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我们在努力缩短和世界的距离,缩短和世博的距离。三年后,当天边的“彩云”抵我们的身旁,世界将会看见一幅盛世美景。然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所有的人都在直面世博的挑战,为盛世美景的出现而努力。
新闻背景
历史,在深情地凝视这一天:2007年8月5日。这一天,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
“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上海市民用最美好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庆祝迎世博倒计时1000天。
世博会倒计时1000天前夕,8月4日,申城街头就拉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瞿溪路上,新落成的“世博宣传一条街”与社区居民正式见面,次日,500多名孩子手握五彩画笔,在一块巨型长卷上描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景,铁路新客站上海南广场,万人瞩目,这里正在举行“世博进站区,打造世博陆上迎宾大厅”世博倒计时庆祝活动,来自铁路、公交、长途客运、地铁、城管以及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代表表示,“抓服务规范,完善公共管理,将上海站地区打造成为和谐、温馨的乐园,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午12点,一档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全国八家电台联办的特别节目“世博进行时”正式开播,同步报道上海世博会最新进展同日,由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上海世博会宣讲团成立、“迎世博,学双语”,上海百万职工学双语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16支首批创建世博工程建设创新型青年突击队发布《“和城市同发展,为世博献青春”上海职业青年岗位建功共同行动宣言》、“青春世博”——上海职业青年岗位建功行动启动。
2007年8月5日,阳光洒满申城,上海世博会宣传月(周)和“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大型巡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揭幕。一个全面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世博会156年历史的展览,开始由上海推向中国各地。
世博,离我们不再遥远;世博,对于中国民众也不再是一个陌生概念。人们在关注,社会在关注,请历史记住这一天;2007年8月5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000天,这一天上海世博会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记者视点
世博走过了156年
1851年,多雾的泰晤士河畔。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此举,意义非凡。正如睿智的学者所说,人类从“蹒跚学步”到“能走会唱”,经历了漫长岁月,世界面貌出现的一系列嬗变,正在把现代文明进化的速率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经过156年的“进化”,世博会已从泰晤士畔的“水晶宫”走向世界各国,演绎成为人类社会的“文明盛典”,而伴随着每一届世博会的幕起幕落,人类社会的文明触角也总是在不断前伸。毫无疑问,156年的风雨历程,早已经将世博会锻造成了集中展示世界新发明、新创造,新智慧的一个瑰丽平台。
历史,在我们的记忆中一页页翻过:1876年费城世博会,刚刚问世的电报机,在参观者的惊奇目光中一露峥嵘;1878年巴黎世博会,电话机登台亮相;1904年路易斯世博会、1939年纽约世博会,相继出现的无线电、电视机等新技术更是展开了人类社会瞭望科学圣殿的眼力。
科学之光,照亮了人类社会的进化速率,是世博会这个无以伦比的瑰丽平台,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诸如电报机、电话机、留声机、电灯、汽车,乃至热狗、汉堡包、冰激凌等新发明、新产品,从人类思维的屏幕上诞生后,几乎都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亮相,并且借助这个平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千百万家庭。
科学,在这个平台上展尔;文明,在这个平台上传承,今天的世博会,越来越使人们感受到了新生活的科学奇光。
从泰晤士河畔的英国伦敦,到黄浦江畔的中围上海,世博走过了156年,历史将要在时空的转换中被续写:2010年5月1日。这一天,正是上海世博会拉开大幕的一天。
世博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中国,与世博有缘。历史不会遗忘:1982年,中国重返世博会。1993年,中国成为BIE的第46个成员国。此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参加了11次各类世博会,1999年首次主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消息传来,万众踊跃,举国欢腾。为了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央政府领导下,上海世博会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2004年11月8日,闵行区浦江镇、浦东新区三林镇的世博家国建设工地上,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别打下的第一桩,上海世博居民房屋安置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05年4月27日,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同年6月,国际展览局对中国递交的注册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上海世博会组织力量对国际展览局提出的166个问题进行修改,2005年12月1日,国际展览局通过中国递交的注册报告;2007年1月17日,上海世博会向全球征集吉祥物,不到半年时间,共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应征作品26655件;2007年5月23日,乌克兰成为第一个参加上海世博会的签约国;2007年8月8日,厄瓜多尔签约。至此,已有15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约,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者。
