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世界彩色电影的拍摄才刚开始崭露头角,尚未席卷到时髦的大上海或是民国时的北平,远在秦岭、巴山之隅的安康已悄然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纪录片——《安康1947》。这部片子是由挪威传教士卡尔·莫特森(Carl Mortensen)在安康教会工作之余拍摄的,记录了安康地区婚丧嫁娶、市侩交易、劳作、集会、交通等真实市民生活与民俗活动。
缘何六十几年后,这部彩色纪录片才得以重见天日呢?若你知道安康本是隐逸之地,就不觉得奇怪了。“安康”在中国的地名中毫不起眼,似乎是在主流的旅行杂志中也从未出现过的名字,要不是周正龙制造的华南虎事件,人们大概早已遗忘了这个陕西南部的小城。独具匠心的秦岭巴山隔绝出一个世外桃源,使得安康向来是逃难和隐居之地,规避自然与人为风险,远离尘世喧嚣。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在陕西的终南山寻找隐居的隐士,并著有《空谷幽兰》 一书。按比尔·波特在书中的解释,古时候的终南山泛指秦岭山脉,甚至可以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安康自然包括其中。“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并没有让秦岭深处的隐士传统消失,“隐士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尊重过去,而隐士则保持了那个‘过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传统。当皇帝、国王、部落首领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领导者要与自然力量以及城墙外、人心中的神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向隐士。”
中国人一向很崇敬隐士,在繁华的城墙内,在静谧的大山中,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这么说来,我眼中的安康倒是颇具备这样的风范,它既不像遥远的西藏一样,特别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又巧妙地无声根植于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
这趟旅程我并没有沿着比尔·波特的足迹,而是踏上鲜为人知的秦岭南麓,这里愈加与世无争,隐文化就保留得愈好。当安康之旅步入尾声的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自外寻找隐士,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正的隐者是来自内心的宁静与独处。如果你愿意在幽兰的空谷中,诗意地栖居着,沐浴在山水画卷里,在田园中寻找野趣,不妨前往安康巡游,做几日谈尚玄远的隐士,与世隔断。
谈安康的隐逸,离不开“风”与“水”。古代隐士群体的升降沉浮,与都城的“风的变化”息息相关。望长安于日下的安康,令厌倦尘世浮华的仕族相约逃逸,成就了一个隐士之乡。历史上,长安以南便是王公贵族消夏避暑的私家园林,再往南就到了安康。安康在地理位置上又不像关外、巴蜀那样遥不可及,倘若长安风向一变,归隐避世的仕人仍然能退能进。
陕南三市中,安康最为“水灵”,她拥有陕南最为充沛的水资源,汉江的支流像血管一样密布,熨斗镇、后柳镇、旬阳太极城、蜀河镇等更是标准的水乡。安康人杰地灵,或许正印证了这里的人注重风水堪舆,特别一提的是安康有名的太极城——旬阳:旬河河床在旬阳县城形成“S”形图案,在城东汇入汉江,呈现出太极八卦的形状。阳岛是新城,位于旬河以北;阴岛属老城,在旬河以南。四周环绕着的八座峰分别昭示着“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另外,岚皋县城的格局也比较特殊,岚皋是安康的室外桃源,宽阔的岚河“U”形包围着岚皋县城,赋予岚皋县城水的灵秀,老城区高低起伏,傍晚悠闲的人们出来散步,有种路过康定小城的感觉。
