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结果,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的模式、人员素质、方法及手段等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如何通过重塑教学理念、制定“以生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管理的变革,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多样化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 广东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2-0044-04
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人才培养从精英培养走向多样化、多元化的过程。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对现行的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观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更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结果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走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现实要求,又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是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是高等教育变革的需要。在大众化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走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是每一所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专业教育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第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将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集团跨行业的重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等,各行业专门人才跨行业的交叉与流动将越来越普遍,这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
第三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另外,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念和未来预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大学的需求与期望明显不同,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既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又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某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某些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四是大众化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多元化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走向多元化。入学日益容易,学生入学时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不一样。因此,必须以一种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学质量,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注重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评价,不再把学生看成统一的产品而追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的要求
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实施,对现有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若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跟不上多样化的要求,势必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中给教学管理带来混乱并影响其实施效果。
1.对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的专一性、专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宽口径、深基础、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配套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适时更新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教学管理应尊重被管理对象的个性需求,改革传统的重过程管理、经验管理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弹性学制(包括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为基础的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多样性、灵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的新管理模式。
2.对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枢纽。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组织教师教学到学生考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带来的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教学管理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管理能否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并实现管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队伍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化时代,教师、学生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信息传达实现即时、高效、准确。同时,随着教学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要及时跟进。因此,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既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效率,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环境的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和手段。
4.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唯一标准和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导致以偏概全。这与国家和社会对现阶段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丞待改革和创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为学而存在,学又靠教来引导,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首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学风、求实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作榜样;其次,要求教师透过知识,把透过知识,把学科的问题推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评价学生,必须从两个方面给予关注: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其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不拘一格育人才,对于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偏才、奇才、怪才,应该鼓励其成长,为他们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校的教学管理,变革和创新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广东工业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近几年,紧紧抓住高等教 育步人大众化时期的良好机遇,借助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对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1.重塑教学管理理念,完善“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以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柔性管理,以个性发展为目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这就必须改革以往单从管理出发的陈旧观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从教师和学生需要出发,努力培育一个和谐、宽松、高效的教与学的环境。
学校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了以弹性学制、有序转换专业和自主学习机制为内容的学分制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学分制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为实现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弹性化,以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不断完善优秀生培养制度,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创新天赋”较高的学生的“个性”创造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一,推行弹性学制。学校实行弹性学籍管理制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积累学分的形式分阶段完成学业,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学制最长为7年,自主选择学习年限,提前或推迟毕业;放宽休学、转学等方面的限制,允许按规定休学、边读书边工作、停学创业、申请转专业、申请停学或退学等,只要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值,即可毕业。学制的弹性化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为遇到各种困难而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第二,实行开放教学,满足各类学生需要。推行选课制度,将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公共选修课实行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给优秀学生和未能进入理想专业的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学校建立主辅修制度,开设辅修专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本专业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教育,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个性的环境。为保证选课制的实施,每个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每学期将开设课程的信息和教师信息全部上网,供学生查询。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释放空间,从2004级新生开始,学校实行公共课分级分类教学。针对入校新生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依据学生高考成绩和进校后的摸底考试情况,实行高等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分级教学。基础稍好的学生学习进度快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则通过放慢学习进度、增加学时进行学习。事实证明,这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高数和计算机的能力。
第三,开设“提高班”,实施精英教育。优秀本科生提高班,是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工科大学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以满足尖子生的学习愿望。提高班采取四年相对独立培养,培养方案体现打好宽厚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科研”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院按照一级学科平台设置专业基础课,在普通班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前两年着重文理基础教育,后两年加强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思想方法、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班的数学和英语单独开设,内容加深加难,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英语要求通过6级,数学要求达到考上研究生的水平,确保英语和数学能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通过在教学、管理各方面给予特殊灵活的措施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导因素。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学校根据教学管理的一般要求及发展定位,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通过公开招聘、重点推荐、严格考核等方式把那些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又有志于教学管理的教学、科研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再次,为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通过不定期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进而推动本校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从而建立起一支善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3.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教学管理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只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才能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将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借助校园网实现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如(学籍、成绩、教学等)的信息化。教务处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了本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选修课网上选修系统、学生成绩登录系统、英语四、六级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本科生体育俱乐部选课系统等,完善了学生网上评教软件,建立了与本科教学管理相关的教材出版及获奖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查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构建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抓住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先后发布了《广东工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规定》、《广东工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办法》、《广东工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评教实施办法》、《广东工业大学各级干部听课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把本科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建立起管理者以管理制度为规范,督导员以督导制度为指导,教师以教学制度为尺度,学生以评教制度为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师生群体、不同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试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等评价。为客观体现评教结果,建立了由学生网上评教、督导重点评教、教师互评、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及校外专家评教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不断形成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进一步拓展、深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多样化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 广东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2-0044-04