作为国家项目,由中国主办,上海承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起了中国各地民众的关注,为将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各地民众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更是成为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市的共识。
2007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街头巷尾,热气腾腾,一个“关注世博,支持世博,参与世博,迎接世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盛夏,近十万建设者头顶烈日,冒着高温,挥汗奋战在建设工地,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确保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年内通车,2号线东延伸、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北段、13号线世博段等七条在建轨交线全面铺开,确保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通车,届时,上海的轨交线将从2006年底的140公里,增至400公里,上海将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
2007年8月4日,位于世博园区中心地带、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的世博轴大道土方开挖,计划于2009年底竣工。这条大型通道,将要连接起园区最大的出入口和黄浦江畔的庆典广场,承担起20%客流量的进出。
世博园区原有1.8万户居民,现已搬迁安置完毕,随着270多家需搬迁单位今年底的全部撤离,园区土地将全部腾清,越江隧道等与世博会配套的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世博园区的运营规划,也都在按总体规划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展开。
2007年6月1日开始,上海对周长大约100公里的 外环线以内区域全天候禁止机动车、助动车和电动自行车鸣号,确保为世博会提供一个安详的外部环境。
“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盛景,正在人们的心头一笔一笔描绘,一切都将转换成现实,当美丽的鲜花布满上海的街头巷尾,当璀璨的焰火绽放在申城的夜空,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民众翘望申城夜幕下的世博园区,历史将为之动情,它的目光将定格在2010年的一天——5月1日。
是商机,更是挑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是上海世博会展期,时间6个月。据预测,上海世博会会展期间有望接纳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其中1/3左右的参观者来自长三角,1/3左右的参观者将顺访上海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有人戏言,世博会期间,如若每人每天消耗一瓶矿泉水,日均50万人次的消耗量就是50万瓶,如若每人每天消耗两瓶,那就是100万瓶的天文数字了,光是丢弃的矿泉水瓶,就足可堆成一座小山!
餐饮业无疑是世博最直接的受益者。世博期间,园区每天有数十万参观者需要用餐,人们大都喜欢快捷、方便、安全、卫生的就餐方式,这对于消耗量最大的中餐业来说,不能不说是难得的机遇,有消息称,上海的餐饮业为了满足参观者需要,打算推出一系列具有园区特色的中式套餐。
世博对于拉动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显然也不容小觑。据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一位专职官员透露,世博期间,上海宾馆的床位缺口数为20万张,但按照目前情况,上海不宜更多单独建造宾馆、酒店,而是要拓宽合作渠道,与江苏、浙江联手,充分运用城际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发挥毗邻上海的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的功能,这样,给长三角地区也带来了商机,这些城市的宾馆业和餐饮业将分享到世博带来的效应。
世博的展期长,场馆多,参观群体庞大,无论是餐饮业、宾馆业,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餐饮、宾馆客房服务以及涉外服务等对于中高级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目前更是捉襟见肘,这给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都带来了活力,甚至,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因其线路延伸、站点设置,与之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服务设施也必须进一步规模放大,轨道经济由此应运而生。
显然,世博经济的乘数效应是令人感到兴奋的,其蕴涵的巨大商机也是足于让中国的商家、企业家们和国内、国际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的。
不过,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对于世博园区乃至上海的承载能力,将是一次极具挑战意味的考验。
上海的城市交通将首当其冲。20年前,“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情景历历在目,其拥挤程度令人难忘。
1987年至1993年,上海在这六年间的机动车拥有量由17.6万辆骤然增至32万辆,自行车的拥有量由560万辆增至730万辆,人均道路却只有2平方米,车行其上,一如蜗牛爬行,平均车速每小时14公里,主要路段的平均车速甚至只有每小时7公里!