如今的安康地区的水运已经没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让这里成为陕南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也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通向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昔日的水灵或许已深藏进山中了。
安康的汉江曾经百舸争流,好不气派,每年端阳节的龙舟赛更是当地最大的水上狂欢节,现在已变为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届时还会有祭祀屈子的仪式。平日的汉江也不平静,许多赤膊上阵的浪里白条在此翻江倒海,成了市民们的天然游泳池,从中亦可窥见安康人勇猛和顽固的性情,和西北人的楞娃形象。但谁也不会想到,水火无情,1983年的大洪水曾经将这座“水灵”的城市毁于一夜。
游览安康的汉江,可以沿着市区的江堤漫步,这里的生活气息非常浓,有遛鸟的老人,闲庭信步的人们,还能俯瞰江景;爱好摄影的旅行者可以跨过汉江大桥,到安澜公园的安澜楼(门票10元;9:00-22:30)上远眺,安澜楼就类似许多沿河而建的城市都有的望江楼;江堤下面有龙舟看台、旱冰场、游泳池、茶园,游乐性十足;爱好古建与民居的旅行者不妨前往堤坝后面的大小北街逛一逛,那里有遗存的古街,还能在清同治年间营造的徽派建筑里,品尝安康名吃——蒸碗,价格也十分公道。
安康的紫阳县城、石泉县汉江上游的莲花古渡,也为你提供了游汉江干流的另一条渠道。去紫阳最好的办法是乘船沿汉江逆流而上,一路上,美若仙境的汉江的风光在此演绎得非常到位,而莲花古渡更可乘船游汉江三峡,这里的汉江如玉如绸,你真的可以见到古时候撑篙行船、渔歌晚唱的情景。
安康除了拥有秦岭的险峻、汉江的霸气,还有巴山的似水柔情。巴山是陆羽茶经开篇提到的茶的发源地之一,似乎比秦岭更加幽僻神秘、鲜为人知;更多人熟知的巴山是因为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原呈现出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现被人们用以借指分手。如果你在巴山旅行,恰逢巴山夜雨是常有的事情,这些地区夜晚的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到午间阳光又会大放异彩。 安康在巴山北麓,山花遍野、林木蔽日,仿佛置身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诗境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说明真正的隐士是很难遇到的,这趟安康寻隐之旅本身也是禅意所在。历史上的中国为何会出现那么多的隐士呢,或许汉学家比尔·波特已找到了根源,他在《空谷幽兰》的最后一部分写道:“那些走世间成功道路的人,虽然也能得到快乐和荣誉,但是总有一些人中途转了方向:厌倦了宫廷生活的贵族,没能通过考试的未来的官员,不愿意放弃自己原则的学者,精疲力竭的官僚,遭到放逐的大臣,比刽子手抢先一步的罪犯,等等。在每一个朝代,那些有教养的隐士的住宅,都散见于乡村各地。在那里,它们的主人花费时间去学习遗忘。”
初到熨斗镇的时候,突然让人有种来到中尼边境小镇樟木的感觉,房屋沿山而建,老宅就在山的深处。巴山环抱中的小镇,夜晚能看到银河。路上的风光也不差,天晴的情况下傍晚能看到山间紫霞,风景秀丽得让人欣喜若狂。
熨斗镇形成聚落已有千年历史,旧时是川楚古道上的驿站,依河而形成熨斗状的格局,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已修葺一新。从古镇的背后还能窥见当年吊脚楼林立的场景,却少了几分黑白旧照片上的霸气。镇上戏楼、牌楼、酒楼和民居可以逛一逛,镇上还有卖牛皮糖和字画的店铺,晚上可在乔泰和客栈住一宿,聆听夏日的蝉音,或在后院坝子上晒晒太阳,等待熨斗夕照。夜晚的熨斗镇游客极少,镇上的人点燃艾蒿,是天然的驱蚊熏香。若是碰上了坏天气也不必难过,一场巴山夜雨是旅途中难得的收获。
燕翔洞就在熨斗镇边上,不必走远,甚至可以说,许多人来熨斗镇的目的,就是去燕翔洞玩一玩。燕翔洞是喀斯特石灰岩溶洞,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而每一个石灰岩溶洞都不一样,千姿百态,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洞内的大足鼠耳蝙蝠是一种食鱼蝙蝠,为我国特有的蝙蝠种类,虽然在我国并不少见,但蝙蝠洞作为旅游景区,并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因为许多游客还是“胆小怕鼠”的。不过燕翔洞还是值得一看的景点,景区内还有一条富水河,有许多水上项目,富水河在景区门口形成幽谭,日落之前有很多当地人在河上游野泳。
