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从基尼系数和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方面,分别从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和居民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探讨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从两方面说明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
【关键词】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 基尼系数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蛋糕”日益做大。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渐成社会议论和关注的焦点。较为严重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否会形成因社会收入不公而导致的不同收入社会阶层的对立,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已引起国家高层和有识之士的警觉,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从基尼系数和我国近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着手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探讨我国发展遇到的亟待解决问题,并寻求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历年收入差距数据举证
(一)从基尼系数方面分析
当前,分析一国的收入公平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此既是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0年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便成为经济学家分析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工具。所谓基尼系数,就是以横轴表示人口量计百分比;纵轴为收人量计百分比。以人口与收入.由低向高形成人口——收入实际曲线(该曲线南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提出,故称劳伦茨曲线),曲线与坐标系45度线之间围成的面积形成A区域,45度线之下形成的整个面为B区域,则基尼系数g=A/B用来形象而量化地反映社会收人的不公平程度。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标准: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并把0.4这个数值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但是从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的数据不容乐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基尼系数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4到08年的0.5,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警戒线。如此高的基尼系数,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调节收入分配,从而扩大了居民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方面分析
分析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被大家比较认可的指标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是否过低,如果相对比重在不断的降低,则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就导致收入分配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6年为53.40%,2007年为39.74%,10年下降了13.6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国收入分配不均,劳动者付出劳动所得到的回报在降低。那么这些少分给劳动者的收入转移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可以把中国整个社会分成3个不同的群体:第一个群体是政府部门,城镇居民是第二个群体,农民作为第三个群体。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一个群体得到的好处最多?哪一个群体得到的好处相对来说最少呢?
如果从1995年开始算起,那么到2009年时国家财政税收总体上是翻了10.98倍,如果1995年的基数是100,到2009年的时候上升到1098左右,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时,占的份额是最多的。城镇居民总体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4年里面翻了4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总体上翻了3.3倍,这完全可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分享到的经济发展成果太少,并且是越来越少。而政府,则分享的最多,并且称递增趋势,这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模式。
二、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因素分析
通过进一步探究,笔者认为影响我国收入差距主要有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地区机会不均等
我国国土面积大,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利于工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且多为高山丘陵,不利于大工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投资与收益的比例比东部地区低很多,所以大大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并且,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会使更多的西部人员到东部沿海地带打工或者创业,这就形成了“经济发展快(创造就业机会)——人口增加发展生产力(中西部打工者居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同时也拉大了中西部人民的收入水平,基尼系数进一步增长。
(二)政策倾向
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论在经济还是政策上,国家都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同时我国的户籍制度不允许随意的更改户籍,中西部地区人民只能到东部地区打工,而要想获得户籍则是“高学历、高技术、高智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导致中西部人才的东移,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农业发展自身限制
我国农村地區发展的落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二元经济结构,为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家实行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导致我国长期农业“补贴”工业的局面,这从根本上使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农村少量的工业所吸收,他们不得不到城市打工,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就业市场,由于存在劳动力过剩情形,竞争较充分,工资水平的上升就受到了大量劳动力闲置的制约;加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缺乏工资增长的良性机制,劳动力需求方刻意压低丁资,特别是从初次分配的基础机制、计件工资这一工资结构形式上——或是提高劳动定额、或是降低单位价格——以变相的方式压低劳动报酬,这使得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这是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整体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农村金融系统落后,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金融系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我国的农业贷款占总贷款一直在低位徘徊,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0.06,这完全不能支持我国世界第二大农业国的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我国农户每年的储蓄总额超过农业贷款总额的两倍左右,显示每年农村的存款只有三分之一回流到了农村支持农业发展,而剩下的大部分被用在了城市的发展。农村的大量储蓄被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资金,这无疑又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使得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缓慢。
