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特点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从事一线的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年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更直接一点,即一直在学习怎样教才能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语文老师。读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带给我许多的感悟和思考。
一、金风玉露一相逢
与熊芳芳老师的这本《生命语文》的相逢,源于我的一位同事,无论是这位同事还是这本书,我都把它当成是生命的美好相遇。
1.什么是生命语文
什么是生命语文呢?熊老师认为“生命语文”,就是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以远主体和近主体的角色进入源客体(教材与教育资源)形成诸我共同体,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的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的高品质的生命形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明海认为,走进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世界,就可深深地感受到她以女性特有的深度体验透视语文教学的本色与特性,毫不遮掩地袒露自己在“生命语文”世界里心灵中的每一个梦想、每一次约会、每一纹波澜、每一阵颤栗、每一份虔诚、每一回感动,让人直面生命语文之真,去解“生命语文”之谜。她以境界超然的“语文天生浪漫”的格调和真纯的生命语文之内在气质与品格,打破了技术语文、技能语文闭锁的教学心态和矫情模式,托出了鲜活灿烂的“生命语文”意识和灵姿天韵。是的,语文是生命的符号,语文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语文与生命是相融同构的。熊芳芳老师从语文本体构成的这种文化特性出发,揭示了“生命语文”的特质。她認为,“生命语文”的教学,即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可见,这种“生命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是指向“人”和“生命成长”的。在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命积累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这既是一个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2.生命语文的特性
熊老师认为,生命语文有两大主要特性:
(1)与生活牵手,具有突出的生活性
熊老师认为,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因为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家园。所谓的人文性,所谓的精神追求,所谓的“人之为人”,如果离开了现实的生活,抛弃了平淡、苦闷、压抑、无奈、欣喜,便成了远离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韩军说:“强调人间化、生活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的生命尊严(精神尊严、灵魂尊严),人的生活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在封闭的中国语文教育中扩展人性的基本的生存空间。”语文所表达的是对人间生活的肯定,诸如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是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同时语文又是对日常平淡的无意识的生活的一种抛弃和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发现和创造,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向往着生命的辉煌。
(2)让生命发言,具有突出的生命性
首先,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这是对学生而言,是从教育的目标和职能来说的。生命语文的教育目标不再是单单指向字词句的获得(但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对语法的操练,不再是对课文的肢解与分析,而更强调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是为了丰富个体生命的内涵,为师生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样的语文教育能够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成为个性张扬的天空。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当我接触到这本《生命语文》这本书,当我了解到生命语文的内涵。我重新整理反思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1.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回头想一想当老师的这个梦想是什么时候在心底萌芽的。也许就是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为我们讲课的样子吧,也许就是老师手中拥有的“权利”吧,也许就是和同学们聊天时无意间的一句玩笑吧,在朦朦胧胧中,好像知道自己想要当老师的梦想,而那个梦想只与我自己有关。
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走出大学的校门,迈进了初中语文的大门,初上讲台时的忐忑被兴奋所取代,这时我品尝到了实现梦想的滋味,站在了讲台上,手中拿着了粉笔,书本,学着其他老师上课的样子,当起了教师,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只是一份让我满意的工作,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就满足了。可是当我接触到熊老师的生命语文,才真正的深入思考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与其说是要当名师,不如说是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怎样做才能担当起名副其实这四个字呢?也就是老师的专业素养都需要哪些呢?
