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老师在初中常规考试中经常看见能得分却丢分的试题都会替考生惋惜。语文是一门非常注重平时积累的学科,文章选取西藏自治区汉语文试题为例,从考生“忽视语言积累、失掉分数江山”的表现出发,再从常规考试模块和考察能力角度分析考试失分原因。
关键词:失分表现;考试模块;考试能力;失分原因
【中国分类号】G633.3
引言
随机查看一份考生的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平常试题,学生的卷面得分不尽人意,不是丢这个分就是丢那个分。作为语文教学从业者,看到学生的得分这样的情况,恨不得把老师的脑袋借给他们。由于语言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为此只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就不会失掉分数江山。
一、考生“忽视语言积累,失掉分数江山”表现
文章选取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试题为例,看考生失分主要在哪些题目,具体有以下三类“失掉分数江山”表现:
(一)基础运用记忆性错误
不论是中考试卷还是平时半期、期末等试卷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记忆型考题,比如字词的音、型、义题目,约占总分值的7%左右,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这些送分题目不应该失分;再如名篇佳句、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题目,约占总分值的6%左右,比例也不高;还有句子转换、句子中某些字词的理解等平时记忆性题目,约占总分值的5%左右,比例也不高。为此,相对于其他主观题而言,这类记忆性理解题目的考题难度较低,不应该失分。
(二)文学文体常识性错误
进入初中学习以来,学生接触了散文、小说、说明文、记叙文等较为常见的四种文体,然而学生对这些文学体裁辨别不是很清楚,失分是必然的。因此考生对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小说三要素等混淆了文学文体常识性知识。
(三)考试中非智力性错误
由于考试的考场的紧张气氛,难免会发生一些非智力性的错误,如笔误,这种的错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没有绝对关系。例如,写字时误写偏旁,注音时遗漏标调,对双音节词语中的两个汉字不加区分,把作家的姓名和朝代的位置搞错,填写答案时看错题号等。
二、初中语文常规考试模块论述及考查能力概述
上文概述三类常见语文失分的表现,这里接着论述语文考试模块与考查能力概述。常规初中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现代文与古文)、作文写作三个模块。限于文章研究有限,作文写作不探讨。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试题对基础积累与运用设了9道题,分值为20分,具体有:字词读音、意思、错字等题目,句型转换(补充完整)、句子标点与病句等题目,名篇佳句默写、作品作家文学常识等题目,语言综合运用题目。这些分值20分的考题考查的语文知识点都是很细且比较广泛,属于语言积累,有些还是语法知识的考查。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中重要考查的,对于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来源于初中三年重点以记叙文、散文、小说课文,考查字音、字词理解,文章作品的文学文体知识、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分析以及文章主题(开放性题目)探讨等相关题目。而课外阅读材料考查的知识点会课内材料题考得较细,主观性比课文材料强,难易度加深。而在古诗文阅读中,诗歌主要考查部分重点字词理解与翻译、诗歌主题分析以及诗歌句子翻译等,文言文考查得比较细,从作品文学知识到重点字词翻译理解、古文中重点句子理解、重点内容把握分析以及翻译划线处的句子等。
三、初中语文考试分析失分原因分析
上文通过列举考生常见的失分表现,再对照初中语文试题模块与考试考查能力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语文优秀率不高,及格率较高,学生的分数普遍在70分左右。接下来,笔者针对学生失分的常见题目给以分析,具体如下:
(一)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
部分学生不能对题目知识点有很好的掌握,拥有一种不思考的侥幸心理。做题时会随意作答,造成东拼西凑的胡乱解答。例如,下面一道题目拼音汉字题,题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造诣______ ②喝______彩 ③chuò______学 ④jí______贯
在一次考试中,学生对上面的题目做得很不理想,“诣”的拼音 “yì”写成“zhǐ”,因为“旨”字念“zhǐ”,学生说这是行音字,当然读“zhǐ”。同理,下面的两个字也是“辍”字、“籍”都不能正确书写。
(二)学生缺乏归纳的懒惰心理
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很懒惰,遇到稍微有点难就不去动脑思考,只是想等待老师的讲解时抄答案。老师强调学生要去摘抄背诵的名篇佳句就是不去背诵,有些同音字、相似字老师已经归纳了就是不摘抄……结果考试中这样的题目出现时就说:“早知道就要摘抄起来。”例如,下面一道考试中的语言运用题,在考试前已经复习,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可是部分学生就是做这个工作。
例2、根据划线处,请再写出苏轼诗词句子。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了李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了李后主亡国之痛。“__________________”,巧喻月色,传达苏轼悲凉之感。“____________”,把酒问月,抒发苏轼思念亲人感慨。
(三)审题不仔细的急切心理
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都会做不少相应的练习题。当考试时看到试卷中与自己平时练的题目很类似,心里就怦怦直跳,暗中窃喜,有种急切的心理,将事先知道的答案全盘照抄,担心一会儿会忘记一样。结果由于审题不仔细,造成丢三落四,甚至答非所问的答案。出题老师在题目上“正确”改为“不正确”或者ABCD四个选项调换一下等把题目稍微改动一下。
例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黄晕的光银色晕圈 B、照看行李五行缺土
C、叉何间焉危难之间 D、这样阔绰一个绰号
这道题在考前练习上是ABCD四个选项位置不是这样的,还替换了一个选项中的字词,等分析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在抱怨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欺骗我们,练习中顺序不是这样的!”