隐士文化与寻仙问道之术密不可分,陕西是道教的发源地,安康的道教文化资源更不用多说,单从紫阳县的名字就可看出。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紫阳真人就是宋代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他开创了道教南宗紫阳派。
在道教初现端倪的春秋战国时期,采药修道、隐居清溪的鬼谷子王诩就诞生在安康的石泉县,他是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擅于持身养性,精通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在道教中鬼谷子尊号为玄都仙长。鬼谷子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不知去向,但他正是在安康的石泉出生和隐去的。
安康一地,自古以来,相传得道成仙的人很多,如鹖冠子、鬼谷子、西城王君、茅盈、唐公昉等。但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神仙却是唐宋时的吕洞宾和韩湘子。这两个人都是突起于元代的八仙中人物。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修炼的洞府,据说就在安康瀛湖旁的天柱山上。香溪洞的纯阳洞、平利八仙河、汉滨韩真人洞、汉阴乘鹤观以及凤凰山擂鼓台黄龙洞,都与八仙的传说有关。此外,地方上的道徒为了自神其教,又不免将民间传说纳入神仙之列,于是修庙奉祀,俨然成为一方保护神,如果你自驾102省道去西安,会在旬河峡谷里经过香火旺盛的仙姑碥,“仙姑”就是当地人的民间信仰,相传是一名崔姓女子在此坐化成仙,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会在庙中举行大会,远至数百里的信徒都云集于此。
道教不只是求长生的方术之教,而是有一套颠破不灭的哲学理论,道是通向尘廛之外的,“道”也是我们旅行者的道路。现在道教发源地终南山的北段已变为旅游胜地,道观里挤满了游客,已经很难找到认真修行的隐士了,又或许这个群体已经南移,到了秦岭更深的地方——安康。
要寻访安康的道家旅游文化,其实不必走远,就在市区向南3公里处的香溪洞便可有所收获。香溪洞看上去像一座道教博物馆,始建于盛唐,明清时成为陕南道教活动场所,相传为吕洞宾修道会仙之地,武当太极拳的开山鼻祖张三丰也曾游居于此。“香溪洞”这个名字源于在三月满谷飘香的刺花和香溪八洞,昔称“古洞仙踪”,为安康旧八景之最。香溪八洞指的是香溪、药王、三茅、龙王、文昌、八仙、祖师、慈航八个洞穴,游完后可以试着攀爬135级天梯到南天门。跟其他景区相较,香溪洞是一处典雅的缺少商业味道的清修之地,平日游客极少,整个景区古树参天、幽谭环抱、让人纳闷的是,在市区3公里外,竟有此般超凡脱俗的寓所。
南宫山并不是一个道家之地,但它却可以说对于清修再适合不过了,北宋靖康年间朝廷在此修建行宫,名曰“南宫”,遂有“南宫山”之称。至清代逐渐演变成佛教圣地。在中国的传统上,有时候佛家、道家是不分的,南宫山上供奉着高僧弘一达慈和法众达鉴的真身,也是两位当地著名的修行者。
南宫山属于巴山山系的化龙山支脉,巴山全部的钟灵毓秀尽收于此。平日里的南宫山也似泼墨山水画一般,徜徉在仙山云海之中。春花烂漫,夏日松涛,金秋红叶,冬日白雪,南宫山的一年四季各不一样,就连一日中不同的时辰也会风起云涌,起不同变化。
当然南宫山的景色在安康并不少见,如果说南宫山就一个金顶可看,你还愿意花一整天时间来爬一座山吗?那么金顶有多好看呢?我在前往岚皋县的班车上,碰到一个岚皋县城里的农民,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他在金顶上靠给游客拍到此一游的照片谋生。为了做一个图册展示,他拍摄了五张金顶日出的照片,没想到一日被一位上海的老摄影师瞧见,出两万元的高价买走了五张底片。他至今也没弄明白,究竟金顶日出的照片有多大的魅力,只记得那个上海人说:“摄影师一辈子能拍到这样的照片足矣!”
