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及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主义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何导入新课会对课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当代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认为:教师是从事点化人之生命的教育活动的责任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过程,师生是协同依存、交互反馈的合作共生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融入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视频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2-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落实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新课标也强调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影视资料具有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多样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它作为历史课堂的辅助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生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提升学科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适时、恰当的运用影视资料组织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探究意识
  在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和甲骨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看《隋唐英雄演义》中剪辑的裴文庆殿前为隋炀帝力举青铜宝鼎的片段,当看到裴文庆举起巨大的青铜宝鼎时,学生为裴文庆的神力而惊叹,也直观感受到鼎的厚重大气。有学生就问“这是什么电视?举起的这件宝物是什么?它是怎样制成的?”水到渠成导入新课。在九年级上册讲“明治维新”时,截取了《大国崛起》中日本崛起的片头简介,片中问道:“是什么原因让曾是西方列强侵略对象的日本,蜕变跻身为海洋大国的行列”时,学生从对世界大国崛起的好奇心,进而转移到对日本强大原因的探寻愿望,学生的兴趣被点燃,思维被激活,整节课的学习,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实效。
  二、运用视频学习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对历史史事进行理性认识,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从而提升历史理解的能力
  在学习《西安事变》时,我截取了《西安事变》纪录片中和电视剧中的相关内容片段,通过观看学习,学生们更加清晰的了解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也对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一二九运动等相关史实有所了解,能够清楚的讲述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能设身处地认识中共在解决西安事变上的态度,加深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的理解。
  三、利用视频资源,再现历史,形成历史的价值观
  让学生从贴近历史真实的资源中,去感知历史。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剪辑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纪录片中的一些镜头,让学生看到战士在泥泞中负重前行、在硝烟中丧失宝贵生命,在肉搏战中白刃见血、尸横遍野、痛苦呻吟的一幕幕场景,再看到被战争破坏损毁的残垣断壁、弹痕残迹,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更加深入的理解战争的破坏性和伤害性,“痛恨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油然而生,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和平,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先进军事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体会科技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斯大林模式时,观看苏联二三十年代经济发展繁荣的景象,以及八九十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斯大林模式,从而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个辩证客观的认识。
  四、利用视频资料,走近历史,引起情感共鸣,传承家国情怀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也可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课外知识来诠释课程内容。例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先进文化和著名人物时,常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以及动画片《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内容,这样历史就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优秀品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通过实践,用视频导入收获颇多。教师免去了更多的枯燥无味的对历史的解说,直观形象的历史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为轻松和愉快,记忆更深刻。在《科学技术的成就》时,在新课导入中截取了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的影视资料,原子弹的爆炸、东方红一号成功、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等,学生们在当堂要完成的学案中都能够准确的完成,形象记忆更有利于保持和利用。我们的身边处处是教学资源,如果能够把这样一个个零散的片段融合起来,那么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实践中视频导入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多学科交叉融合更有有利于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我们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破碎的、片面的,如何利用一些直观影像视频使各个学科之间重新建立起应有的联系,重建合作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扩大视域与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努力。视频资料引入历史教学中,它与传统的课堂有了很大的不同,老师讲解的少了许多,学生们活跃了许多,如何驾驭好这樣课堂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
  “教无定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必须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使我们的教学始终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多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根据实测数据和有关调查资料,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迭部县生态系统碳储量丰富,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0.2%。
分析了百叶窗帘织物的技术参数设计和织制特点,对现有织样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完成了样布的试织.在参考来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大部分织物技术参数,对织物中组织2、3部分纬纱捻度、纬纱
目的:分析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以及控制性升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
【摘 要】推行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学要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符合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化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47-02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
摘要森林生态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森林生态学课程在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森林生态学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对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教材的选择、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的强化,近年来课程设计注重跟踪学科前沿,将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得森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
【摘要】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戏曲教学旨在让学生走进戏曲,发现中国戏曲艺术之美,进而传承戏曲艺术的精髓。笔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参与戏曲学习,走近戏曲、感受戏曲、理解戏曲,最终使中国戏曲文化在学生们的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和方法,还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情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等,从而使他们真正爱上音乐课程。现本文就从音乐欣赏教学、歌唱形式和合唱训练等三个方面入手,就提高初中合唱教学效果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音乐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 合唱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我国邮轮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发展,在专业建设进程中,将专业教学和“优质化”课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广泛提及和高度重视,成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为促进科学选才,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2014年我国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此方案的颁布,旨在以招生制度的优化促进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也致
【摘要】国学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文化。因此,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教育备受关注。本文以朝阳一校为例,从环境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简单的梳理和剖析,并对国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读经典国学,提升修养,外树形象,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小学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以及传承国学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国学 环境 人文素养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