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当中,建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及时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显现出企业施工管理的必然性,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业的市场竞争异常剧烈。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确定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力,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主装备不断先进,技术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安全认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3.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严格施工进度
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书中的义务;要经常与供货厂商、分包单位保持沟通;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時交涉或提出索赔。
2.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和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3.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4.施工中严把管理关
要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让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5.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比较多,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施工现场和投标合同的需要,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
(1)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职责。首先是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
(2)注重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进入施工后期,整个建筑工程形象已经完成,这时切不可松气,特别是机电安装调试阶段,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首先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要注意建筑工程的清扫与打压。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
6.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要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情况等因素,按规定配置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要进行日常检查,结合工程和季节性特点,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或增加。通过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发现施工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质量起保证作用,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策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等搞好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搞好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管理策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山西建筑》,2007年第19期。
[2]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广东建材》,2009年第6期。
[3]黄桂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的探讨》,《广东建材》,2007年第3期。
摘要:在建筑施工当中,建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及时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显现出企业施工管理的必然性,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业的市场竞争异常剧烈。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确定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力,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主装备不断先进,技术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安全认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3.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
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严格施工进度
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书中的义务;要经常与供货厂商、分包单位保持沟通;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時交涉或提出索赔。
2.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和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3.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4.施工中严把管理关
要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让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5.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比较多,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根据施工现场和投标合同的需要,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
(1)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职责。首先是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
(2)注重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进入施工后期,整个建筑工程形象已经完成,这时切不可松气,特别是机电安装调试阶段,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首先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要注意建筑工程的清扫与打压。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
6.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要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根据工程规模、工程情况等因素,按规定配置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要进行日常检查,结合工程和季节性特点,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或增加。通过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发现施工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质量起保证作用,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策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等搞好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搞好建筑工程项目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管理策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施工单位要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拓展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山西建筑》,2007年第19期。
[2]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广东建材》,2009年第6期。
[3]黄桂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的探讨》,《广东建材》,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