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三步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应用题的三步教学法的设计进行探讨,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三步教学法;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个性特征都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人们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家长不仅要求学校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要求增强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学校也为这方面问题的解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数学应用题的三步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描述性语言转变为分析语言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目会用一般的描述性语言,描述题目的内容、数据和所求问题。让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细读题目与设计问题。细读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对题目所表明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读题目,学生也要读题目。老师在读数学题目时可以放慢语速,对题目中起关键性解题作用的内容要重复朗读,必要时还要把句意不明确的地方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朗读过题目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应用题的主要部分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题目的看法和问题相互讨论,然后总结。例如:一辆汽车,现在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这辆汽车的速度比之前的速度增加了30%,问加速后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老师可以先找出题目给的解题条件即这句话“这辆汽车的速度比之前的速度增加了30%”,将这句话转换为分析语言对学生说“这辆汽车的速度比原来速度增加了30%”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原来速度的130%”,老师对题目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就很容易想出解题的方法,得出提速之后的速度为50(1 30%)=65千米。
分析语言转变为图形语言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好这一步就可以构建符号语言了。但是班中还存在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所以老师还需要将分析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便于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地理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促使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的图形符号,如表格、几何图、线段图、方形图以及具有标注作用的箭头、下划线、括号、文字符号等,图形语言具有众多优点如直观性、艺术性、形象性、简约性。小学生年龄小,在这个年龄段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些图形、符号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向学生说明题目的意思,有助于学生直观的对题目进行理解。
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题目进行图像语言分析,小学教学中常用线段图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但是老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语言转化,从多方面让学生理解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评价出哪种图案更适合作为解题的工具,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构思图形语言时要切合题意,全面展现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且要明显反映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对那些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指出其中的优点,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对于画得不好的学生,老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还要鼓励他们思维成果,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信心,提高他们探索问题勇气。
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解决应用题的最终目的就是分析理解题意,写出与应用题内容相符的数学算式,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是三步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如果能正确理解题意,就可以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题的第一次抽象分析是通过图形语言实现的,而数学符号语言则是对图形语言进行凝练,实现题目的二次抽象。如这道题目: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长度为10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这个数学符号语言,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其他公式转换转化得出h=s×2÷a,在转换公式时学生明白转化的原理,利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原理对学生讲解其中转化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说明。
现在学校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充分运用了这三种数学语言,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一个难点。这个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学三步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老师长期使用“数学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计划性的讲题、做题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针对性、正确性的解题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有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三步教学法;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个性特征都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人们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家长不仅要求学校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要求增强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学校也为这方面问题的解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数学应用题的三步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描述性语言转变为分析语言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目会用一般的描述性语言,描述题目的内容、数据和所求问题。让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细读题目与设计问题。细读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对题目所表明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读题目,学生也要读题目。老师在读数学题目时可以放慢语速,对题目中起关键性解题作用的内容要重复朗读,必要时还要把句意不明确的地方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朗读过题目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应用题的主要部分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题目的看法和问题相互讨论,然后总结。例如:一辆汽车,现在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这辆汽车的速度比之前的速度增加了30%,问加速后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老师可以先找出题目给的解题条件即这句话“这辆汽车的速度比之前的速度增加了30%”,将这句话转换为分析语言对学生说“这辆汽车的速度比原来速度增加了30%”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原来速度的130%”,老师对题目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就很容易想出解题的方法,得出提速之后的速度为50(1 30%)=65千米。
分析语言转变为图形语言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好这一步就可以构建符号语言了。但是班中还存在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所以老师还需要将分析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便于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地理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促使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的图形符号,如表格、几何图、线段图、方形图以及具有标注作用的箭头、下划线、括号、文字符号等,图形语言具有众多优点如直观性、艺术性、形象性、简约性。小学生年龄小,在这个年龄段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些图形、符号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向学生说明题目的意思,有助于学生直观的对题目进行理解。
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题目进行图像语言分析,小学教学中常用线段图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但是老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语言转化,从多方面让学生理解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评价出哪种图案更适合作为解题的工具,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构思图形语言时要切合题意,全面展现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且要明显反映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对那些画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指出其中的优点,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对于画得不好的学生,老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还要鼓励他们思维成果,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信心,提高他们探索问题勇气。
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解决应用题的最终目的就是分析理解题意,写出与应用题内容相符的数学算式,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是三步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如果能正确理解题意,就可以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题的第一次抽象分析是通过图形语言实现的,而数学符号语言则是对图形语言进行凝练,实现题目的二次抽象。如这道题目: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长度为10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这个数学符号语言,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其他公式转换转化得出h=s×2÷a,在转换公式时学生明白转化的原理,利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原理对学生讲解其中转化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说明。
现在学校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充分运用了这三种数学语言,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一个难点。这个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学三步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老师长期使用“数学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计划性的讲题、做题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针对性、正确性的解题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有规律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