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之成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在于表达与接受双方在交际中能恰当地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变为“和谐统一”。表达者用语言符号表现现实生活,即变具体为抽象,隐含语言的背景,寄寓思想感情内涵;接受者把语言符号还原于现实生活,即变抽象为具体,再现语言的背景,体会思想感情信息。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进入人文言语网络的过程。 “言语网络”冠以“人文”是因为使用语言的主体是人,人的语言、思想、思维、审美通过语言表情达意,构建了言语网络。
语文内容是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的。如上所述,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时,构建了言语网络。只感受语言形式,停留在语言学意义上的理解,没有真正地进入言语网络再现语言背景,进行语文学意义上的领悟,就不能解读复杂纷繁的语文内容,体会其寄寓的思想感情信息。语言符号是有局限性的,用功能有限的语言符号来表现人类感情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无法尽善尽美的,所以就有“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慨叹。这就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的根源。进入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的言语网络,“设身处地”,才能深切地感受语言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尽可能完整地解读语文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可见,揭示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的特点和规律,是语文学的使命。
语文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语文知识”。这种知识,是语文工具性派生出来的、与语文内容相适应的知识,这知识具有科学性,是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相融合的。把语言知识当成语文知识的大有人在。有人提出所谓“工具说——知识中心说”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转变的主张,并断言这种转变“是语文学科的哥白尼革命”。这种主张把语文知识孤立地看成一般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割裂开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人为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语感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感悟”。要训练、提高语感,就得在提高语言、思想、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下功夫。在面向社会、深入生活的实践中提高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注重言语习得积淀;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只有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语文素质才能切实提高”。正因为这样,“把语文教学引向社会,贴近生活,拓展语文教育空间,形成中国特特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在变化,思维方式、语言表现形式也必然发展变化,不论是作为语言材料的词汇还是语用中的修辞,都处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语文教育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郑晓春,福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语文内容是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的。如上所述,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在使用语言表情达意时,构建了言语网络。只感受语言形式,停留在语言学意义上的理解,没有真正地进入言语网络再现语言背景,进行语文学意义上的领悟,就不能解读复杂纷繁的语文内容,体会其寄寓的思想感情信息。语言符号是有局限性的,用功能有限的语言符号来表现人类感情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无法尽善尽美的,所以就有“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慨叹。这就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的根源。进入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的言语网络,“设身处地”,才能深切地感受语言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尽可能完整地解读语文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可见,揭示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对立统一”为“和谐统一”的特点和规律,是语文学的使命。
语文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语文知识”。这种知识,是语文工具性派生出来的、与语文内容相适应的知识,这知识具有科学性,是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相融合的。把语言知识当成语文知识的大有人在。有人提出所谓“工具说——知识中心说”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转变的主张,并断言这种转变“是语文学科的哥白尼革命”。这种主张把语文知识孤立地看成一般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割裂开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人为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语感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感悟”。要训练、提高语感,就得在提高语言、思想、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下功夫。在面向社会、深入生活的实践中提高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注重言语习得积淀;语文教学,“培养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只有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语文素质才能切实提高”。正因为这样,“把语文教学引向社会,贴近生活,拓展语文教育空间,形成中国特特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在变化,思维方式、语言表现形式也必然发展变化,不论是作为语言材料的词汇还是语用中的修辞,都处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语文教育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郑晓春,福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