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词的组连(包括“词组”)到词的演变,这种意义上的“词汇化”十分常见,而且往往和“语法化”重合在一起[1](249)。本文主要探讨 “开心”由动词短语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
一、现汉中“开心”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开心”有两个义项:[2](759)
①(形)心情快乐舒畅:大伙儿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
②(动)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别拿他~。
“开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十分广泛,在句中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例如:
(1)我用手捧着,开心极了!(《作家文摘》,1995)
(2)不过,开心的事常与难题并存。(《人民日报》,1995)
(3)回到厂子,洗却征尘,他开心地跑进舞池跳华尔兹。 (《人民日报》,1995)
(4)他笑得很开心。(《作家文摘》,1997)
(5)在牧场度假,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人民日报》,1995)
以上都是关于“开心”作形容词的例子。“开心”在例(1)-(5)中分别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和构成“的”字结构。
“开心”还可以重叠。如:
(6)人应该面对未来,开开心心过日子。(《作家文摘》,1993)
(7)何况,跳舞还不就是让人开开心的?(《作家文摘》,1994)
例(6)是形容词AABB式重叠,例(7)是动词的AAB式重叠。
另外,开心还可以与别的成分组合构成复合名词,例如:“开心果”“开心棉”“开心话”等等。
“开心”还可以临时用作名词。如:
(8)这一走势自然为基廷的圣诞假日又添了一份开心,因为“共和制”是他担任总理以来所孜孜追求的。(《人民日报》,1995)
(9)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加上一点不起眼的开心,构成了《孽债》真正的情结。(《人民日报》,1995)
(10)我们在这儿不就是图个开心吗?(《作家文摘》,1997)
(11)集市是保安人做买卖、寻开心、饱眼福的绝好去处。 (《人民日报》,1995)
在例(8)-(11)中,“开心”均临时用作名词。例(8)的“一个开心”,例(9)的“一点开心”,例(10)的“(一)个开心”都是受数量短语修饰后作动词的宾语(例10是省略了“一”的形式);例(11)中,“开心”作“寻”的宾语。可见,“开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已经出现了从谓词性成分向名词性成分游移的趋势。但是,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开心”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下面考察一些例子以说明其演变过程。
二、“开心”探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注明:“开”字在东汉时才由“开门”之意引申为“打开”“张开”。[3](209)从东汉起,“开”和“心”开始连用,但是“开心”不是词,而是一个动宾短语,意思是“打开心扉”“解开心结”。例如:
(12)今生见是前行之事,益复改正易节,开心相留耳。(东汉,《太平经》)
(13)经增非一,略举较著,令恍惑之人,观览采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东汉,《论衡》)
下例中这个意思尤为明显:
(14)常虑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则德明矣;开心所以为塞者而通之,则心夷矣;慎行所以为尤者而修之,则行全矣。(六朝,《三国志裴注》)
“开心”就是通“塞者”也,即“打开心结”之意。
下例中的“开心”似乎同现代汉语中复合词“开心果”“开心话”中的“开心”是同样的用法,其实不然。
(15)授君开心符。(唐,《北齐书》)
此处“开心符”并不是个词语,而是个短语,是“打开心结的符”的意思,不是“使人快乐的符”。
从东汉到明代,“开心”一直用作短语。下面再举几个不同时代的例子。
(16)如东坡子由见得个道理,更不成道理,又却便开心见胆,说教人理会得。(北宋,《朱子语类》)
(17)劈腹开心始是明。(南宋,《古尊宿语录》)
(18)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可与高帝同。(明,《东汉秘史》)
(19)话是开心的钥匙,再者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清,《三侠剑》)
(20)你众人不要乱讲,师父们原是演化度人,无有不开心见义,与你们分剖善恶报应,方便你各门安静。(清,《东度记》)
在清代的小说《九尾龟》中,首次出现了开心表示“高兴”义的用法。
(21)钱财,原是寻欢乐,博个快意,怎禁得倒是这般拘束起来,不是去寻开心,倒是自寻烦恼了。(清,《九尾龟》)
此处,“开心”与“烦恼”对举,均做“寻”的宾语,因此,可以确认此处“开心”表“高兴”之意。
在《九尾龟》中,“开心”表“高兴”意时,作“寻”的宾语的例子占绝对优势,共25例,占全部34个例子的74%,其他的均作谓语。在此后的小说中,“开心”出现的句法位置逐渐增多。如作定语:
(22)人生第一开心事,辛苦功成闲话时。(清,《侠女奇缘》)
(23)读者请看普天下的妇道,第一件开心的事,无过丈夫当着她的面,赞她自己养的儿子。(清,《侠女奇缘》)
动词“开心”的重叠用法也逐渐多了起来:
(24)你走了这一次,辛苦了,我给你一样东西开开心。(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5)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清,《红楼梦》)
