负责人在22日下午到证监局接受诫勉谈话,同时要求双方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相关争议”。
  一位接近深圳证监局的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证实:“原本万科和宝能相对的按规则办事,监管层无意介入,一旦跨过红线,监管层必须有所动作。”他还证实,深圳证监局为此特别组织了一个处理小组,以让宝万之争合法合规妥善解决。
  宝万难以直接和解
  在7月22日深圳证监局约谈万科和宝能负责人后,万科人士向《红周刊》记者发来公司的公开承诺:一是接受监管部门批评,二是配合监管调查,三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协商,推动事件依法依规妥善解决”。宝能方面在应约到深圳证监局接受谈话后,未作象征性表态。
  事实上,在万科举报信以前,宝能仍在增持万科股票,其持股比例迈过25%达到25.40%,坐稳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宝能继续增持的空间已经见顶,在股权占比达到30%的触发要约收购红线以前,增持与否更多显示的是财力实力,对其希望的最终目标——拿下万科控制权已无意义。另外,因为万科股价在停牌前大涨,复牌后深跌,宝能早期举牌产生的上百亿浮盈实际已经大幅收窄。种种因素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宝能是时候和万科管理层坐下来谈一谈了——尽管一年前王石当面将宝能掌门人姚振华拒之门外,一个月前姚振华对王石的公开道歉不予回应。
  对万科管理层和宝能之间能否再度接触,持续观察宝万之争的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向《红周刊》表示:“宝能和万科管理层之间的裂痕短期难以弥合。”他认为“宝能和万科之间是固有矛盾”,因为宝能是在二级市场举牌万科,冲突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宝能的公司规模、企业治理等和万科完全不相容。万科管理团队之所以要阻击宝能系,是为了保持万科多元股权结构,维护万科的企业文化。”
  万科和宝能的不同,在两家公司的领导者身上也有体现。陈绍霞表示,王石48岁辞去总经理一职,将在公司的权力和利益一并放手,“他比较推崇公司规范化治理,充分授权,他在董事长的‘闲职’上十几年,万科运转正常。”对比而言,宝能是强人主导型企业,“姚振华老板的公司更像家族企业,他陆续控股深振业A、南玻A,都有一个换董事会的过程。他和王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怎么会谈得来?因此从一开始举牌,万科管理层和宝能的矛盾就不可能调和。”
  而王石27日拜访华润总部的消息传出后,万科股票应声大涨。市场对此的态度是,万科管理层和其重要股东华润的接触,将向监管层所希望的方向演变,即万科管理团队稳定,各股东利益得到保障。
  华润,和解的一线希望
  华润是宝万之争过程中的一大焦点,也是受到“非议”最多的一方。
  在宝能去年接连举牌万科时,作为当时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一直是作壁上观。陈绍霞曾在7月6日至7月8日《红周刊》和《红刊财经》微信发文质疑:“任何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当公司面临恶意收购时,都会做出反应,而宝能举牌万科甚至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时,华润竟然毫无反应,甚至劝万科管理层接受宝能。”
  在万科筹划和深圳地铁重组时,华润方面的万科董事先是指责万科披露程序违规,接着在6月17日万科董事会审议重组预案时,3名董事直接投了反对票。预案最终被通过,华润立即决定向监管部门投诉此次董事会会议程序违规。继投诉之后,华润“及时”响应宝能反对万科重组的声明等等。这一系列动作,导致华润遭受舆论指责。万科独立董事华生则发文称,华润和宝能是一致行动人。   陈绍霞对记者说:“在这场股权争夺当中,华润的行为很反常,最难让人理解的就是,万科引入深圳地铁是为了阻击宝能,华润为什么否定?这也证明,华润是乐见宝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和宝能虽然否认是一致行动人,但他们的默契又怎么解释?实际上,宝能单独举牌万科的风险过大,如果有华润做后盾,宝能和华润的种种不合理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他认为,虽然媒体把焦点对准了宝能和万科,但最关键的角色实际是华润。“公开信息显示,华润拟重新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个人认为,华润可能希望借助宝能系成为万科的控股股东,使万科成为华润的控股子公司,或者华润与宝能系联手控制万科董事会,实现对万科的控制。”
  在万科股权之争愈演愈烈,尤其是监管层介入以后,万科、宝能以及华润之间能不能达成妥协,其实主导权在华润。
  在陈绍霞看来,华润反对重组深圳地铁方案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增发方案会摊薄华润对万科持股比例;二是发行价格折价过高,损害了万科现有股东的利益。“深圳地铁是深圳国资委管理,和华润一样也是国企,谁做第一大股东是可以谈的。另外,万科发布重组预案显示,初步确定发行价格为每股15.88元。这个价格和去年股灾前万科的最高股价持平,可以对比的是,保利地产去年此时的股价也是15元左右,现在只有9元多。如果担心折价过高,也可以用业绩承诺的形式来保障。”
  但无论是深圳市政府出面,还是民间人士的报告或者一些并不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华润在给万科重组预案投出否决票后一直没有新的回应。
  陈绍霞引用2003年格力电器与大股东公开决裂的案例来做对比。当时格力电器母公司格力集团,擅用格力品牌生产质量没有保障的产品,对格力电器造成负面影响。针对控股股东格力集团虚假宣传、侵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合法权益,2003年11月,以朱江洪、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发表《严正声明》称,某些媒体的“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报道“内容纯属捏造,严重误导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格力电器与其母公司格力集团之间矛盾由此公开化,最终这起纠纷由珠海市国资局出面协调,更换了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平息了这场风波。
  陈绍霞说:“华润与万科管理团队的最大分歧是,华润欲谋求万科的控制权,而万科管理团队希望维持万科多元股权结构和万科的企业文化。当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权多元化,一股独大正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要着手解决的一大问题。毫无疑问的是,万科是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成功典范和样板。华润谋求万科的控制权,将万科改组为华润一股独大的控股子公司,这显然是与当前国企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华润是国资委直属的央企,其实际控制人是国资委,如果国资委出面调解,华润愿意放弃谋求万科的控制权,那么,华润与万科管理团队就有望达成共识,携手与深圳市沟通,寻求有利于万科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深圳地铁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并最终通过增发方案引入深圳地铁作为万科的新股东,恢复万科多元股权结构,维护万科的企业文化。这也许是避免万科悲剧的最后一线机会。”