1863年,一条不太长的地下铁道线出现在英国,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线,100多年后,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0年1月19日开工,经过近20年建设,上海的地下深处,已经有了好多条地铁,更兼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越江隧道、高速公路、内外环线的先后建成使用,上海的交通显然改善不少,然而,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对于上海,压力不轻。
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庞大的参观人群在185天的展期集中涌向各个场馆,日均8万人,造成长时间排队,看来,要解决长时间排队问题,已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办博难题,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远高于爱知世博会,约为其四五倍,如何进行预约服务,如何加强客流引导,是一个亟待探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一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世博会的客流引导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8个陆上入口,6个水上上船点,很难预料客流流向。怎样使客流平均到达各个场馆是组织者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知不足而后行,相关举措频频出台,“对症下药”。对于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世博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有专家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面向全球举办一个“网上世博会”,信息技术的展示显然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7年7月28日,上海举行2007世博信息化研讨会,与会专家纷纷献计献策,金点子汇集,可说是一次科学办博的“热身”。会上透露,上海的“能工巧匠”将凭借高科技伟力,为世界打造“智能世博”。比如,将虚拟的机器人打造成参观者的“贴身秘书”,帮助安排住宿,利用三维技术制造一种全景导航系统,作为参观者的“随行导游”,畅游世博。可以预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化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
庞大的客流量也在考验上海的出入境的验放速度和科学办事的效率。日前,据来自上海浦东机场的信息,2007年上半年从该机场出入境的人次为820多万,其中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旅客占进出上海的外籍旅客的前四位,创下机场开航以来的历史新高,由于措施得当,边检站检查一名旅客平均只用了45秒不到,有效地改善了客流高峰时段的口岸拥挤状况。凡此种种,为破解诸如排队等世博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现实在丈量我们与世博的距离
一座城市的科学化、现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考量这座城市能不能将世博会办得成功、精彩和难忘的重要元素,但并非是考量的全部。
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之际,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体采访时说,上海在整个筹备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将对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这将折射在上海市民的生活行为规范和思想理念意识中。而培养一个道德健全、文化高尚的市民群体,正是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基本内容和最高的追求。
现实,在丈量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世博园区的接待能力,同时也在丈量我们的科学素养程度,丈量我们每一位上海市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其间的落差不仅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两者间的差距,尤其意识到国民科学素养和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一位副秘书长在主流媒体上著文说,对于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的理解,“我们与美国相比相差4.6个百分点,与欧盟相比相差6.9个百分点。”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我国公众与美国公众的总体水平相差10.7个百分点,与欧盟相差6.3个百分点。—而在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上,“我国公众与美国相差24.5个百分点,与欧盟相差4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指标目前还排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后面。我国公众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与发达国家有没有差距?尽管专家没有引经据典,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若干“细节”,却在时时提醒我们,城市的文明与进步,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离不开每一位社会公众自身文明素质的提升。
当城市文明的标杆在我们面前竖起,我们却不难发现,离开文明的高度,我们依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就会经意或不经意地跃入我们的眼帘。以上海闸北为例,被誉为上海陆上大门的上海新客站天天在迎来送往,旅客一走出上海站,所见所闻,留下的就是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近年来,由于城管加强了执法力度,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上海一些地区,违章搭建现象也还存在,在有的地方甚至还十分严重,最近几年,上海闸北拆除的各类违章建筑达100多万平方米,高居上海中心城区之首,但旧的违章建筑刚刚拆除,新的却又不断地冒了出来,这样的景观实际上并非上海一个城区独有。类似顽症在街头、地铁等也几乎随处可见可闻。比如让人深感头疼的小广告,犹如牛皮癣一样,玷污着城市的肌肤。有人深恶痛绝地惊叹,如今上海街头小广告之多,简直让人身陷重围,只要在街上行走,冷不防就会伸过来一只手。往你怀里塞上一张小广告,要躲都躲不了,还有像沿街设摊叫卖、乞讨等现象,也总是屡禁屡现,在相当程度上侵蚀着上海的城市形象。
当天边的“彩云”飞抵我们的身旁
上海的服务水平如何?前些时候,出现在正大广场的一个镜头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反思在人群密集的正大广场北门候车站,居然10多分钟都等不到一辆出租车!更有读者投书报章,班机因故延误起飞,多名日本客人居然一连好多天被“冻结”在机场宾馆,无人搭理!另据调查,上海有九成商务楼空气污染严重,主因竟是中央空调缺乏维护清洗!这些城市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上海的服务水平尚待向更高的层次努力。
目前,上海服务业的“短腿”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借世博之力,一个加速内生性服务产业,改善服务业结构,加大服务行业的联动,并且以此盘活上海的整个服务产业,促进上海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正在我们的面前出现。
天边的“彩云”正在向着我们靠近,三年之后,上海世博会将给我们带来一份什么样的惊喜?迎接世博挑战,直面世博挑战,中国在行动,上海在行动!
