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中小学教学衔接不畅,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受到了制约。为解决此问题,帮助小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打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切实搞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6-02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但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明显薄弱,导致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不强。而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其工具性。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取得平衡,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校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教育优势,开展了"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图破解这一难题。
一、树立衔接意识,转变各自为政的教育观念
小学尤其高段的教师要有衔接意识,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为重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打基础,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初中尤其是七年级的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衔接意识,经常想到与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首先,我们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亲身体验小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听课交流发现,小学老师很有方法,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简单,老师的教学节奏也较慢,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相较于他们的课程,初中的语文课稍显沉闷,而且理解分析的内容相对多一些。为此,我们在初一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课堂。
其次,在六年级新生刚升入中学时,我们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初中语文起始教育,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与小学的不同特点等;并且初中和小学教师都建立了学科知识树和语文知识图等方式,以便直观的把握各学段的学习要求。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就会注意到相关学科知识和和学科方法的衔接。让学生语文学习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也就有了奔头。
二、立足课堂,实施学段衔接策略
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简单,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教学节奏偏慢。学生只要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较为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建议小学高年级的课堂加快教学节奏,适当增加教学容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升入初中打下基础。而当学生进入中学后,为更好的做好衔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放慢速度,扶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文特有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采用朗诵比赛、辩论赛、课本剧等方式,逐步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采用"帮、扶、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过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相信学生,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们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精读赏析,品味发现;感悟思考,体验反思五个环节。在整节课堂中,始终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也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学法衔接指导是关键
我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方便了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研究。在联研中,我们明确了在小学阶段要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认真落实好教学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个法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入中学,我们要求学生增强课堂意识。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并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落实大语文的观念,加大课外阅读指导的力度,增加学生阅读量,班级建立图书阅览角,学校开放阅览室,加强学生阅读及心得的交流。通过写随笔、观察日记、强化快速作文等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这样也为今后的高中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衔接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课前我先在黑板上画了数座大小不一的山,山下画了一个孩子,在相对遥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海。课一开始,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充满遐想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一下子讲学生的心牵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2、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的参与中学习
如在执教《散步》时,先让孩子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仔细预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的答案,用横线标出,并写下注解,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自学时,让学生动嘴读、动脑想、动手画,通过这样动口、动手、动脑训练孩子,能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校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将"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这就为衔接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一心.《教育概论》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
[2]刘国正.《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语文教育论集》
[3]王容正.《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4]王松泉 .《教育研究方法初探》. 《语文教学心理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6-02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但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和倾向于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明显薄弱,导致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不强。而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其工具性。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取得平衡,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校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教育优势,开展了"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图破解这一难题。
一、树立衔接意识,转变各自为政的教育观念
小学尤其高段的教师要有衔接意识,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为重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打基础,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初中尤其是七年级的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衔接意识,经常想到与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首先,我们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亲身体验小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听课交流发现,小学老师很有方法,他们的教学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简单,老师的教学节奏也较慢,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相较于他们的课程,初中的语文课稍显沉闷,而且理解分析的内容相对多一些。为此,我们在初一的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课堂。
其次,在六年级新生刚升入中学时,我们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初中语文起始教育,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与小学的不同特点等;并且初中和小学教师都建立了学科知识树和语文知识图等方式,以便直观的把握各学段的学习要求。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就会注意到相关学科知识和和学科方法的衔接。让学生语文学习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也就有了奔头。
二、立足课堂,实施学段衔接策略
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简单,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教学节奏偏慢。学生只要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较为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建议小学高年级的课堂加快教学节奏,适当增加教学容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升入初中打下基础。而当学生进入中学后,为更好的做好衔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放慢速度,扶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文特有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采用朗诵比赛、辩论赛、课本剧等方式,逐步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采用"帮、扶、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过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相信学生,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们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精读赏析,品味发现;感悟思考,体验反思五个环节。在整节课堂中,始终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也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学法衔接指导是关键
我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方便了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研究。在联研中,我们明确了在小学阶段要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认真落实好教学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个法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入中学,我们要求学生增强课堂意识。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并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落实大语文的观念,加大课外阅读指导的力度,增加学生阅读量,班级建立图书阅览角,学校开放阅览室,加强学生阅读及心得的交流。通过写随笔、观察日记、强化快速作文等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这样也为今后的高中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衔接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课前我先在黑板上画了数座大小不一的山,山下画了一个孩子,在相对遥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海。课一开始,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充满遐想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一下子讲学生的心牵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2、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全方位的参与中学习
如在执教《散步》时,先让孩子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仔细预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的答案,用横线标出,并写下注解,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自学时,让学生动嘴读、动脑想、动手画,通过这样动口、动手、动脑训练孩子,能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校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将"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这就为衔接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一心.《教育概论》 .《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
[2]刘国正.《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语文教育论集》
[3]王容正.《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4]王松泉 .《教育研究方法初探》. 《语文教学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