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王朝家具的风格流变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val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居室乃是修养之所本。在欧洲,判断一个人的财富品位不是看他的轿车与穿戴,而要去到家里看看他的家具。18—19世纪的法国家具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装饰艺术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也是一代又一代贵族名流们的时尚追求。
  随着行业公会崛起,加上工匠大师辈出,巴黎于18世纪成为家具和名贵工艺精品的生产中心。如同其他艺术一样,法国的家具艺术传统也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法国古典家具制造的顶峰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王朝时期。这期间,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等成为主要的流行样式。巴洛克的大气华贵、洛可可的繁琐秀丽、新古典主义的典雅精致成就了法国家具艺术的辉煌时期,使法国成为欧洲同期家具艺术中的翘楚和典范。
  由巴洛克至新古典风格
  法国古典家具制造的顶峰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王朝时期,许多优秀工匠所主持的皇家御用、民间定制的工坊也孕育而生。
  17世纪后期,法国受到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也进入巴洛克时代。由于路易十四的推崇,这种艺术风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法国巴洛克风格,所以法国的巴洛克家具一般又被称为“路易十四式家具”。路易十四太阳王是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独立主权君主,从其行事作风我们不难推断出他的审美:庄重、宽敞、奢华、强调王权,而他喜欢用艺术彰显财富与权威。路易十四时期家具富丽堂皇、气势磅礴并在细木工镶嵌、青铜雕饰镀金银方面做到无可挑剔的完美,是整个欧洲皇室贵族争相模仿的对象。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仍为框架结构,但不同于我国的明清家具,这种框架本身的造型较为厚重,体量感强,表现出较强的建筑特征,因而更像是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至17世纪中期,家具形体尤其是下半部变得更为宽大厚重,因此大多重心靠下,家具在较低部位出现了支撑。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废除了过去将整体分成许多小框块的做法,强调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和谐韵律的效果。此外,由于大量运用青铜饰件,故家具的使用强度也大为提高。
  相比路易十四的强势,路易十五处理国家大事时不但优柔寡断,还常常听信其情妇之言。但正是这一时期,法国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浪漫主义的“洛可可”装饰风格。在浪漫主义的旗帜指引下,这一时期法国家具制造水平,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完全抛弃了古典主义的希腊、罗马式风格,以华丽轻快、精美纤细的曲线著称,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饰为主要特征,以凸曲线和细长的弯角为造型基调,形成了一种轻快精巧、优美华丽、闪耀虚幻的风格,成为洛可可家具的代表。与巴洛克家具相比,路易十五式家具是一种更为纤巧优美的宫廷贵族风格的式样。
  洛可可风格的家具在路易十五时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广泛认可和喜爱,然而当路易十六国王即位后,家具的设计却朝着与洛可可风格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当时著名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遗址刚刚被世人发掘,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内饰和家具设计方面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路易十六式家具之所以呈现出优雅、轻巧、朴素的格调,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1755-1793)。她气质优雅、爱好高尚艺术,对法国宫室中浮华、浪费的喧嚣气氛极为反感,大力提倡古雅、质朴的艺术。