三、改善中国收入不均现状的政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基尼系数偏高以及劳动报酬占GDP比例逐步降低的形势,虽然没有像国际上其他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如不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就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更有尊严的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逐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果基尼系数继续增大,且不调节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相反,由于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成本提高,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致,那么就会出现人民收入实际增长,而生活水平却在下降的局面。所以,针对目前收入分配出现的问题,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税收结构
企业税方面,要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扶持力度,东西部企业区别对待,落后地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企业税收适当优待。面对当前“国进民退”的局面,应当给予民营企业适当的税收扶持,毕竟民营企业担负着我国70%劳动力的就业
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免征最低税额明显偏低,使得中低收入阶层成为了主要的纳税人,而一些高收入群体却能用各种方法避税,这就有更进一步的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所以如果要想调节目前基尼系数过高的局面,国家必须从财政手段入手,给低收入群体支持。
(二)二次分配
增大二次分配和国家转移支付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例如07年的财政税收是5.1万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是6000亿元,等于是国家总开支的15%,等于GDP的2.4%,分到中国人的头上,每个人得到的开支是461块钱,相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比较,美国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是1.5万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分到美国人身上平均每人5000美元,这是美国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很明显可以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和政府的第二次分配,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三)金融扶持
金融不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提高落后地区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和敦促银行中小额贷款在该地区的投入,使该地区人民可以通过贷款预支未来收入发展当下经济,这无疑会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资金,能使更多产业在落后地区发展,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不可忽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从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降低基尼系数,努力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的经历告诉我们,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稳定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财富,有效的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增大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使经济从靠投资拉动向靠消费拉动转变,才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如果视贫富差距于不顾,任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趋势扩大,不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1]马峥、俞征鹿《比较研究各国科研机构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J]科学学研究2009第3期350—355
[2]陈志武《为什么百姓收入赶不上GDP增长》[J]国际融资2008第9期52—55
[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第1期33—44
[4]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第3期19—25
[5]林毅夫《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C2003026.
[6]李虎《關于基尼系数分解分析的讨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第3期127—135
[7]陈志武《金融的逻辑》[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作者简介:贾松波(1983-),男,汉族,河南滑县人,上海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寿志敏(1953-),女,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
【关键词】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 基尼系数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蛋糕”日益做大。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渐成社会议论和关注的焦点。较为严重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否会形成因社会收入不公而导致的不同收入社会阶层的对立,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已引起国家高层和有识之士的警觉,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从基尼系数和我国近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着手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探讨我国发展遇到的亟待解决问题,并寻求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历年收入差距数据举证
(一)从基尼系数方面分析
当前,分析一国的收入公平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此既是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0年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便成为经济学家分析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工具。所谓基尼系数,就是以横轴表示人口量计百分比;纵轴为收人量计百分比。以人口与收入.由低向高形成人口——收入实际曲线(该曲线南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提出,故称劳伦茨曲线),曲线与坐标系45度线之间围成的面积形成A区域,45度线之下形成的整个面为B区域,则基尼系数g=A/B用来形象而量化地反映社会收人的不公平程度。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标准: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并把0.4这个数值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但是从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的数据不容乐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基尼系数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4到08年的0.5,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警戒线。如此高的基尼系数,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调节收入分配,从而扩大了居民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方面分析
分析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被大家比较认可的指标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是否过低,如果相对比重在不断的降低,则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就导致收入分配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6年为53.40%,2007年为39.74%,10年下降了13.6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国收入分配不均,劳动者付出劳动所得到的回报在降低。那么这些少分给劳动者的收入转移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可以把中国整个社会分成3个不同的群体:第一个群体是政府部门,城镇居民是第二个群体,农民作为第三个群体。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一个群体得到的好处最多?哪一个群体得到的好处相对来说最少呢?