在没上金顶前,我对他的话半信半疑,爬山是个漫长的过程,道路年久失修,因为时间关系我一度准备放弃。但当东方鱼肚白色被嫣红所浸润,太阳从五彩斑斓的云彩中夺目而出,精疲力竭的你也会如初升之旭日,感觉不虚此行。
缘何六十几年后,这部彩色纪录片才得以重见天日呢?若你知道安康本是隐逸之地,就不觉得奇怪了。“安康”在中国的地名中毫不起眼,似乎是在主流的旅行杂志中也从未出现过的名字,要不是周正龙制造的华南虎事件,人们大概早已遗忘了这个陕西南部的小城。独具匠心的秦岭巴山隔绝出一个世外桃源,使得安康向来是逃难和隐居之地,规避自然与人为风险,远离尘世喧嚣。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在陕西的终南山寻找隐居的隐士,并著有《空谷幽兰》 一书。按比尔·波特在书中的解释,古时候的终南山泛指秦岭山脉,甚至可以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安康自然包括其中。“文革”时期的文化断层并没有让秦岭深处的隐士传统消失,“隐士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尊重过去,而隐士则保持了那个‘过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传统。当皇帝、国王、部落首领和早期中国文化的领导者要与自然力量以及城墙外、人心中的神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向隐士。”
中国人一向很崇敬隐士,在繁华的城墙内,在静谧的大山中,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这么说来,我眼中的安康倒是颇具备这样的风范,它既不像遥远的西藏一样,特别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又巧妙地无声根植于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
这趟旅程我并没有沿着比尔·波特的足迹,而是踏上鲜为人知的秦岭南麓,这里愈加与世无争,隐文化就保留得愈好。当安康之旅步入尾声的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自外寻找隐士,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正的隐者是来自内心的宁静与独处。如果你愿意在幽兰的空谷中,诗意地栖居着,沐浴在山水画卷里,在田园中寻找野趣,不妨前往安康巡游,做几日谈尚玄远的隐士,与世隔断。
风生水起
谈安康的隐逸,离不开“风”与“水”。古代隐士群体的升降沉浮,与都城的“风的变化”息息相关。望长安于日下的安康,令厌倦尘世浮华的仕族相约逃逸,成就了一个隐士之乡。历史上,长安以南便是王公贵族消夏避暑的私家园林,再往南就到了安康。安康在地理位置上又不像关外、巴蜀那样遥不可及,倘若长安风向一变,归隐避世的仕人仍然能退能进。
陕南三市中,安康最为“水灵”,她拥有陕南最为充沛的水资源,汉江的支流像血管一样密布,熨斗镇、后柳镇、旬阳太极城、蜀河镇等更是标准的水乡。安康人杰地灵,或许正印证了这里的人注重风水堪舆,特别一提的是安康有名的太极城——旬阳:旬河河床在旬阳县城形成“S”形图案,在城东汇入汉江,呈现出太极八卦的形状。阳岛是新城,位于旬河以北;阴岛属老城,在旬河以南。四周环绕着的八座峰分别昭示着“乾、兑、离、震、坤、艮、坎、巽”。另外,岚皋县城的格局也比较特殊,岚皋是安康的室外桃源,宽阔的岚河“U”形包围着岚皋县城,赋予岚皋县城水的灵秀,老城区高低起伏,傍晚悠闲的人们出来散步,有种路过康定小城的感觉。
如今的安康地区的水运已经没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让这里成为陕南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也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通向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昔日的水灵或许已深藏进山中了。