在王后的倡导和推动下,法国宫廷的家具匠师和建筑师们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以及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装饰艺术完美地再现于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当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路易十六式家具。在继承路易十五时期精湛工艺技术的同时,设计师和工匠们对家具的外形进行了重大改变。直线成为时尚的关键,代替了过去的曲线,在很短的时间里,桌、椅、床、柜的腿都变成了希腊神殿立柱式,立柱上部直径较大,以符合制造工艺需要的力学原理。立柱上刻着用来装饰的直槽线条,扶手椅、床、榻的雕刻木框部分,大多改为使用几何图形。桌案、柜橱的鎏金铜件也同样改为直线和连续重复的花卉图案,铜饰图案往往取材于古代希腊建筑上的石刻花纹。这一时期家具和装饰艺术的风格,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路易王朝时期的家具名匠
  从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式家具,每一件家具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时代的辉煌传承,这些作品被皇家宫殿所收藏。而在法国家具镶嵌工艺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王室家具大师和高級细木工,如安德烈·查理斯·布尔(1642-1732)、让·亨利·里泽纳(1734-1806)、马丁·卡林(约1730-1785)等。
  路易十四(1643 - 1715)时期
  安德烈·查理斯·布尔(1642-1732)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师,也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最喜欢的家具工匠,并称其为“这一行最敏捷的好手”。因而享有多项特权,不但能在卢浮宫设立工坊,更获豁免,无需遵守公会的严格规定及管制。因此,布尔得以整合不同工艺范畴,以便监督整个过程,从而制作一系列风格和谐一致的家具。布尔于1672年开始为路易十四及其家族和宫廷设计家具,他的名字与铜和玳瑁镶嵌工艺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工艺让他获得了成功,著名的“布尔镶嵌工艺”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镶嵌法曾对法国后来的家具生产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查尔斯·克雷森特(1685-1768)是18世纪初继布尔后第二有名的家具工匠。克雷森特出身于雕塑世家,于1719年成为雕塑大师,并曾担任奥尔良公爵(ducd’Orléans)的高级木器细木匠及雕塑师。他尤其擅长制作极具立体感的鎏金铜镶嵌家具,广获赞誉。为了监督生产过程及确保质量出众,克雷森特的工坊聘用资深的大师级铸造及鎏金工匠,违反了法国公会的规定。他因为在同一工坊从事家具制作及鎏金两种工作而被起诉,更被迫出售存货以支付罚款。克雷森特的家具通常不附签名。
  路易十五(1715 - 1774)时期
  布尔及克雷森特雄霸18世纪上半叶的家具制造业,但在路易十五时期的洛可可风格时期,新一代的工匠开始崭露头角,当中包括一位采用BVRB印记的工匠。一开始没有人知道BVRB是谁,也不清楚它代表什么,这个谜团到了1950年代才被解开。这个印记是指荷兰家具工匠伯纳德·范·里森伯格二世(1696年后至约1766年),他堪称路易十五时期最杰出的家具工匠。他在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每个阶段都制作少量极致华美珍贵的家具,并只供应给最富有显赫的客户。获公会确认其大师资格后,里森伯格似乎只为最尊贵的奢侈品经销商服务。里森伯格二世擅长制作镶嵌名贵日本及中国漆的家具,这种工艺于1730年代初达至巅峰。   路易十六(1774 - 1789)时期
  让·亨利·里泽纳(1734-1806)是路易十六时期最著名的家具工匠,他是法国王室御用的高级木器细木工匠,也备受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赏识。他的作品以出色的自然风格嵌花及精致镂刻的镶嵌细节闻名。他于1770年代为王室制作一系列经典抽屉柜,梯形柜面设有一块独特的饰板,成为展示其精美镶嵌工艺的完美画布。
  路易十六时期,马丁·卡林(约1730-1785)及亚当·维斯维勒(1744-1820)曾制作不少奢华家具,经常结合亮漆及塞弗尔瓷器等名贵材料。两人是从德国移居巴黎的著名高级木器细木工匠,其他赫赫有名的工匠包括里泽纳,以及卡林的姐夫让·弗朗索瓦·奥本。卡林及维斯维勒几乎只与奢侈品经销商合作,最初卡林为西蒙·普里耶(SimonPoirier)服务,其后则与普里耶的生意伙伴多米尼克·达盖尔(DominiqueDaguerre)合作。达盖尔接管生意后,成为1780年代巴黎最举足轻重的经销商,也是当时的品味先驱及国际实业家。除法国王室外,达盖尔的显赫客户也包括日后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以及日后的俄国沙皇保罗一世与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王后。
