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和谐教育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德、智、体、美、劳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构建起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的和谐教育场。和谐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为: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在“三大要素”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前提,教与学的关系是核心,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是基础。在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是语文教师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把握好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
  
  一、语文教师要明确师生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增强教为学服务的观念
  
  现行教育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即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施教者要有:(1)科学全面的教育功能观。(2)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3)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4)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5)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观。(6)能动发展的学生观。语文教师的教应以学为依据,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九年义务教材,系统性、规律性很强,语文教师必须教给规律,教给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和培养写作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深有感触:
  1.“目标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认定目标后,就应进行内化指导来实现目标。这里“导”相当重要,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去吸取知识的营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一个问题的提出,如同一阵春风,兴起思维的波澜,教学目标正是在波澜的回旋激荡中得以实现。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首先通过艺术性导语引出目标“怎样想象”,用提问式方法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童话”,然后用复述法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再引导学生“想象是不是无边无际,海阔天空的呢”?接着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在分析中逐步渗透教学规律和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大胆想象、分析、总结出想象的规律:(1)想象要有生活基础。(2)想象要合乎情理。(3)想象要合乎人物性格。(4)想象要为中心服务。学生找出了想象的规律,教师就应及时反馈,运用这一规律、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浮想联翩,一步步迈进想象世界的殿堂。如。皇帝赤身露体在街上举行游行大典回宫后怎样呢?”让学生尽管想象,结果学生想象得很好,然后让学生评议。接着笔者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音乐口头作文。这样,不少学生都能发挥奇妙想象编出一则生动的故事。在创造性的想象中闪现智慧的光芒。
  2.“比较阅读法”更能识优劣,辨异同,更能丰富学生思维
  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但提高了分析能力,而且对文章表现方法,结构层次等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如:在教《夜走灵官峡》一文时,笔者把本课与《小桔灯》进行比较,两课的主要任务都是九岁小孩,但他们都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担。成渝在父母上班时照顾小妹妹,而小姑娘担子更重,父亲离家,母亲病重,她既要照顾母亲,又要操持家务,让学生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学生认为前者天真、纯朴、懂事,后者更成熟,表现了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提高阅读速度,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读课文速度慢,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使学生读一段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因此,笔者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先把起始时间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课文,读完后记下终止时间,再把课本合上,举手回忆全文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大有提高,同时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
  
  二、语文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诸要素,提高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和谐、氛围的和谐,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和谐,还要注意教学结果的和谐。促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文化水平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和谐发展。只有这样,和谐不是浅表状态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更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此时,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迸发,这样才能弹奏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优美和谐乐章,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那么,如何能调动师生课堂诸方面的因素,做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和谐统一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连结情感线,创设共振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流向不应是单线型的师与生,而应该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网状型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因此,教师要由衷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情绪,用真诚和善意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学生之间也充满友爱和同情,相互学习和鼓励。学生深感教师的可亲可爱,同学的团结友好,彼此之间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关系融洽。从而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大,协调合拍,形成了持久的良好心理场。
  2.披文入情,选准动情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大山,是情感的海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披文人情”,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的感情,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索,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选准动情点,以打动学生的心,学生的情,使作品和学生的心和情发生共振共鸣。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为动情点;《沁园春•雪》可以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动情点等等。
  3.进入角色,激情朗读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对文章信息的再创作。情境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总之,进入角色,定好文章本身的朗读格调,或豪壮激昂,或慷慨悲壮,或深沉凄凉,或清新明快,再融之以情,创造意境,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必能读出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领悟作品的真谛,化作者之情为教师之情、学生之情。
  4.把握思路,导入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特定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予海”,才能掀起学生的情感被澜,把作者的情思化作自己的情思,这也就达到了“始与亲”、“悟其神”的共振胜境了。
  5.引起联想,创设情景
  教师要在深入体味作者真情、真谛的基础上,再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当学生驾驭联想的骏马驰骋纵横时,心中的喜怒哀乐就会不可压抑的迸发出来,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作者、教师、学生达到和谐共鸣的佳境。
  
  三、语文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具备动态平衡思想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和谐不是一种静止的理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总是处于不稳定、不平的矛盾状态。和谐总是暂时的、相对的。教师要善于设疑。导思导练,使教学状态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产生新的不和谐,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许多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语文教学并非靠什么“法”什么“模式”就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如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动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心协调发展。
  总之,“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所要面临的课题,但只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文化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深入课堂,加速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单位:836704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牧寄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改在各地推进,教师抓住时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实践。但发现有些教师对课改精神理解不透,因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在此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关注。     一、教师的讲是否需要    目前,许多的语文示范课,稍作注意就会发现,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共同关注。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作为多年的一线教师,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好课的教学方法应恰到好处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得到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不足之处
期刊
我们在有意或无意去评价一个人时都会说:某某素质很高,某某素质较低。由此可见,素质是每一个人皆具备的修养元素。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现在,我们在电视上,杂志报刊里,网上都可以看到素质教育这个字眼。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
期刊
当前,高效课堂的构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很显然,高效是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数高。那么,课堂教学的任务又是什么?是传授知识吗?传授知识的量多就算是高效课堂吗?有人会说,应该是有效知识点的多少。学生掌握有效知识的多少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这样看来,在每一节课中学生掌握有效知识多就算是高效课堂。但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是三维目标中最基本的一项。  教育是培养人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比过去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知识获取过程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小课题的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校本教研的发展,使教师能更有
期刊
不少研究人类智力开发的专家认为,改变和摆脱习惯性、单一性的思维程序,是保护智力的有效方法。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看,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而忽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小圈子里,使学生长期处于习惯性的、单一性的思维程序中。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教学中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因为这种气氛是孕育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条件。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话题,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探索的主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重难点突出,不可平均用力,如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则就难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课义的重点,这样,才
期刊
在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新亮点,然而,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深刻,把握不全面,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热热闹闹”中失去了实效……  在此,笔者举一个教学案例,这个小组合作学习俨然成为某位学生的“孤军奋战”。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每个小组提供数量不同的大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大豆进行分一分,最后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
期刊
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各学科都有责任挖掘潜在的思品教育的内容,探索加强思品教育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新疆,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是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发展经济、文化和科技,新疆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身为一名新疆的教育工
期刊
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为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建立起一套有良好执行力的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管理机制。对于班主任考核管理制度而言,其良好的执行力应反映在三个方面:1.能够做。即班主任能够按照考核制度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2.容易管。即管理部门能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简洁有效的监管;3.效率高。有利于全面贯彻各项工作要求和实现学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