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远疱厨,乃仁术?

来源 :大学·阅读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如果有人不想做饭,也许就会说“君子远庖厨”,作为不下厨的借口。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在说君子不要做下厨之类的杂事,但实际上,其真正的意义与人们误读的意思大相径庭。
  “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粱惠王上》第七节。有一天,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他问孟子:“像我这样的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孟子说能,宣王问其原因,孟子说了一件自己听来的事。宫中有个人正牵着牛去杀,以取血祭祀,宣王看到那头牛害怕得直发抖,就说放了它吧,牵牛的人问宣王:“那就不祭祀了吗?”宣王说:“怎么可以不祭祀呢?用羊代替牛吧!”
  孟子向齐宣王解释道:“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您不用牛改用羊祭祀是吝啬,我却知道您是因为不忍心。……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中经常提到一个词—恻隐之心。在孟子看来,齐宣王吩咐用没见过的羊来代替眼前的牛,正是被发抖的牛触动了恻隐之心,诱发了善根。齐宣王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他知道为了让人民幸福(譬如祭祀)终会有一些牺牲,但自己却仍不忍心目睹生灵的死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认为不忍心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仁慈,齐宣王的善是出于天性。
  这些话若是让荀子听到,他肯定会不乐意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是因为后天努力约束了本性。齐宣王不愿杀牛是因为可怜它,那换成羊就不可怜了吗?君子不进厨房是因为不愿见到动物被杀,但君子不放弃吃肉,动物还是会被杀,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根本就是一种“伪善”嘛!
  真的是这样吗?
  生活中,有人在杀家禽前会念叨一些话,如“小鸡小鸡你别怪,生来人间一道菜,今年杀了你,明年你再来”“鱼儿鱼儿你莫怪,他不吃来我不宰”……要杀还不忍心杀,既矛盾又“伪善”,但退一步讲,这些话实则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反映的正是人的侧隐之心。
  这样的杀生无法避免,但如果一个人丝毫不愿意“伪善”,可能就会变得真的残忍。麻木不仁的杀生与心怀敬畏的杀生,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无所谓生死,不关心草芥,亦不会关心他人死活。后者则带有自我警醒的意味,提醒自己虽然不得不杀生,却不能麻木不仁,漠視生命。
  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人人都拥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向善,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好它,不去摧折它,以保持善良的本性。
  古文君子遮疱厨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段落(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龅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删减)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育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职院校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学生是当前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研发现,其存在培养模式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完整等问题,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点,以武术特色人才为例提出了建立“两补四融合一体化”校企育人新模式,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學过程和方法、完善人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重视遗产保护教育,美国、日本、意大利等高等院校陆续设立遗产保护相关的本硕博学位教育。中国高校的遗产保护学科体系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基础上建立,本文通过梳理中国高校遗产保护的学位教育历程与现状,研究分析首批开设文化遗产专业两所高校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特点,进而探讨高校遗产保护本研学位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高校;遗产保护;学位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高校的资助工作不仅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物质支持,还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开展精准资助工作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这也是高校院系需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全面介绍了院系资助育人工作,着重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资助育人质量提升工作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教育;院系资助育人;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受地域环境影响,人才问题一直是地方院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入手,围绕专业建设和学校思想工作提供了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指出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人性”的思考,以期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实现价值最大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
期刊
摘 要:加入创新创业元素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才是有效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基于“双创”背景,在分析“双创”与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相融合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措施。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联互通,构建“三纵三横”育人新模式,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
期刊
唐传奇即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传奇”之名,始于元稹。元稹的《莺莺传》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唐传奇之一,它最初题为“传奇”,“莺莺传”其实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所改的名字。晚唐的裴铡也将自己的文言小说三卷命名为“传奇”。但总的说来,“传奇”被世人视为一种文学体裁是元代以后的事了。  唐传奇一方面受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影响,另一方面又承袭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其作品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
期刊
在旅行前的各项准备中,收拾行李总是一件让人感到无比雀跃的事情。可当旅行真正开始,才发现笨重的行李对于劳累奔波了一天的自己来说,是负担,更是累赘。但你知道吗?在古代,“行李”最初是可以自己走路的。  “行李”在古代  1.使者  “行李”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使用,最开始的本义为使者,指来往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记载:“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主体之一,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从高质量教育发展和推动类型教育转变两个角度,论述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针对三导师制度和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策略,通过建立企业化高职教育运营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逐渐偏向于人才专业化,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需致力于思考如何加快培育专业程度比较高的人才,有效实施产教融合,结合专业特色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应产教融合趋势,与企业共建“苏信·精雕智创中心”,建设既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又与企业发展愿景相一致、满足企业员工技能水平提高需求的人才培
期刊
提到师徒,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孔子和他的三千弟子,唐三藏和他的三个妖怪徒弟。然而在古代,人们提起“师徒”,还可能是表达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师徒”在古代  1.士卒,亦借指军队  《左传·成公二年》中记载:“畏君之震,师徒桡败。”  唐代贤相张九龄在《敕平卢诸将士书》一文中写道:“近日安禄山无谋,率尔轻敌,驰突不顾,遂损师徒。”  在清代文人钱谦益的《直隶河间通判刘濡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