一幅气势恢弘的盛世美景很快就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闻背景
历史,在深情地凝视这一天:2007年8月5日。这一天,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
“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上海市民用最美好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庆祝迎世博倒计时1000天。
世博会倒计时1000天前夕,8月4日,申城街头就拉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瞿溪路上,新落成的“世博宣传一条街”与社区居民正式见面,次日,500多名孩子手握五彩画笔,在一块巨型长卷上描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景,铁路新客站上海南广场,万人瞩目,这里正在举行“世博进站区,打造世博陆上迎宾大厅”世博倒计时庆祝活动,来自铁路、公交、长途客运、地铁、城管以及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代表表示,“抓服务规范,完善公共管理,将上海站地区打造成为和谐、温馨的乐园,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午12点,一档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全国八家电台联办的特别节目“世博进行时”正式开播,同步报道上海世博会最新进展同日,由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上海世博会宣讲团成立、“迎世博,学双语”,上海百万职工学双语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16支首批创建世博工程建设创新型青年突击队发布《“和城市同发展,为世博献青春”上海职业青年岗位建功共同行动宣言》、“青春世博”——上海职业青年岗位建功行动启动。
2007年8月5日,阳光洒满申城,上海世博会宣传月(周)和“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大型巡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揭幕。一个全面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世博会156年历史的展览,开始由上海推向中国各地。
世博,离我们不再遥远;世博,对于中国民众也不再是一个陌生概念。人们在关注,社会在关注,请历史记住这一天;2007年8月5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000天,这一天上海世博会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记者视点
世博走过了156年
1851年,多雾的泰晤士河畔。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此举,意义非凡。正如睿智的学者所说,人类从“蹒跚学步”到“能走会唱”,经历了漫长岁月,世界面貌出现的一系列嬗变,正在把现代文明进化的速率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经过156年的“进化”,世博会已从泰晤士畔的“水晶宫”走向世界各国,演绎成为人类社会的“文明盛典”,而伴随着每一届世博会的幕起幕落,人类社会的文明触角也总是在不断前伸。毫无疑问,156年的风雨历程,早已经将世博会锻造成了集中展示世界新发明、新创造,新智慧的一个瑰丽平台。
历史,在我们的记忆中一页页翻过:1876年费城世博会,刚刚问世的电报机,在参观者的惊奇目光中一露峥嵘;1878年巴黎世博会,电话机登台亮相;1904年路易斯世博会、1939年纽约世博会,相继出现的无线电、电视机等新技术更是展开了人类社会瞭望科学圣殿的眼力。
科学之光,照亮了人类社会的进化速率,是世博会这个无以伦比的瑰丽平台,见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诸如电报机、电话机、留声机、电灯、汽车,乃至热狗、汉堡包、冰激凌等新发明、新产品,从人类思维的屏幕上诞生后,几乎都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亮相,并且借助这个平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千百万家庭。
科学,在这个平台上展尔;文明,在这个平台上传承,今天的世博会,越来越使人们感受到了新生活的科学奇光。
从泰晤士河畔的英国伦敦,到黄浦江畔的中围上海,世博走过了156年,历史将要在时空的转换中被续写:2010年5月1日。这一天,正是上海世博会拉开大幕的一天。
世博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中国,与世博有缘。历史不会遗忘:1982年,中国重返世博会。1993年,中国成为BIE的第46个成员国。此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参加了11次各类世博会,1999年首次主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消息传来,万众踊跃,举国欢腾。为了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央政府领导下,上海世博会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2004年11月8日,闵行区浦江镇、浦东新区三林镇的世博家国建设工地上,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分别打下的第一桩,上海世博居民房屋安置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05年4月27日,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同年6月,国际展览局对中国递交的注册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上海世博会组织力量对国际展览局提出的166个问题进行修改,2005年12月1日,国际展览局通过中国递交的注册报告;2007年1月17日,上海世博会向全球征集吉祥物,不到半年时间,共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应征作品26655件;2007年5月23日,乌克兰成为第一个参加上海世博会的签约国;2007年8月8日,厄瓜多尔签约。至此,已有15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约,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者。