安康的汉江曾经百舸争流,好不气派,每年端阳节的龙舟赛更是当地最大的水上狂欢节,现在已变为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届时还会有祭祀屈子的仪式。平日的汉江也不平静,许多赤膊上阵的浪里白条在此翻江倒海,成了市民们的天然游泳池,从中亦可窥见安康人勇猛和顽固的性情,和西北人的楞娃形象。但谁也不会想到,水火无情,1983年的大洪水曾经将这座“水灵”的城市毁于一夜。
游览安康的汉江,可以沿着市区的江堤漫步,这里的生活气息非常浓,有遛鸟的老人,闲庭信步的人们,还能俯瞰江景;爱好摄影的旅行者可以跨过汉江大桥,到安澜公园的安澜楼(门票10元;9:00-22:30)上远眺,安澜楼就类似许多沿河而建的城市都有的望江楼;江堤下面有龙舟看台、旱冰场、游泳池、茶园,游乐性十足;爱好古建与民居的旅行者不妨前往堤坝后面的大小北街逛一逛,那里有遗存的古街,还能在清同治年间营造的徽派建筑里,品尝安康名吃——蒸碗,价格也十分公道。
安康的紫阳县城、石泉县汉江上游的莲花古渡,也为你提供了游汉江干流的另一条渠道。去紫阳最好的办法是乘船沿汉江逆流而上,一路上,美若仙境的汉江的风光在此演绎得非常到位,而莲花古渡更可乘船游汉江三峡,这里的汉江如玉如绸,你真的可以见到古时候撑篙行船、渔歌晚唱的情景。
巴山夜雨
安康除了拥有秦岭的险峻、汉江的霸气,还有巴山的似水柔情。巴山是陆羽茶经开篇提到的茶的发源地之一,似乎比秦岭更加幽僻神秘、鲜为人知;更多人熟知的巴山是因为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原呈现出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现被人们用以借指分手。如果你在巴山旅行,恰逢巴山夜雨是常有的事情,这些地区夜晚的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到午间阳光又会大放异彩。 安康在巴山北麓,山花遍野、林木蔽日,仿佛置身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诗境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说明真正的隐士是很难遇到的,这趟安康寻隐之旅本身也是禅意所在。历史上的中国为何会出现那么多的隐士呢,或许汉学家比尔·波特已找到了根源,他在《空谷幽兰》的最后一部分写道:“那些走世间成功道路的人,虽然也能得到快乐和荣誉,但是总有一些人中途转了方向:厌倦了宫廷生活的贵族,没能通过考试的未来的官员,不愿意放弃自己原则的学者,精疲力竭的官僚,遭到放逐的大臣,比刽子手抢先一步的罪犯,等等。在每一个朝代,那些有教养的隐士的住宅,都散见于乡村各地。在那里,它们的主人花费时间去学习遗忘。”
初到熨斗镇的时候,突然让人有种来到中尼边境小镇樟木的感觉,房屋沿山而建,老宅就在山的深处。巴山环抱中的小镇,夜晚能看到银河。路上的风光也不差,天晴的情况下傍晚能看到山间紫霞,风景秀丽得让人欣喜若狂。
熨斗镇形成聚落已有千年历史,旧时是川楚古道上的驿站,依河而形成熨斗状的格局,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已修葺一新。从古镇的背后还能窥见当年吊脚楼林立的场景,却少了几分黑白旧照片上的霸气。镇上戏楼、牌楼、酒楼和民居可以逛一逛,镇上还有卖牛皮糖和字画的店铺,晚上可在乔泰和客栈住一宿,聆听夏日的蝉音,或在后院坝子上晒晒太阳,等待熨斗夕照。夜晚的熨斗镇游客极少,镇上的人点燃艾蒿,是天然的驱蚊熏香。若是碰上了坏天气也不必难过,一场巴山夜雨是旅途中难得的收获。
燕翔洞就在熨斗镇边上,不必走远,甚至可以说,许多人来熨斗镇的目的,就是去燕翔洞玩一玩。燕翔洞是喀斯特石灰岩溶洞,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而每一个石灰岩溶洞都不一样,千姿百态,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洞内的大足鼠耳蝙蝠是一种食鱼蝙蝠,为我国特有的蝙蝠种类,虽然在我国并不少见,但蝙蝠洞作为旅游景区,并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因为许多游客还是“胆小怕鼠”的。不过燕翔洞还是值得一看的景点,景区内还有一条富水河,有许多水上项目,富水河在景区门口形成幽谭,日落之前有很多当地人在河上游野泳。
空谷幽兰