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人才培养从精英培养走向多样化、多元化的过程。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对现行的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观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更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结果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走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现实要求,又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是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是高等教育变革的需要。在大众化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走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是每一所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是以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专业教育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第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将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集团跨行业的重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等,各行业专门人才跨行业的交叉与流动将越来越普遍,这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
第三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日显突出。另外,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念和未来预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大学的需求与期望明显不同,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既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又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某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某些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四是大众化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多元化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走向多元化。入学日益容易,学生入学时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不一样。因此,必须以一种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学质量,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注重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评价,不再把学生看成统一的产品而追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的要求
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实施,对现有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若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跟不上多样化的要求,势必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中给教学管理带来混乱并影响其实施效果。
1.对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的专一性、专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宽口径、深基础、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配套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适时更新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教学管理应尊重被管理对象的个性需求,改革传统的重过程管理、经验管理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弹性学制(包括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为基础的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多样性、灵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的新管理模式。
2.对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枢纽。从培养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组织教师教学到学生考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带来的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以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教学管理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管理能否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并实现管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队伍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化时代,教师、学生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信息传达实现即时、高效、准确。同时,随着教学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要及时跟进。因此,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既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效率,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环境的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和手段。
4.对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唯一标准和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导致以偏概全。这与国家和社会对现阶段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丞待改革和创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为学而存在,学又靠教来引导,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建立“重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首先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学风、求实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作榜样;其次,要求教师透过知识,把透过知识,把学科的问题推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评价学生,必须从两个方面给予关注: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其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不拘一格育人才,对于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偏才、奇才、怪才,应该鼓励其成长,为他们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校的教学管理,变革和创新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广东工业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近几年,紧紧抓住高等教 育步人大众化时期的良好机遇,借助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对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科学管理,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1.重塑教学管理理念,完善“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以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柔性管理,以个性发展为目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也就是说,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这就必须改革以往单从管理出发的陈旧观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从教师和学生需要出发,努力培育一个和谐、宽松、高效的教与学的环境。
学校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了以弹性学制、有序转换专业和自主学习机制为内容的学分制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学分制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为实现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弹性化,以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不断完善优秀生培养制度,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创新天赋”较高的学生的“个性”创造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一,推行弹性学制。学校实行弹性学籍管理制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积累学分的形式分阶段完成学业,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本科基本学制四年,学制最长为7年,自主选择学习年限,提前或推迟毕业;放宽休学、转学等方面的限制,允许按规定休学、边读书边工作、停学创业、申请转专业、申请停学或退学等,只要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值,即可毕业。学制的弹性化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为遇到各种困难而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第二,实行开放教学,满足各类学生需要。推行选课制度,将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公共选修课实行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给优秀学生和未能进入理想专业的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学校建立主辅修制度,开设辅修专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本专业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教育,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个性的环境。为保证选课制的实施,每个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每学期将开设课程的信息和教师信息全部上网,供学生查询。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释放空间,从2004级新生开始,学校实行公共课分级分类教学。针对入校新生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依据学生高考成绩和进校后的摸底考试情况,实行高等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分级教学。基础稍好的学生学习进度快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则通过放慢学习进度、增加学时进行学习。事实证明,这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高数和计算机的能力。
第三,开设“提高班”,实施精英教育。优秀本科生提高班,是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工科大学的生源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以满足尖子生的学习愿望。提高班采取四年相对独立培养,培养方案体现打好宽厚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科研”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院按照一级学科平台设置专业基础课,在普通班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前两年着重文理基础教育,后两年加强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思想方法、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班的数学和英语单独开设,内容加深加难,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英语要求通过6级,数学要求达到考上研究生的水平,确保英语和数学能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通过在教学、管理各方面给予特殊灵活的措施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主导因素。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
学校根据教学管理的一般要求及发展定位,制定教学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通过公开招聘、重点推荐、严格考核等方式把那些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又有志于教学管理的教学、科研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再次,为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通过不定期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思维观念,提高业务能力,进而推动本校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工作;建立规范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从而建立起一支善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3.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教学管理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只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才能为教学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将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借助校园网实现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如(学籍、成绩、教学等)的信息化。教务处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了本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选修课网上选修系统、学生成绩登录系统、英语四、六级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本科生体育俱乐部选课系统等,完善了学生网上评教软件,建立了与本科教学管理相关的教材出版及获奖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查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构建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抓住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先后发布了《广东工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规定》、《广东工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办法》、《广东工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评教实施办法》、《广东工业大学各级干部听课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把本科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建立起管理者以管理制度为规范,督导员以督导制度为指导,教师以教学制度为尺度,学生以评教制度为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师生群体、不同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试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等评价。为客观体现评教结果,建立了由学生网上评教、督导重点评教、教师互评、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及校外专家评教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不断形成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进一步拓展、深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