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是讲授新课前的开场白,同时也是为正式开讲所做的重要铺垫,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新课导入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一堂好课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无数实践证明,富有创造性的新课导入在教学中能起到调动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环节,讲究新课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新课导入;方法;技巧
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五花八门,不同学科的新课导入有共性,也有特性。就语文新课导入方法技巧的选用来讲,在注意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结合本人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个人认为,以旧入新法、音像情境创设法、诗词俗语衔接法、故事融入法、设疑探究法都是比较适合语文学科的新课导入之法。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这几种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一、以旧入新法
这个“旧”可以是已学过的知识,也可是旧有的生活经验。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人类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要遵循由简单到繁杂、由容易到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规律。运用此法,可借助师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能迅速消除师生对新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温故知新式的过渡性导入往往成为语文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
如在引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时候,我先展示了一幅即将被拆迁的老家门墙照片,与学生一起分享这堵老墙上所承载的成长记忆。门墙虽然老旧,但却与我同历风雨,因此有一份不可割舍的情感。借着这种情感体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自然地走进了归有光的小书斋,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情。
这样,我们把已经学到的和将要学习的东西自然而然的联系到一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知识里积极参与进来。
二、音像情境创设法
语文学科是饱含美的学科,尤其是诗歌散文,更是美的艺术。鉴于此,音像多媒体手段常常能帮助我们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引领我们走进新课。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雄厚的歌声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将学生引入到苏词的境界中,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的气概,在脑海中呈现了他们建立伟业的形象,同时也体会到了苏轼的失意。又如《春江花月夜》的引入,在课前循环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为学生营造一个幽谧渺远苍凉的情境。上课后,进一步播放示例朗读,让学生浸淫于张若虚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并对诗文的基调有了一个粗浅的整体感知。通过这种导入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诗词俗语衔接法
中国古典诗歌及大量的俗语民谚,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诗词、俗语、谚语,既可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也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增强感情。通过使用此法,还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竺可桢先生的科普小品《大自然的语言》时,先投影两句小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请学生谈谈对此诗句的理解,接着让学生思考:花和石真是不能语、无语的吗?大自然或许以它独特的方式传达信息,和我们交流呢!从而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四、故事融入法
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知人论世”,很多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先入题,再介绍作者,进而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解读课文。故事融入法就是择取授课各环节中最有趣味的故事或事例导入新课,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尤其是情节曲折离奇的或趣味横生的)来感染学生,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可生动、顺利地导入新课。如初高中教材大量选取了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作品显著的特点是深受仕途沉浮的影响,如《定风波》《赤壁赋》等。在教授苏轼作品前,可先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仕途经历,尤其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乌台诗案,更可从苏轼替王安石改诗一事说起。苏轼将王安石之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芯”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学生也许觉得这种改动更合理。然而,此中的“明月”和“黄狗”乃是当地的两种小动物:明月鸟和黄狗虫,苏轼改诗竟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明确,改诗乃至其后的乌台诗案都不过苏轼被贬的借口,其仕途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政见不合的结果。这样导入新课,我的学生很感兴趣。
五、设疑探究法
在开始一节新课之前,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设置一些悬念,因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悬念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吸引力充分的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同时,在对悬念的思考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悬念,三十六计凝结了古代人行军打仗的智慧,而烛之武所运用的到底是其中哪一计呢?学生便会开始思考,三十六计的内容和课文中的人物所涉及到的各种迹象,以此来判断他究竟使用的是哪一计。这种悬念的设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也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形成师生的积极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
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导入方法运用恰当则授课效果事半功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领会教学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课堂引导作用。新课导入之法运用各有侧重,它没有固定格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选用新课导入法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刻板,不单一,不生搬硬套,务必使课堂成为一个连贯紧凑的整体。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有明确的意识,认真对待课堂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鉴于此,建议课堂导入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5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
[1] 付华荣.谈高效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作者简介:
王淑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关键词】新课导入;方法;技巧
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五花八门,不同学科的新课导入有共性,也有特性。就语文新课导入方法技巧的选用来讲,在注意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结合本人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个人认为,以旧入新法、音像情境创设法、诗词俗语衔接法、故事融入法、设疑探究法都是比较适合语文学科的新课导入之法。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这几种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一、以旧入新法
这个“旧”可以是已学过的知识,也可是旧有的生活经验。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人类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要遵循由简单到繁杂、由容易到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规律。运用此法,可借助师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在新旧知识间搭起桥梁,能迅速消除师生对新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温故知新式的过渡性导入往往成为语文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
如在引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时候,我先展示了一幅即将被拆迁的老家门墙照片,与学生一起分享这堵老墙上所承载的成长记忆。门墙虽然老旧,但却与我同历风雨,因此有一份不可割舍的情感。借着这种情感体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并由此自然地走进了归有光的小书斋,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情。
这样,我们把已经学到的和将要学习的东西自然而然的联系到一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知识里积极参与进来。
二、音像情境创设法
语文学科是饱含美的学科,尤其是诗歌散文,更是美的艺术。鉴于此,音像多媒体手段常常能帮助我们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引领我们走进新课。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雄厚的歌声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将学生引入到苏词的境界中,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的气概,在脑海中呈现了他们建立伟业的形象,同时也体会到了苏轼的失意。又如《春江花月夜》的引入,在课前循环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为学生营造一个幽谧渺远苍凉的情境。上课后,进一步播放示例朗读,让学生浸淫于张若虚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并对诗文的基调有了一个粗浅的整体感知。通过这种导入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诗词俗语衔接法
中国古典诗歌及大量的俗语民谚,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诗词、俗语、谚语,既可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也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增强感情。通过使用此法,还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竺可桢先生的科普小品《大自然的语言》时,先投影两句小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请学生谈谈对此诗句的理解,接着让学生思考:花和石真是不能语、无语的吗?大自然或许以它独特的方式传达信息,和我们交流呢!从而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四、故事融入法
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知人论世”,很多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先入题,再介绍作者,进而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解读课文。故事融入法就是择取授课各环节中最有趣味的故事或事例导入新课,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尤其是情节曲折离奇的或趣味横生的)来感染学生,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可生动、顺利地导入新课。如初高中教材大量选取了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作品显著的特点是深受仕途沉浮的影响,如《定风波》《赤壁赋》等。在教授苏轼作品前,可先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仕途经历,尤其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乌台诗案,更可从苏轼替王安石改诗一事说起。苏轼将王安石之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芯”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学生也许觉得这种改动更合理。然而,此中的“明月”和“黄狗”乃是当地的两种小动物:明月鸟和黄狗虫,苏轼改诗竟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明确,改诗乃至其后的乌台诗案都不过苏轼被贬的借口,其仕途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政见不合的结果。这样导入新课,我的学生很感兴趣。
五、设疑探究法
在开始一节新课之前,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设置一些悬念,因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悬念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吸引力充分的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同时,在对悬念的思考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悬念,三十六计凝结了古代人行军打仗的智慧,而烛之武所运用的到底是其中哪一计呢?学生便会开始思考,三十六计的内容和课文中的人物所涉及到的各种迹象,以此来判断他究竟使用的是哪一计。这种悬念的设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也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形成师生的积极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
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导入方法运用恰当则授课效果事半功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领会教学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课堂引导作用。新课导入之法运用各有侧重,它没有固定格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选用新课导入法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刻板,不单一,不生搬硬套,务必使课堂成为一个连贯紧凑的整体。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有明确的意识,认真对待课堂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鉴于此,建议课堂导入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5分钟左右。
参考文献:
[1] 付华荣.谈高效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作者简介:
王淑英,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