  罗杰·范德鲁塞(1728-1799)是路易十六时期另一位技艺出众的家具工匠,他既为奢侈品经销商服务,也以拉克鲁瓦(Lacroix)的名义独立经营,并在家具印上名字缩写“RVLC”。范德鲁塞的作品经常采用柠檬木等精致的浅色木材,并结合细致的几何嵌花图案。自1769年起,这位在法兰德斯出生的家具工匠便通过同僚吉尔斯·朱伯特(GillesJoubert)向王室供应家具,当时朱伯特负责处理来自王室的所有订单。
  法国家具的“署名制度”
  近几年,欧洲古董家具、特别是法式古董家具收藏在国内悄然兴起,当中尤以“押印家具”最受追捧。“押印家具”指由传统公会制度下的专门工匠制作和添上印记的作品,时至今日,这种印记倒产生了一种广告效应,让藏家也开始逐渐了解欧洲家具制造商署名的重要性。
  在法国家具上署上制造工匠或制造商的姓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70年前。从1743年起,在每件要售出的家具上印上制作者姓名成了一个规矩,这是经过严格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行业公会的要求,通常以金属印的形式打烙在家具的背面,或在大理石台面的背面。公会成员还会以严格的章程选举出德高望重的成员组成委员会,委员会每年要巡查制造工坊四次,以确保合格的工艺流程和品质,任何未达到技术标准的家具都会被没收或查抄。1751年,国会通过一项规则,规定所有家具工匠及细木工必须获得所属公会的印记,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展示工匠名字的印记通常附有“JME”字样(JurandeMenuisiersEbénistes,即家具及细木工匠公会),进一步证明工匠获公会正式认可。
  家具木工公會的成员称为高级木器细木工(LacroixEbénistes),此词源自17世纪常用的木材乌木。虽然同属公会成员,但高级工器细木工却有别于统称为细木工匠(menuisiers)的雕刻工匠和细木工。
  根据18世纪法国的公会制度规例,家具制作工序细分成不同环节,制造一件奢华家具往往需要动用数十位工匠,包括家具匠(ébénistes)、铸铜工匠(bronziers)、雕刻工(ciseleurs)和镀金工匠(doreurs)。公会将家具制作过程按组件分成多道工序,尽量为不同领域的工匠创造就业机会。从事不同装饰艺术范畴的工匠,均须遵守十分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他们可以和禁止做的事。如果你是家具木工匠,便只能负责家具木工。如果你是铸铜工匠,便只能负责铸铜的工序。即使是铜鎏金,制作过程也细分成不同工序,交由不同工匠负责鎏金、镂刻等部分。
  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在18世纪,以及19世纪,也并非每一件法国家具都署名的。比如一些非常精致高品质的家具却并没有署名,因为它们是法国王室家具。那些制造商和工匠由于直接受国王雇佣,他们根本不需要遵循公会的规则。所以,他们的产品留在王室或贵族家中,流传有序,却没有署名。在1791年的法国大革命后,制造商署名的规则就被废除了。在此后的年份里,家具不再被严格地署上制造商的姓名。近年来经过严格的考证和对比,已经发现有不少没有署名的家具恰恰也是著名的工匠或制造商制作的。人们追逐署名家具的倾向早已使得这些家具的价值节节攀升,但是那些未经署名的好家具,品质一样精良,有些尚没有被人发现或得到合理的估价,所以,如今有眼力的藏家仍然可以捡漏。
其他文献
易大厂(1873-1941)  广东鹤山人。本名廷熹,字季复,号大厂。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北平美专、印铸局任过职。1921年在北京组建与杭州西泠印社南北呼应的冰社,社员有罗振玉、王国维、马衡、郑孝胥、梅兰芳等,易大厂为社长。他的篆刻最初得力于黄牧甫与赵之谦,后又受吴昌硕影响,吸取汉印及封泥意趣,斩钉截铁,枯老古拙,取法自然,不事修饰,融合众长,力求蜕变,对当时印坛影响很大。  邓尔雅(1884-1
期刊
十三载创作观念之蜕变  欣赏吴青峰的作品,会把观者带入更高维度的思考。在三维空间中一层一层往内观察,能够不断发现作品细节的奇妙之处,就好似吴青峰在创作时,悄悄地为我们埋藏的彩蛋;同时也会好奇,眼前这个清瘦的青年,这些创作想法到底从何而来?吴青峰的作品更具观念性且偏向自然主义,深究其因,大概是他内蒙古人血液里的自然主义动力使然。  吴青峰在日本学习雕塑13年,直至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
期刊
融汇中原与岭南  崔晓勇出生于河南太行山,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着巍峨绵延的太行山的庇护。太行山于他而言,是生他育他的乡土,也是见证他走上艺术之路开始的地方。即使后来长期行走于广州与太行两地间,太行的身影也从未在他笔下停止过。“太行山貌的博大雄浑,太行山民的坚韧勇敢、勤劳朴实,在我的性格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精神烙印,也深刻影响着我的艺术语言。”崔晓勇言语中透露出谦让与温和。  巍峨挺拔的名山胜地