四、结语
初中语文考试中学生失分表现可谓五花八门,然而具有失分原因诸如文章分析所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失分表现给以具体分析失分原因所在。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们不断重视积累过程才不会丢掉分数的江山。
参考文献
[1]邱允玉.考试中“隐性失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初中版),2006(01)
[2]周远喜.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原因与对策[J].初中生(考试),2010(01)
关键词:失分表现;考试模块;考试能力;失分原因
【中国分类号】G633.3
引言
随机查看一份考生的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平常试题,学生的卷面得分不尽人意,不是丢这个分就是丢那个分。作为语文教学从业者,看到学生的得分这样的情况,恨不得把老师的脑袋借给他们。由于语言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为此只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就不会失掉分数江山。
一、考生“忽视语言积累,失掉分数江山”表现
文章选取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试题为例,看考生失分主要在哪些题目,具体有以下三类“失掉分数江山”表现:
(一)基础运用记忆性错误
不论是中考试卷还是平时半期、期末等试卷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记忆型考题,比如字词的音、型、义题目,约占总分值的7%左右,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这些送分题目不应该失分;再如名篇佳句、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题目,约占总分值的6%左右,比例也不高;还有句子转换、句子中某些字词的理解等平时记忆性题目,约占总分值的5%左右,比例也不高。为此,相对于其他主观题而言,这类记忆性理解题目的考题难度较低,不应该失分。
(二)文学文体常识性错误
进入初中学习以来,学生接触了散文、小说、说明文、记叙文等较为常见的四种文体,然而学生对这些文学体裁辨别不是很清楚,失分是必然的。因此考生对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小说三要素等混淆了文学文体常识性知识。
(三)考试中非智力性错误
由于考试的考场的紧张气氛,难免会发生一些非智力性的错误,如笔误,这种的错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没有绝对关系。例如,写字时误写偏旁,注音时遗漏标调,对双音节词语中的两个汉字不加区分,把作家的姓名和朝代的位置搞错,填写答案时看错题号等。
二、初中语文常规考试模块论述及考查能力概述
上文概述三类常见语文失分的表现,这里接着论述语文考试模块与考查能力概述。常规初中语文试题,一般分为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现代文与古文)、作文写作三个模块。限于文章研究有限,作文写作不探讨。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西藏地区的初中语文试题对基础积累与运用设了9道题,分值为20分,具体有:字词读音、意思、错字等题目,句型转换(补充完整)、句子标点与病句等题目,名篇佳句默写、作品作家文学常识等题目,语言综合运用题目。这些分值20分的考题考查的语文知识点都是很细且比较广泛,属于语言积累,有些还是语法知识的考查。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中重要考查的,对于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来源于初中三年重点以记叙文、散文、小说课文,考查字音、字词理解,文章作品的文学文体知识、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分析以及文章主题(开放性题目)探讨等相关题目。而课外阅读材料考查的知识点会课内材料题考得较细,主观性比课文材料强,难易度加深。而在古诗文阅读中,诗歌主要考查部分重点字词理解与翻译、诗歌主题分析以及诗歌句子翻译等,文言文考查得比较细,从作品文学知识到重点字词翻译理解、古文中重点句子理解、重点内容把握分析以及翻译划线处的句子等。
三、初中语文考试分析失分原因分析
上文通过列举考生常见的失分表现,再对照初中语文试题模块与考试考查能力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语文优秀率不高,及格率较高,学生的分数普遍在70分左右。接下来,笔者针对学生失分的常见题目给以分析,具体如下:
(一)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
部分学生不能对题目知识点有很好的掌握,拥有一种不思考的侥幸心理。做题时会随意作答,造成东拼西凑的胡乱解答。例如,下面一道题目拼音汉字题,题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造诣______ ②喝______彩 ③chuò______学 ④jí______贯
在一次考试中,学生对上面的题目做得很不理想,“诣”的拼音 “yì”写成“zhǐ”,因为“旨”字念“zhǐ”,学生说这是行音字,当然读“zhǐ”。同理,下面的两个字也是“辍”字、“籍”都不能正确书写。
(二)学生缺乏归纳的懒惰心理
一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很懒惰,遇到稍微有点难就不去动脑思考,只是想等待老师的讲解时抄答案。老师强调学生要去摘抄背诵的名篇佳句就是不去背诵,有些同音字、相似字老师已经归纳了就是不摘抄……结果考试中这样的题目出现时就说:“早知道就要摘抄起来。”例如,下面一道考试中的语言运用题,在考试前已经复习,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可是部分学生就是做这个工作。
例2、根据划线处,请再写出苏轼诗词句子。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了李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了李后主亡国之痛。“__________________”,巧喻月色,传达苏轼悲凉之感。“____________”,把酒问月,抒发苏轼思念亲人感慨。
(三)审题不仔细的急切心理
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都会做不少相应的练习题。当考试时看到试卷中与自己平时练的题目很类似,心里就怦怦直跳,暗中窃喜,有种急切的心理,将事先知道的答案全盘照抄,担心一会儿会忘记一样。结果由于审题不仔细,造成丢三落四,甚至答非所问的答案。出题老师在题目上“正确”改为“不正确”或者ABCD四个选项调换一下等把题目稍微改动一下。
例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黄晕的光银色晕圈 B、照看行李五行缺土
C、叉何间焉危难之间 D、这样阔绰一个绰号
这道题在考前练习上是ABCD四个选项位置不是这样的,还替换了一个选项中的字词,等分析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在抱怨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欺骗我们,练习中顺序不是这样的!”
四、结语
初中语文考试中学生失分表现可谓五花八门,然而具有失分原因诸如文章分析所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失分表现给以具体分析失分原因所在。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们不断重视积累过程才不会丢掉分数的江山。
参考文献
[1]邱允玉.考试中“隐性失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初中版),2006(01)
[2]周远喜.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原因与对策[J].初中生(考试),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