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传承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宝贵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载,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记载。作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传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非物质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一定难度。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市场经济与国际环境的影响,对经济价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从文化本位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注度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而高校美术教育,本身就是艺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是今天美术教学的新任务。本文重点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美术教学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稳定。我国的美术教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多。在过去,大量西方文化汇入高校美术教育中,其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美术教育中,并不是偶然,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引导学生认识艺术、鉴赏艺术和创造艺术,正是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美术教育的责任之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形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高校美术教育内容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诗歌、节日、婚俗嫁娶、祭祀礼仪等,而这其中的美术,可以直接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来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了美术,其他内容同样可以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教学元素。如在婚丧嫁娶中,同样有较多美术艺术的展现,颜色的搭配,视觉的冲击,这些都是高校美术教育中所需要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学内容,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体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深度
  美术教育不能流于表面形式,高校的美术教育更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就要求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应当在基本的教学之外,传递有深度的思想。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精神的传承和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中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可以影响高校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文化入侵是一种软入侵,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存在一定的国外因素企图通过文化软入侵干扰我国,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受到国外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甚至民族精神的了解则越来越少。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认知,这也正是高校美术教育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深度,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
  高校美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内容的充实,前者是后者的传承形式。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淡化的处境。在这个过程中,其可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当中,这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引入高校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当更加专业,更具有导向性。所以说,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需要由更专业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加入,让学生接触到最真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队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授课方式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纳入到高校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当中,是与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本身相一致的,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传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增加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课外学习机会,让学生接触最“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并不能直接引入到高校的美术课堂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中。例如,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风俗礼仪活动,让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这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作用。
  最后,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优秀人才。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要挖掘合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对那些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并且有意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学生,应当多加关注、培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扩大人才队伍。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舒富妹(1998—),女,苗族,湖南怀化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其他文献
数字化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字设计形式的变革是随社会进步自然而然发生的。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从本源入手探讨文字设计的初心,继而引出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分析字体设计流变中因不同技术手段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最后对机械美与设计美融合过程中文字设计秉持的原则作了总结。  汉字字体自甲骨文至今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针对汉字自书写传播时代进入印刷传播时代后,其技术、人文、审美方面的变
期刊
公元1万年前到1万五千年前,中东的古埃及人为了解决鼠患,开始尝试对阿拉伯的非洲野猫实行驯养,从第一王朝直至十八王朝历时两千年,野猫终于被埃及人驯化,命名为阿比西尼亚猫,这是已知最早的家猫。据记载,当时的埃及猫尊贵无比,国王只向友国赠猫。同为鼠患困扰的希腊人曾不惜重金向埃及购猫,惨遭拒绝。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被视为圣物的埃及猫开始传入其他国家,开始自由买卖、繁殖。猫随着人类活动来到东方,从印度河流入中
期刊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英美文学研究已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发展等多学科领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英美文学中的语言美。  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美的探索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艺术来研究。以文学为切入点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的应用和英美文学翻译有很大帮助。因此,从文化交流和学习角度出发,
期刊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述了弄堂里的女儿王琦瑶悲剧的一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本中情节的复现、叙述的伏笔来解读《长恨歌》,以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王安忆《长恨歌》简介  当代文学作家王安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也是一位创作风格不断突破的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她用心至深、倾力创作的一部作品
期刊
现代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并越来越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理念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比较重视道德教育,受到了儒学的感染,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在朱熹的思想中,他比较关注从自然事物中发掘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深度研究其内在的人文元素,从而得到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现代教育应该融入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并且为人才培养教育注入更多人文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水平。本文首先
期刊
司马迁所著《史记》堪称一部巨作,其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名篇,“七十列传”中塑造的历史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其中,《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冲突中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活灵活现,本文由此展现《史记》优秀的人物描写艺术探讨。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鸿篇巨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据全
期刊
具象表现绘画在现代绘画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虽然其作为一个流派被广泛研究和学习的时间不足半个世纪,但以塞尚等绘画大师为代表的画家早就开始践行具象表现主义思想。本文首先对具象表现绘画创作理念与发展历史作简要介绍,然后结合其基本理论阐释其艺术魅力,分析在现象学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具象表现绘画在追求回归视觉本身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如何以情感共鸣、身临其境的视觉对话再现事物的本质,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期刊
李启发,贵州独山人,1972年10月生,布依族,现供职于独山县教育局。小说作品主要发表于《贵州作家》《山花》《芳草》《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文学港》《夜郎文学》等。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班学员,贵州文学院第一、二届签约作家。曾获黔南州政府文艺奖。  我跟箩筐说,哈拉奇是一个湖,已经干了300多年了。  秋阳照在箩筐仰起的脸上,他问:“那300多年前,哈拉
期刊
《珠郎娘美》是贵州侗族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本文先介绍《珠郎娘美》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再对民间故事的口传时期、侗戏与黔剧的剧本时期、多种形态的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途径与不同版本发展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珠郎娘美》的文化价值。  《珠郎娘美》故事的主要人物:娘美、珠郎与银宜,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娘美与珠郎私奔,银宜看上娘美杀害珠郎,娘美为夫报酬,娘美的后续生活。《珠郎娘美》最早是通过口耳相传的,
期刊
《天鹅湖》作为一部经典巨作,至今活跃在芭蕾舞台上,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中双人舞舞蹈动作的藝术特征。  一、舞者展现的情感性动作特征  在《天鹅湖》中,舞者通过自身的舞蹈动作展现自身情感的部分相当多,如双人舞蹈、三大天鹅舞、四小天鹅舞、群鹅舞等,尤其是双人舞蹈。  双人舞蹈展现出白天鹅的情感历程以及白天鹅自身的复杂心境、内敛的情绪,加上配乐,进一步展现出白天鹅与王子陷入爱恋后的缠绵。在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