如果从1995年开始算起,那么到2009年时国家财政税收总体上是翻了10.98倍,如果1995年的基数是100,到2009年的时候上升到1098左右,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时,占的份额是最多的。城镇居民总体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4年里面翻了4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总体上翻了3.3倍,这完全可以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分享到的经济发展成果太少,并且是越来越少。而政府,则分享的最多,并且称递增趋势,这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可持续的收入分配模式。
二、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因素分析
通过进一步探究,笔者认为影响我国收入差距主要有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地区机会不均等
我国国土面积大,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利于工业发展,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且多为高山丘陵,不利于大工业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投资与收益的比例比东部地区低很多,所以大大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并且,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会使更多的西部人员到东部沿海地带打工或者创业,这就形成了“经济发展快(创造就业机会)——人口增加发展生产力(中西部打工者居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同时也拉大了中西部人民的收入水平,基尼系数进一步增长。
(二)政策倾向
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论在经济还是政策上,国家都给予了相当的支持。同时我国的户籍制度不允许随意的更改户籍,中西部地区人民只能到东部地区打工,而要想获得户籍则是“高学历、高技术、高智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导致中西部人才的东移,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农业发展自身限制
我国农村地區发展的落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二元经济结构,为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家实行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导致我国长期农业“补贴”工业的局面,这从根本上使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农村少量的工业所吸收,他们不得不到城市打工,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就业市场,由于存在劳动力过剩情形,竞争较充分,工资水平的上升就受到了大量劳动力闲置的制约;加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缺乏工资增长的良性机制,劳动力需求方刻意压低丁资,特别是从初次分配的基础机制、计件工资这一工资结构形式上——或是提高劳动定额、或是降低单位价格——以变相的方式压低劳动报酬,这使得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这是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整体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农村金融系统落后,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金融系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我国的农业贷款占总贷款一直在低位徘徊,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0.06,这完全不能支持我国世界第二大农业国的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我国农户每年的储蓄总额超过农业贷款总额的两倍左右,显示每年农村的存款只有三分之一回流到了农村支持农业发展,而剩下的大部分被用在了城市的发展。农村的大量储蓄被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资金,这无疑又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使得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缓慢。
三、改善中国收入不均现状的政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基尼系数偏高以及劳动报酬占GDP比例逐步降低的形势,虽然没有像国际上其他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我国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如不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就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更有尊严的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逐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如果基尼系数继续增大,且不调节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相反,由于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成本提高,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致,那么就会出现人民收入实际增长,而生活水平却在下降的局面。所以,针对目前收入分配出现的问题,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税收结构
企业税方面,要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扶持力度,东西部企业区别对待,落后地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企业税收适当优待。面对当前“国进民退”的局面,应当给予民营企业适当的税收扶持,毕竟民营企业担负着我国70%劳动力的就业
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免征最低税额明显偏低,使得中低收入阶层成为了主要的纳税人,而一些高收入群体却能用各种方法避税,这就有更进一步的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所以如果要想调节目前基尼系数过高的局面,国家必须从财政手段入手,给低收入群体支持。
(二)二次分配
增大二次分配和国家转移支付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例如07年的财政税收是5.1万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是6000亿元,等于是国家总开支的15%,等于GDP的2.4%,分到中国人的头上,每个人得到的开支是461块钱,相当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比较,美国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是1.5万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分到美国人身上平均每人5000美元,这是美国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很明显可以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和政府的第二次分配,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三)金融扶持
金融不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提高落后地区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和敦促银行中小额贷款在该地区的投入,使该地区人民可以通过贷款预支未来收入发展当下经济,这无疑会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资金,能使更多产业在落后地区发展,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不可忽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从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降低基尼系数,努力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的经历告诉我们,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稳定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财富,有效的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增大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使经济从靠投资拉动向靠消费拉动转变,才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如果视贫富差距于不顾,任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趋势扩大,不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1]马峥、俞征鹿《比较研究各国科研机构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J]科学学研究2009第3期350—355
[2]陈志武《为什么百姓收入赶不上GDP增长》[J]国际融资2008第9期52—55
[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第1期33—44
[4]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第3期19—25
[5]林毅夫《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C2003026.
[6]李虎《關于基尼系数分解分析的讨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第3期127—135
[7]陈志武《金融的逻辑》[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作者简介:贾松波(1983-),男,汉族,河南滑县人,上海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寿志敏(1953-),女,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