(26)他居然起这样念头,我何不拿他开一开心,顺便显一显我的本领,叫那狄小霞方不敢违拗,重用我这石敢当。(清,《续济公传》)
至此,“开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就没有太大区别了。下面一些例子可以看作“开心”没有发生词汇化,作为短语继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情况。
(27)说话轻声细语的柳振清副院长向记者打开心扉。(《人民日报》,1995)
(28)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何谓“信”,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人民日报》,1995)
(29)在别处我得戴着假面具,在咱们同学面前,我可以敞开心窝了,就是哭,我也只当着同学的面哭!(《作家文摘》,1994)
(30)这老爷爷辈玩腻了的玩意儿仍让“这一代”玩下去,如何开心窍、长知识?(《市场报》,1994)
现代汉语中的“开心”既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也有述宾短语的用法,这也说明了语言共时平面上的变异是语言历时演变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反映。
三、“开心”词汇化的机制
关于语义演变的机制,Meilet(1958)认为主要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类推(analogy)。“重新分析”是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是概念的“转喻”(metonymy),属于同一域内的相关联想。“类推”是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相似的概念,是概念的“隐喻”(metaphor)。20世纪60年代,Jakobson也提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运作的两个重要原则[4]( 27),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因素说明了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二者充当了语义衍生的内在动力。“开心”由“打开心扉”“打开心结”之义演变为“高兴”义应属于前者,即概念的转喻。人“打开心扉”“打开心结”后,自然也就“高兴”起来了。
参考文献:
[1]沈家煊.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王力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2004,(3).
(王玲玲,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指词的组连(包括“词组”)到词的演变,这种意义上的“词汇化”十分常见,而且往往和“语法化”重合在一起[1](249)。本文主要探讨 “开心”由动词短语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
一、现汉中“开心”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开心”有两个义项:[2](759)
①(形)心情快乐舒畅:大伙儿在一起,说说笑笑,十分~。
②(动)戏弄别人,使自己高兴:别拿他~。
“开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十分广泛,在句中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例如:
(1)我用手捧着,开心极了!(《作家文摘》,1995)
(2)不过,开心的事常与难题并存。(《人民日报》,1995)
(3)回到厂子,洗却征尘,他开心地跑进舞池跳华尔兹。 (《人民日报》,1995)
(4)他笑得很开心。(《作家文摘》,1997)
(5)在牧场度假,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人民日报》,1995)
以上都是关于“开心”作形容词的例子。“开心”在例(1)-(5)中分别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和构成“的”字结构。
“开心”还可以重叠。如:
(6)人应该面对未来,开开心心过日子。(《作家文摘》,1993)
(7)何况,跳舞还不就是让人开开心的?(《作家文摘》,1994)
例(6)是形容词AABB式重叠,例(7)是动词的AAB式重叠。
另外,开心还可以与别的成分组合构成复合名词,例如:“开心果”“开心棉”“开心话”等等。
“开心”还可以临时用作名词。如:
(8)这一走势自然为基廷的圣诞假日又添了一份开心,因为“共和制”是他担任总理以来所孜孜追求的。(《人民日报》,1995)
(9)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加上一点不起眼的开心,构成了《孽债》真正的情结。(《人民日报》,1995)
(10)我们在这儿不就是图个开心吗?(《作家文摘》,1997)
(11)集市是保安人做买卖、寻开心、饱眼福的绝好去处。 (《人民日报》,1995)
在例(8)-(11)中,“开心”均临时用作名词。例(8)的“一个开心”,例(9)的“一点开心”,例(10)的“(一)个开心”都是受数量短语修饰后作动词的宾语(例10是省略了“一”的形式);例(11)中,“开心”作“寻”的宾语。可见,“开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已经出现了从谓词性成分向名词性成分游移的趋势。但是,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开心”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下面考察一些例子以说明其演变过程。