其他文献
AR产业可能迎来爆发点  《红学堂》:川南,上周你说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利空,大盘跌破3000点是大概率事件,本周被你不幸言中。谈谈你现在的看法。  川南:本周最吸引我的是外盘股票任天堂。任天堂的股价从7月6日的14000日元,“哔”的一声蹿到7月19日的32000日元,然后又“啪叽”一声掉到现在的22000日元,不仅价格走得过瘾,成交量更是骤增,平均成交量翻了不止10倍。7月15日这天的
期刊
7月27日,即将退市的*欣泰,在连续11个跌停板以后,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3分钟从跌停到涨停的逆转走势。盘后,深交所公布的交易数据显示,买入的7372个账户中除了2个机构外,其余全部为个人账户。这个被判处“死刑”即将“执行”的股票,自从7月12日恢复交易以来虽然连续跌停,但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每天有数量不低的“飞蛾扑火”式买单。这样的“*欣泰现象”,究其真正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无
期刊
自今年1月29日沪综指从2638点、创业板从1888点以来的上涨行情,如果是反弹,那很可能已经差不多快到头了,如果是反转,那行情就没有结束。那么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呢?这需要把如下几大因素梳理清楚:  一是实体经济。这方面可谓有喜有忧,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是6.7%,似乎还不错,但中小民营经济的投资率仅有6.8%,这又让人乐不起来。二是外围环境。美、印经济稍好,而欧、日则不容
期刊
拍86版《西游记》时,六小龄童上妆后,在山上遇到了个小猴子,小猴儿看见比自己体型大这么多的猴王,就敬了个礼。猴王大喜,也回敬一礼。后戏是,此照获国际摄影金奖。猴年进入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像个小猴儿向期待中的牛市敬了个礼,众人大喜,纷纷扛起吃饭的旗帜,而牛市并没因此回敬一礼,市场依旧是慢涨急跌。那么行情有无后戏,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  进入下半年以来,大盘逐渐走出磨底阶段,开始尝试性上攻,并顽强地攻
期刊
受制于国内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市场低迷的影响,医药中间体行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一批优秀的医药中间体品牌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因此,引得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半年不断出手并购医药中间体资产。7月初,精华制药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收购石振祥等8名交易对方持有的江苏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阿尔法药业是国内医药中间体领域顶尖的生产厂商之一,若成功收购阿尔法药业,精华制药将巩固其中药制剂及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
期刊
从7月15日开始,中国市场似乎进入了新一轮监管风暴的核心区,一周多的时间多项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同时还有多个征求意见稿放出,一时间整个市场从证券到银行,从私募到公募风声鹤唳。相信监管风暴很快就会从金融从业人员的无奈转化为投资者的切身感受,然而虽说中国式的监管风暴显得简单粗暴,但是对于抑制金融风险而言,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说中国式的改革总搞得像是疾风暴雨般的运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紧的时候让
期刊
楚天高速于7月16日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计划以每股4.64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19008.59万股股份,外加37800万元现金收购新三板挂牌公司三木智能全部股权。由此计算三木智能的整体估值高达12.6亿元,相比该公司截至到今年一季度末的账面净资产2.52亿元溢价4倍以上。  可资参照的是,三板挂牌公司创智5(400059)在2014年完成了对
期刊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洲新春”)是一家以轴承产业为核心,涉足汽车配件的集团化企业。主营业务为轴承套圈和成品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IPO申请在今年4月27日证监会召开的发审委会议上顺利过会,进入等待发行阶段。对于该公司招股书公布的相关信息,《红周刊》记者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公司不仅在毛利率上有疑点待解,且巨额采购支出也是去向不明。  高毛利率存疑  在招股说明书中,五洲新春选取
期刊
一直致力于财政管理信息化的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获准登陆创业板市场,此次上市拟公开发行股票总数不超过171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10%,发行后股本总额将不超过6813.9万股。  博思软件主要服务于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及公共缴费服务领域,其业务主要是软件产品的开发、销售与服务。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为17033.9万元,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博
期刊
7月11日,创业板公司中文在线打响了A股市场2016年“中报第一枪”,就此拉开了为时近两个月的2016年中报行情序幕。依据中报披露时间表安排,绝大多数公司将在8月下旬公布自己的中期业绩情况。对于姗姗来迟的正式中期业绩,目前介入中报行情的炒作仍需依托此前已经披露的中期业绩预告,其中,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业绩预告增长最为明显的创业板股票,从中甄别机遇。  并购热退潮影响中期业绩表现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