作为国家项目,由中国主办,上海承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起了中国各地民众的关注,为将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各地民众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更是成为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市的共识。
2007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街头巷尾,热气腾腾,一个“关注世博,支持世博,参与世博,迎接世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盛夏,近十万建设者头顶烈日,冒着高温,挥汗奋战在建设工地,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确保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年内通车,2号线东延伸、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北段、13号线世博段等七条在建轨交线全面铺开,确保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通车,届时,上海的轨交线将从2006年底的140公里,增至400公里,上海将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之一。
2007年8月4日,位于世博园区中心地带、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的世博轴大道土方开挖,计划于2009年底竣工。这条大型通道,将要连接起园区最大的出入口和黄浦江畔的庆典广场,承担起20%客流量的进出。
世博园区原有1.8万户居民,现已搬迁安置完毕,随着270多家需搬迁单位今年底的全部撤离,园区土地将全部腾清,越江隧道等与世博会配套的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世博园区的运营规划,也都在按总体规划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展开。
2007年6月1日开始,上海对周长大约100公里的 外环线以内区域全天候禁止机动车、助动车和电动自行车鸣号,确保为世博会提供一个安详的外部环境。
“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盛景,正在人们的心头一笔一笔描绘,一切都将转换成现实,当美丽的鲜花布满上海的街头巷尾,当璀璨的焰火绽放在申城的夜空,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民众翘望申城夜幕下的世博园区,历史将为之动情,它的目光将定格在2010年的一天——5月1日。
是商机,更是挑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是上海世博会展期,时间6个月。据预测,上海世博会会展期间有望接纳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其中1/3左右的参观者来自长三角,1/3左右的参观者将顺访上海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有人戏言,世博会期间,如若每人每天消耗一瓶矿泉水,日均50万人次的消耗量就是50万瓶,如若每人每天消耗两瓶,那就是100万瓶的天文数字了,光是丢弃的矿泉水瓶,就足可堆成一座小山!
餐饮业无疑是世博最直接的受益者。世博期间,园区每天有数十万参观者需要用餐,人们大都喜欢快捷、方便、安全、卫生的就餐方式,这对于消耗量最大的中餐业来说,不能不说是难得的机遇,有消息称,上海的餐饮业为了满足参观者需要,打算推出一系列具有园区特色的中式套餐。
世博对于拉动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消费,显然也不容小觑。据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一位专职官员透露,世博期间,上海宾馆的床位缺口数为20万张,但按照目前情况,上海不宜更多单独建造宾馆、酒店,而是要拓宽合作渠道,与江苏、浙江联手,充分运用城际间的快速交通网络,发挥毗邻上海的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的功能,这样,给长三角地区也带来了商机,这些城市的宾馆业和餐饮业将分享到世博带来的效应。
世博的展期长,场馆多,参观群体庞大,无论是餐饮业、宾馆业,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餐饮、宾馆客房服务以及涉外服务等对于中高级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目前更是捉襟见肘,这给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都带来了活力,甚至,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因其线路延伸、站点设置,与之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服务设施也必须进一步规模放大,轨道经济由此应运而生。
显然,世博经济的乘数效应是令人感到兴奋的,其蕴涵的巨大商机也是足于让中国的商家、企业家们和国内、国际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的。
不过,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对于世博园区乃至上海的承载能力,将是一次极具挑战意味的考验。
上海的城市交通将首当其冲。20年前,“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情景历历在目,其拥挤程度令人难忘。
1987年至1993年,上海在这六年间的机动车拥有量由17.6万辆骤然增至32万辆,自行车的拥有量由560万辆增至730万辆,人均道路却只有2平方米,车行其上,一如蜗牛爬行,平均车速每小时14公里,主要路段的平均车速甚至只有每小时7公里!
