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如果有人不想做饭,也许就会说“君子远庖厨”,作为不下厨的借口。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在说君子不要做下厨之类的杂事,但实际上,其真正的意义与人们误读的意思大相径庭。
“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粱惠王上》第七节。有一天,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他问孟子:“像我这样的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孟子说能,宣王问其原因,孟子说了一件自己听来的事。宫中有个人正牵着牛去杀,以取血祭祀,宣王看到那头牛害怕得直发抖,就说放了它吧,牵牛的人问宣王:“那就不祭祀了吗?”宣王说:“怎么可以不祭祀呢?用羊代替牛吧!”
孟子向齐宣王解释道:“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您不用牛改用羊祭祀是吝啬,我却知道您是因为不忍心。……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中经常提到一个词—恻隐之心。在孟子看来,齐宣王吩咐用没见过的羊来代替眼前的牛,正是被发抖的牛触动了恻隐之心,诱发了善根。齐宣王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他知道为了让人民幸福(譬如祭祀)终会有一些牺牲,但自己却仍不忍心目睹生灵的死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认为不忍心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仁慈,齐宣王的善是出于天性。
这些话若是让荀子听到,他肯定会不乐意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是因为后天努力约束了本性。齐宣王不愿杀牛是因为可怜它,那换成羊就不可怜了吗?君子不进厨房是因为不愿见到动物被杀,但君子不放弃吃肉,动物还是会被杀,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根本就是一种“伪善”嘛!
真的是这样吗?
生活中,有人在杀家禽前会念叨一些话,如“小鸡小鸡你别怪,生来人间一道菜,今年杀了你,明年你再来”“鱼儿鱼儿你莫怪,他不吃来我不宰”……要杀还不忍心杀,既矛盾又“伪善”,但退一步讲,这些话实则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反映的正是人的侧隐之心。
这样的杀生无法避免,但如果一个人丝毫不愿意“伪善”,可能就会变得真的残忍。麻木不仁的杀生与心怀敬畏的杀生,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无所谓生死,不关心草芥,亦不会关心他人死活。后者则带有自我警醒的意味,提醒自己虽然不得不杀生,却不能麻木不仁,漠視生命。
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人人都拥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向善,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好它,不去摧折它,以保持善良的本性。
古文君子遮疱厨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段落(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龅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删减)
“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粱惠王上》第七节。有一天,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他问孟子:“像我这样的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孟子说能,宣王问其原因,孟子说了一件自己听来的事。宫中有个人正牵着牛去杀,以取血祭祀,宣王看到那头牛害怕得直发抖,就说放了它吧,牵牛的人问宣王:“那就不祭祀了吗?”宣王说:“怎么可以不祭祀呢?用羊代替牛吧!”
孟子向齐宣王解释道:“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您不用牛改用羊祭祀是吝啬,我却知道您是因为不忍心。……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中经常提到一个词—恻隐之心。在孟子看来,齐宣王吩咐用没见过的羊来代替眼前的牛,正是被发抖的牛触动了恻隐之心,诱发了善根。齐宣王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他知道为了让人民幸福(譬如祭祀)终会有一些牺牲,但自己却仍不忍心目睹生灵的死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认为不忍心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仁慈,齐宣王的善是出于天性。
这些话若是让荀子听到,他肯定会不乐意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是因为后天努力约束了本性。齐宣王不愿杀牛是因为可怜它,那换成羊就不可怜了吗?君子不进厨房是因为不愿见到动物被杀,但君子不放弃吃肉,动物还是会被杀,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根本就是一种“伪善”嘛!
真的是这样吗?
生活中,有人在杀家禽前会念叨一些话,如“小鸡小鸡你别怪,生来人间一道菜,今年杀了你,明年你再来”“鱼儿鱼儿你莫怪,他不吃来我不宰”……要杀还不忍心杀,既矛盾又“伪善”,但退一步讲,这些话实则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反映的正是人的侧隐之心。
这样的杀生无法避免,但如果一个人丝毫不愿意“伪善”,可能就会变得真的残忍。麻木不仁的杀生与心怀敬畏的杀生,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无所谓生死,不关心草芥,亦不会关心他人死活。后者则带有自我警醒的意味,提醒自己虽然不得不杀生,却不能麻木不仁,漠視生命。
这样看来,“君子远庖厨”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人人都拥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向善,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好它,不去摧折它,以保持善良的本性。
古文君子遮疱厨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段落(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龅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