期刊
乱象,美术馆的定义模糊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美术馆400余家,其中民营美术馆已占三分之一。尽管这对于艺术文化行业的发展是好事,但这些美术馆的运营状况却良莠不齐,出资建立美术馆的既有业界的收藏家,也有从事房地产、金融业的大鳄,各路资本都将目光投向了文化创意产业。但伴随而来的也有诸多乱象:不少人将画廊改头换面,也有的把私人藏品包装一番,纷纷办起了美术馆、艺术中心;而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也以建美术馆
期刊
源流,始于南越古国  研究岭南印学,从现有实物印章入手,最早是1983年南越王墓出土的11方文字印章。那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的陵墓。印章多为“摹印篆”,虽印面多带有田字和日字界格的秦制式,如“文帝行玺”,但据考证,皆为当年南越国自制。赵昧于公元前137年汉建元四年即位,制“文帝行玺”印。这批印章便是目前能看到的2000多年前岭南印章的实物,制作精美,艺术水平已相当之高,对研究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
期刊
2016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校外开展美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要求,如建设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推动全社会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等对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支持学校将美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剧场、展厅、文化遗产保护地、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场所。  少年宫是政府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校外学习
期刊
偶然间认识室内设计师徐伟浩,发现他对家居搭配细节十分执着。直到在他的工作室里看到了书架上摆放着单纯、可爱的陶瓷雕塑,终于明白,为什么伟浩的室内设计作品,尽管高级,但不高冷。五年前,他与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的搭档栗丹一同成立了“单纯艺术”,旨在将一种“单纯”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仰望星空,追寻童年的纯粹  徐伟浩常笑称自己是被栗丹的才华吸引的,她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带着孩童般的纯真与浪漫,栗丹早年毕
期刊
音乐,寻的是一份欢乐与热烈。音乐有时候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一会儿把你带到洁白似玉的天堂,让你感受到天堂的美妙;一会儿把你带到繁华似锦的人间,让你感受到人间的繁华。音乐有时候柔情似水,有时候却是热烈奔放。  在我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有着乌黑的长头发,穿着教师制服,全身充满着音乐的气息。正巧,我们学校也来了一位这样的老师。老师姓刘。刘老师每次上课都非常的有意思,我们感觉好像要去郊游般
期刊
一米暖阳,三五知己;半盏清香,两卷悠长。带上茶,带上书,找一处窗明几净的角落,优雅地展开这一幅关于时光、关于生命的画卷。任何一座城市里,都有一间安静的书店;任何一座城市里,都有一群智慧的读者,用灼热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  小区门外的一隅,新开了一间书店。我无意寻访哪一朵文化的浪花,更无意和哪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不过是在山林里行走累了,随手推开了一扇古朴的木门。这间书店有些特别,24小时不打烊,远
期刊
起源,以东方精神解决当代艺术危机  要谈什么是“新朦胧主义”,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何为“朦胧主义”,与印象派相似,朦胧主义最初也是一种蔑视的称呼。它发源于19 世纪的日本,当时,艺术家冈仓天心提出“新日本画”思想,并深深影响了同时期的菱田春草、横山大观等人,他们主张学习西洋绘画在色彩运用的长处,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摆脱日本传统绘画的束缚,努力摸索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画家们不主张延续日本传统绘画中强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