1863年,一条不太长的地下铁道线出现在英国,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线,100多年后,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0年1月19日开工,经过近20年建设,上海的地下深处,已经有了好多条地铁,更兼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越江隧道、高速公路、内外环线的先后建成使用,上海的交通显然改善不少,然而,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者,对于上海,压力不轻。
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庞大的参观人群在185天的展期集中涌向各个场馆,日均8万人,造成长时间排队,看来,要解决长时间排队问题,已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办博难题,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远高于爱知世博会,约为其四五倍,如何进行预约服务,如何加强客流引导,是一个亟待探讨和研究的现实课题,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一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世博会的客流引导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8个陆上入口,6个水上上船点,很难预料客流流向。怎样使客流平均到达各个场馆是组织者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知不足而后行,相关举措频频出台,“对症下药”。对于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世博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有专家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面向全球举办一个“网上世博会”,信息技术的展示显然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7年7月28日,上海举行2007世博信息化研讨会,与会专家纷纷献计献策,金点子汇集,可说是一次科学办博的“热身”。会上透露,上海的“能工巧匠”将凭借高科技伟力,为世界打造“智能世博”。比如,将虚拟的机器人打造成参观者的“贴身秘书”,帮助安排住宿,利用三维技术制造一种全景导航系统,作为参观者的“随行导游”,畅游世博。可以预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信息化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
庞大的客流量也在考验上海的出入境的验放速度和科学办事的效率。日前,据来自上海浦东机场的信息,2007年上半年从该机场出入境的人次为820多万,其中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旅客占进出上海的外籍旅客的前四位,创下机场开航以来的历史新高,由于措施得当,边检站检查一名旅客平均只用了45秒不到,有效地改善了客流高峰时段的口岸拥挤状况。凡此种种,为破解诸如排队等世博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现实在丈量我们与世博的距离
一座城市的科学化、现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考量这座城市能不能将世博会办得成功、精彩和难忘的重要元素,但并非是考量的全部。
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之际,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体采访时说,上海在整个筹备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将对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这将折射在上海市民的生活行为规范和思想理念意识中。而培养一个道德健全、文化高尚的市民群体,正是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基本内容和最高的追求。
现实,在丈量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世博园区的接待能力,同时也在丈量我们的科学素养程度,丈量我们每一位上海市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其间的落差不仅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两者间的差距,尤其意识到国民科学素养和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一位副秘书长在主流媒体上著文说,对于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的理解,“我们与美国相比相差4.6个百分点,与欧盟相比相差6.9个百分点。”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我国公众与美国公众的总体水平相差10.7个百分点,与欧盟相差6.3个百分点。—而在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上,“我国公众与美国相差24.5个百分点,与欧盟相差4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指标目前还排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后面。我国公众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与发达国家有没有差距?尽管专家没有引经据典,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若干“细节”,却在时时提醒我们,城市的文明与进步,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离不开每一位社会公众自身文明素质的提升。
当城市文明的标杆在我们面前竖起,我们却不难发现,离开文明的高度,我们依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要稍稍留意,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就会经意或不经意地跃入我们的眼帘。以上海闸北为例,被誉为上海陆上大门的上海新客站天天在迎来送往,旅客一走出上海站,所见所闻,留下的就是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近年来,由于城管加强了执法力度,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上海一些地区,违章搭建现象也还存在,在有的地方甚至还十分严重,最近几年,上海闸北拆除的各类违章建筑达100多万平方米,高居上海中心城区之首,但旧的违章建筑刚刚拆除,新的却又不断地冒了出来,这样的景观实际上并非上海一个城区独有。类似顽症在街头、地铁等也几乎随处可见可闻。比如让人深感头疼的小广告,犹如牛皮癣一样,玷污着城市的肌肤。有人深恶痛绝地惊叹,如今上海街头小广告之多,简直让人身陷重围,只要在街上行走,冷不防就会伸过来一只手。往你怀里塞上一张小广告,要躲都躲不了,还有像沿街设摊叫卖、乞讨等现象,也总是屡禁屡现,在相当程度上侵蚀着上海的城市形象。
当天边的“彩云”飞抵我们的身旁
上海的服务水平如何?前些时候,出现在正大广场的一个镜头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反思在人群密集的正大广场北门候车站,居然10多分钟都等不到一辆出租车!更有读者投书报章,班机因故延误起飞,多名日本客人居然一连好多天被“冻结”在机场宾馆,无人搭理!另据调查,上海有九成商务楼空气污染严重,主因竟是中央空调缺乏维护清洗!这些城市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上海的服务水平尚待向更高的层次努力。
目前,上海服务业的“短腿”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借世博之力,一个加速内生性服务产业,改善服务业结构,加大服务行业的联动,并且以此盘活上海的整个服务产业,促进上海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正在我们的面前出现。
天边的“彩云”正在向着我们靠近,三年之后,上海世博会将给我们带来一份什么样的惊喜?迎接世博挑战,直面世博挑战,中国在行动,上海在行动!
一幅气势恢弘的盛世美景很快就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