二、“开心”探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注明:“开”字在东汉时才由“开门”之意引申为“打开”“张开”。[3](209)从东汉起,“开”和“心”开始连用,但是“开心”不是词,而是一个动宾短语,意思是“打开心扉”“解开心结”。例如:
(12)今生见是前行之事,益复改正易节,开心相留耳。(东汉,《太平经》)
(13)经增非一,略举较著,令恍惑之人,观览采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东汉,《论衡》)
下例中这个意思尤为明显:
(14)常虑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则德明矣;开心所以为塞者而通之,则心夷矣;慎行所以为尤者而修之,则行全矣。(六朝,《三国志裴注》)
“开心”就是通“塞者”也,即“打开心结”之意。
下例中的“开心”似乎同现代汉语中复合词“开心果”“开心话”中的“开心”是同样的用法,其实不然。
(15)授君开心符。(唐,《北齐书》)
此处“开心符”并不是个词语,而是个短语,是“打开心结的符”的意思,不是“使人快乐的符”。
从东汉到明代,“开心”一直用作短语。下面再举几个不同时代的例子。
(16)如东坡子由见得个道理,更不成道理,又却便开心见胆,说教人理会得。(北宋,《朱子语类》)
(17)劈腹开心始是明。(南宋,《古尊宿语录》)
(18)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可与高帝同。(明,《东汉秘史》)
(19)话是开心的钥匙,再者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清,《三侠剑》)
(20)你众人不要乱讲,师父们原是演化度人,无有不开心见义,与你们分剖善恶报应,方便你各门安静。(清,《东度记》)
在清代的小说《九尾龟》中,首次出现了开心表示“高兴”义的用法。
(21)钱财,原是寻欢乐,博个快意,怎禁得倒是这般拘束起来,不是去寻开心,倒是自寻烦恼了。(清,《九尾龟》)
此处,“开心”与“烦恼”对举,均做“寻”的宾语,因此,可以确认此处“开心”表“高兴”之意。
在《九尾龟》中,“开心”表“高兴”意时,作“寻”的宾语的例子占绝对优势,共25例,占全部34个例子的74%,其他的均作谓语。在此后的小说中,“开心”出现的句法位置逐渐增多。如作定语:
(22)人生第一开心事,辛苦功成闲话时。(清,《侠女奇缘》)
(23)读者请看普天下的妇道,第一件开心的事,无过丈夫当着她的面,赞她自己养的儿子。(清,《侠女奇缘》)
动词“开心”的重叠用法也逐渐多了起来:
(24)你走了这一次,辛苦了,我给你一样东西开开心。(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5)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清,《红楼梦》)
(26)他居然起这样念头,我何不拿他开一开心,顺便显一显我的本领,叫那狄小霞方不敢违拗,重用我这石敢当。(清,《续济公传》)
至此,“开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就没有太大区别了。下面一些例子可以看作“开心”没有发生词汇化,作为短语继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情况。
(27)说话轻声细语的柳振清副院长向记者打开心扉。(《人民日报》,1995)
(28)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何谓“信”,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人民日报》,1995)
(29)在别处我得戴着假面具,在咱们同学面前,我可以敞开心窝了,就是哭,我也只当着同学的面哭!(《作家文摘》,1994)
(30)这老爷爷辈玩腻了的玩意儿仍让“这一代”玩下去,如何开心窍、长知识?(《市场报》,1994)
现代汉语中的“开心”既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也有述宾短语的用法,这也说明了语言共时平面上的变异是语言历时演变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反映。
三、“开心”词汇化的机制
关于语义演变的机制,Meilet(1958)认为主要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和类推(analogy)。“重新分析”是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是概念的“转喻”(metonymy),属于同一域内的相关联想。“类推”是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相似的概念,是概念的“隐喻”(metaphor)。20世纪60年代,Jakobson也提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运作的两个重要原则[4]( 27),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因素说明了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二者充当了语义衍生的内在动力。“开心”由“打开心扉”“打开心结”之义演变为“高兴”义应属于前者,即概念的转喻。人“打开心扉”“打开心结”后,自然也就“高兴”起来了。
参考文献:
[1]沈家煊.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王力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束定芳.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2004,(3).
(王玲玲,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