教育的属性中,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科学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懂得教育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验的传授,还要在获取经验的过程中,用心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一定是孤独的。就像是《珍贵的尘土》当中所说,属于自己的金沙必须要自己去筛选,最后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蔷薇。如果一个只懂得管理手段的人只能说是及格,没有情怀的教师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用生命去点燃生命,用一棵树去影响另一颗树,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失去了理论的支撑,就是无水之源,一味的去追求教学设计的巧妙则是舍本逐末了,必须从教学观念上改变,才能上一节好课,经验不能代替理论,理论是经验的精华,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了理论才能创造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节名副其实的好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要时刻不能忘记理论学习。
从《生命语文》中,我重新思考了成为一名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一、金风玉露一相逢
与熊芳芳老师的这本《生命语文》的相逢,源于我的一位同事,无论是这位同事还是这本书,我都把它当成是生命的美好相遇。
1.什么是生命语文
什么是生命语文呢?熊老师认为“生命语文”,就是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以远主体和近主体的角色进入源客体(教材与教育资源)形成诸我共同体,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体的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的高品质的生命形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明海认为,走进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世界,就可深深地感受到她以女性特有的深度体验透视语文教学的本色与特性,毫不遮掩地袒露自己在“生命语文”世界里心灵中的每一个梦想、每一次约会、每一纹波澜、每一阵颤栗、每一份虔诚、每一回感动,让人直面生命语文之真,去解“生命语文”之谜。她以境界超然的“语文天生浪漫”的格调和真纯的生命语文之内在气质与品格,打破了技术语文、技能语文闭锁的教学心态和矫情模式,托出了鲜活灿烂的“生命语文”意识和灵姿天韵。是的,语文是生命的符号,语文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语文与生命是相融同构的。熊芳芳老师从语文本体构成的这种文化特性出发,揭示了“生命语文”的特质。她認为,“生命语文”的教学,即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可见,这种“生命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是指向“人”和“生命成长”的。在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生命积累参与其中,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在语文世界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之过程。这既是一个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2.生命语文的特性
熊老师认为,生命语文有两大主要特性:
(1)与生活牵手,具有突出的生活性
熊老师认为,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因为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家园。所谓的人文性,所谓的精神追求,所谓的“人之为人”,如果离开了现实的生活,抛弃了平淡、苦闷、压抑、无奈、欣喜,便成了远离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韩军说:“强调人间化、生活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的生命尊严(精神尊严、灵魂尊严),人的生活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在封闭的中国语文教育中扩展人性的基本的生存空间。”语文所表达的是对人间生活的肯定,诸如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是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同时语文又是对日常平淡的无意识的生活的一种抛弃和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发现和创造,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向往着生命的辉煌。
(2)让生命发言,具有突出的生命性
首先,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这是对学生而言,是从教育的目标和职能来说的。生命语文的教育目标不再是单单指向字词句的获得(但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对语法的操练,不再是对课文的肢解与分析,而更强调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是为了丰富个体生命的内涵,为师生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样的语文教育能够成为生命成长的摇篮,成为个性张扬的天空。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当我接触到这本《生命语文》这本书,当我了解到生命语文的内涵。我重新整理反思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1.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回头想一想当老师的这个梦想是什么时候在心底萌芽的。也许就是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为我们讲课的样子吧,也许就是老师手中拥有的“权利”吧,也许就是和同学们聊天时无意间的一句玩笑吧,在朦朦胧胧中,好像知道自己想要当老师的梦想,而那个梦想只与我自己有关。
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走出大学的校门,迈进了初中语文的大门,初上讲台时的忐忑被兴奋所取代,这时我品尝到了实现梦想的滋味,站在了讲台上,手中拿着了粉笔,书本,学着其他老师上课的样子,当起了教师,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只是一份让我满意的工作,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就满足了。可是当我接触到熊老师的生命语文,才真正的深入思考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与其说是要当名师,不如说是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怎样做才能担当起名副其实这四个字呢?也就是老师的专业素养都需要哪些呢?
教育的属性中,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科学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懂得教育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不能单纯的依靠经验的传授,还要在获取经验的过程中,用心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过程一定是孤独的。就像是《珍贵的尘土》当中所说,属于自己的金沙必须要自己去筛选,最后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蔷薇。如果一个只懂得管理手段的人只能说是及格,没有情怀的教师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用生命去点燃生命,用一棵树去影响另一颗树,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失去了理论的支撑,就是无水之源,一味的去追求教学设计的巧妙则是舍本逐末了,必须从教学观念上改变,才能上一节好课,经验不能代替理论,理论是经验的精华,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了理论才能创造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节名副其实的好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要时刻不能忘记理论学习。
从《生命语文》中,我重新思考了成为一名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