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将200例门诊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90。,观察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观察两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情况。结果两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采血时溶血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血标本溶血率。
关键词:真空采血法;血液标本;溶血
真空采血法是指利用真空负压的原理,自动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的采血技术,因可以一次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既减少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又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中血液标本溶血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诊断和治疗,还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1]。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采血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作者通过改变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使针体倾斜、针头贴近管壁,血液沿着管壁流入负压管,避免因注入血液速度过快冲击管底而致标本溶血。作者将200例门诊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双号患者为对照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90。,观察两组患者血标本发生溶血现象的差异,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6-80岁。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0-78岁。两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的5ml一次性负压储血管和0.7mm×41.0mm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抽血的操作均由同1名护理人员执行。
1.2方法两组患者采血部位均选择肘部浅静脉,嘱患者握拳,与皮肤呈20度,从静脉血管上方或侧方进针,穿刺成功,连接针头与负压储血管,直至所需标本量。对照组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90。,静脉血由储血管中央自由快速落入管壁或管底;观察组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旋转针头,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缓缓流入底部。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情况。溶血的判断以Lowe等[2]制订的标准判断溶血情况。轻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1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粉红色;中度溶血:血清血红蛋f12000—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紫红色;重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红色或深红色。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溶血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溶血情况比较[n(%)]
组别 n 溶血 未溶血 P
观察组 100 1(1%) 99(99%) <0.05
对照组 100 5(5%) 95(95%)
3讨论
3.1减少标本溶血的理论依据经临床观察,发现采血管内负压很大,对照组采血时采血针末端垂直插入负压采血管内,静脉血进入储血管后不与管壁接触,而是从管中央直接自由冲入管底,没有局部阻力,因此血液到达瓶底时,动能较大,冲击所释放的能量容易导致红细胞被强烈的震荡而破裂溶血[3]。观察组采血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旋转针头,血液即可沿管壁流动,造成较大的沿程阻力,血液到达瓶底时,速度很低,动能较小,对血细胞的破坏作用小,因此标本溶血明显减少。
3.2减少标本溶血的临床意义血液检验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标本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直接相关[4]。因为血清与红细胞中很多物质含量不同,溶血后这些物质就释放到血清中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当标本溶血时测定血钾,红细胞被破坏后大量的钾离子释放出来,造成血清钾离子的假性高值等。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故此规范采集血标本避免血标本溶血是提高临床诊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3.3减少标本溶血的社会意义 新法采血能减少因标本溶血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液的浪费,提高采血项目的准确率,严把检验质量的第一关卡,也杜绝了因操做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包益平,刘春荣.静脉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3531.
[2]LoweG,StikeR,PollackM,et al.Nursing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echniques and hemolgsis rate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analgsis of venipuncture versus intravenous catheter collection techniques[J].J Emerg Nurs.2008.34(1):26-32
[3]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851.
[4]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613-614.
关键词:真空采血法;血液标本;溶血
真空采血法是指利用真空负压的原理,自动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的采血技术,因可以一次采集多管血液标本,既减少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又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中血液标本溶血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诊断和治疗,还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1]。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采血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作者通过改变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使针体倾斜、针头贴近管壁,血液沿着管壁流入负压管,避免因注入血液速度过快冲击管底而致标本溶血。作者将200例门诊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双号患者为对照组,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90。,观察两组患者血标本发生溶血现象的差异,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6-80岁。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0-78岁。两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的5ml一次性负压储血管和0.7mm×41.0mm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抽血的操作均由同1名护理人员执行。
1.2方法两组患者采血部位均选择肘部浅静脉,嘱患者握拳,与皮肤呈20度,从静脉血管上方或侧方进针,穿刺成功,连接针头与负压储血管,直至所需标本量。对照组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90。,静脉血由储血管中央自由快速落入管壁或管底;观察组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旋转针头,使针尖斜面紧贴储血管内壁缓缓流入底部。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情况。溶血的判断以Lowe等[2]制订的标准判断溶血情况。轻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1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粉红色;中度溶血:血清血红蛋f12000—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紫红色;重度溶血:血清血红蛋白>3000mg/L,离心后血清为红色或深红色。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溶血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溶血情况比较[n(%)]
组别 n 溶血 未溶血 P
观察组 100 1(1%) 99(99%) <0.05
对照组 100 5(5%) 95(95%)
3讨论
3.1减少标本溶血的理论依据经临床观察,发现采血管内负压很大,对照组采血时采血针末端垂直插入负压采血管内,静脉血进入储血管后不与管壁接触,而是从管中央直接自由冲入管底,没有局部阻力,因此血液到达瓶底时,动能较大,冲击所释放的能量容易导致红细胞被强烈的震荡而破裂溶血[3]。观察组采血连接采血针与储血管时,采血针末端针头插入负压采血管的角度为45。,旋转针头,血液即可沿管壁流动,造成较大的沿程阻力,血液到达瓶底时,速度很低,动能较小,对血细胞的破坏作用小,因此标本溶血明显减少。
3.2减少标本溶血的临床意义血液检验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标本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直接相关[4]。因为血清与红细胞中很多物质含量不同,溶血后这些物质就释放到血清中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当标本溶血时测定血钾,红细胞被破坏后大量的钾离子释放出来,造成血清钾离子的假性高值等。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故此规范采集血标本避免血标本溶血是提高临床诊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3.3减少标本溶血的社会意义 新法采血能减少因标本溶血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液的浪费,提高采血项目的准确率,严把检验质量的第一关卡,也杜绝了因操做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包益平,刘春荣.静脉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3531.
[2]LoweG,StikeR,PollackM,et al.Nursing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techniques and hemolgsis rate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analgsis of venipuncture versus intravenous catheter collection techniques[J].J Emerg Nurs.2008.34(1):26-32
[3]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851.
[4]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6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