隐士文化与寻仙问道之术密不可分,陕西是道教的发源地,安康的道教文化资源更不用多说,单从紫阳县的名字就可看出。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紫阳真人就是宋代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他开创了道教南宗紫阳派。
在道教初现端倪的春秋战国时期,采药修道、隐居清溪的鬼谷子王诩就诞生在安康的石泉县,他是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擅于持身养性,精通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在道教中鬼谷子尊号为玄都仙长。鬼谷子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不知去向,但他正是在安康的石泉出生和隐去的。
安康一地,自古以来,相传得道成仙的人很多,如鹖冠子、鬼谷子、西城王君、茅盈、唐公昉等。但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神仙却是唐宋时的吕洞宾和韩湘子。这两个人都是突起于元代的八仙中人物。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修炼的洞府,据说就在安康瀛湖旁的天柱山上。香溪洞的纯阳洞、平利八仙河、汉滨韩真人洞、汉阴乘鹤观以及凤凰山擂鼓台黄龙洞,都与八仙的传说有关。此外,地方上的道徒为了自神其教,又不免将民间传说纳入神仙之列,于是修庙奉祀,俨然成为一方保护神,如果你自驾102省道去西安,会在旬河峡谷里经过香火旺盛的仙姑碥,“仙姑”就是当地人的民间信仰,相传是一名崔姓女子在此坐化成仙,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会在庙中举行大会,远至数百里的信徒都云集于此。
道教不只是求长生的方术之教,而是有一套颠破不灭的哲学理论,道是通向尘廛之外的,“道”也是我们旅行者的道路。现在道教发源地终南山的北段已变为旅游胜地,道观里挤满了游客,已经很难找到认真修行的隐士了,又或许这个群体已经南移,到了秦岭更深的地方——安康。
要寻访安康的道家旅游文化,其实不必走远,就在市区向南3公里处的香溪洞便可有所收获。香溪洞看上去像一座道教博物馆,始建于盛唐,明清时成为陕南道教活动场所,相传为吕洞宾修道会仙之地,武当太极拳的开山鼻祖张三丰也曾游居于此。“香溪洞”这个名字源于在三月满谷飘香的刺花和香溪八洞,昔称“古洞仙踪”,为安康旧八景之最。香溪八洞指的是香溪、药王、三茅、龙王、文昌、八仙、祖师、慈航八个洞穴,游完后可以试着攀爬135级天梯到南天门。跟其他景区相较,香溪洞是一处典雅的缺少商业味道的清修之地,平日游客极少,整个景区古树参天、幽谭环抱、让人纳闷的是,在市区3公里外,竟有此般超凡脱俗的寓所。
南宫山并不是一个道家之地,但它却可以说对于清修再适合不过了,北宋靖康年间朝廷在此修建行宫,名曰“南宫”,遂有“南宫山”之称。至清代逐渐演变成佛教圣地。在中国的传统上,有时候佛家、道家是不分的,南宫山上供奉着高僧弘一达慈和法众达鉴的真身,也是两位当地著名的修行者。
南宫山属于巴山山系的化龙山支脉,巴山全部的钟灵毓秀尽收于此。平日里的南宫山也似泼墨山水画一般,徜徉在仙山云海之中。春花烂漫,夏日松涛,金秋红叶,冬日白雪,南宫山的一年四季各不一样,就连一日中不同的时辰也会风起云涌,起不同变化。
当然南宫山的景色在安康并不少见,如果说南宫山就一个金顶可看,你还愿意花一整天时间来爬一座山吗?那么金顶有多好看呢?我在前往岚皋县的班车上,碰到一个岚皋县城里的农民,他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他在金顶上靠给游客拍到此一游的照片谋生。为了做一个图册展示,他拍摄了五张金顶日出的照片,没想到一日被一位上海的老摄影师瞧见,出两万元的高价买走了五张底片。他至今也没弄明白,究竟金顶日出的照片有多大的魅力,只记得那个上海人说:“摄影师一辈子能拍到这样的照片足矣!”
在没上金顶前,我对他的话半信半疑,爬山是个漫长的过程,道路年久失修,因为时间关系我一度准备放弃。但当东方鱼肚白色被嫣红所浸润,太阳从五彩斑斓的云彩中夺目而出,精疲力竭的你也会如初升之旭日,感觉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