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要坚持民主反腐、法制反腐,要把反腐败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之中。新形势下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反腐倡廉的执行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 反腐败 经验
  
  60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刚好一个轮回。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9年,是一个甲子,今年是己丑60年。在此,梳理党执政后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对于科学认识和把握反腐败工作的基本规律,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系建设,无疑是大有碑益的。
  
  60年反腐的经验启示
  
  回顾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败工作的历程,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既要高度重视反腐败问题,又要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误区。建国60年的实践以及世界其他政党兴衰的历史证明,腐败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实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实践也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反腐败不能仅凭义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反对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然而,这种形式的政治斗争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象有组织、有纲领的敌对或对立势力之间进行的政治斗争那样,对抗方式公开化,目标明确;并且腐败者没有统一的行动和纲领,其行动具有隐蔽性,这无疑给斗争增加了难度。
  在中国国情下,腐败的滋生有着更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更复杂的社会原因,还具有多样性、顽固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反腐败斗争不可能超越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不是一两个阶段性战役就能解决的,反腐败斗争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坚定反腐倡廉的信心,又要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趋势和基本规律,逐步引向深人;既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注重经常性的反腐工作,不间断地抓下去,更要把阶段性战役与长期斗争结合起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
  辩证地分析腐败问题,把腐败现象同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本身区别开来。历史启示我们,要把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同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本身区别开来。从根本上讲,腐败是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剥削阶级和为其服务的政权机构以来,就出现了腐败现象。当今世界各国都存在腐败现象,只是有多少之分,没有有无之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立刻解决了腐败问题。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党内存在着严重腐败现象,有其非常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原因,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本身带来的,要彻底铲除腐败毒瘤,唯一出路还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腐败滋长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们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空档”。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反腐体制、机制,消除滋长腐败的条件,从源头上杜绝腐败。
  既要相信、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又要坚持民主与法制反腐的正确方向。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不等于群众运动。在社会主义时期,频繁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想,削弱党的领导,混淆政策界限,挫伤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等,造成动机与效果的背离。因此,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不是正确的选择。邓小平认为,中国廉政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人民群众真正拥有选举、监督、弹劾、罢免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利。这指明了坚持民主与法制反腐的正确方向。
  反腐败斗争不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发动群众参与。开展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作为工作方法,仍然需要动员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这就需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动员起来,造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无处藏匿,时时得到应有的监督和必要的惩处。
  总结经验,还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反腐败的根本着力点是改革和改变滋生腐败的体制温床,而不只是处置和惩罚个人。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查处上百个、上千个党员干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也不能使党和政府长久地保持清正廉洁。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有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就能够有章可循;领导者以身作则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监督,也就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既治标更治本。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宪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有足够的权威和效能,每时每刻地发挥作用,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
  反腐败斗争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这个中心。只抓经济建设而忽视廉政建设,必然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的危害;相反,重视廉政建设而忽视了经济建设,就不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尽快地消灭贫穷,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5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一度把廉政建设与抓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甚至等同起来,以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形式进行的廉政建设,实际上冲击、影响了经济建设。在贫穷落后的土壤上和混乱的政治环境下,腐败滋长得更严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率领全党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党的一切工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l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决策。开展反腐败斗争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反腐败斗争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不能背离这个中心;必须融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之中,而不能游离其外。
  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而不能搞“单兵作战”。腐败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具有动态性。当今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腐败,是伴随着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带有转型时期的浓郁特点,即当改革深入到某一领域,而该领域改革不到位、监管没跟上时,该领域往往成为腐败高发领域。这已经成为规律。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所说的:“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之中”,“寓于各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同 改革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把反腐倡廉纳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意味着不是游离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外谈反腐倡廉,而应当融入改革开放事业之中,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就内含着预防腐败的制度设计。比如,在政治领域反腐,就应当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在经济领域反腐,要抓住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斩断权力与市场的直接联系。在文化领域反腐,就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腐的阵地。在社会领域反腐,就要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努力营造一个让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无法藏身的社会环境。
  
  60年反腐探索的新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
  
  从60年的探索中,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主线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系,是在我国体制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的特殊背景下,结合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特殊世情、国情和党情,为解决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开创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格局。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体系的基本宗旨是要建立一个腐败难以产生又易于消除的制度化环境。体系反腐是中国共产党人60年反腐探索的基本成果,比较好地解决了反腐斗争的两大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反什么”和“怎么反”;克服了历史上习惯使用群众运动反腐和带有人治色彩的、单纯靠权力反腐的局限性。
  所谓体系反腐,就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惩治和预防是这一体系的基本功能,基本要义就是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不断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既重视遏制正在发生的腐败现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又注重预防腐败工作,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从而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创造出一个使腐败现象难以产生而一旦产生又易于及时消除的制度化环境。
  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拓展防腐领域,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反腐倡廉体系的整体效能。在当今社会,腐败行为产生的领域是多方面的,防治腐败工作也必须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只有努力拓展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才能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空间。拓展防腐领域,就是要将反腐败工作的范围延伸到过去涉足不多或尚未涉足的领域,更加积极地寻求反腐倡廉的着力点,拓展反腐倡廉的空间,在各个领域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战略屏障。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的变化,拓展反腐倡廉的工作领域,就是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健,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法制;抓住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治理商业贿赂等行为;抓住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2007年第十六届中纪委七次全会提出: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继续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继续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等工作重点。2008年,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0年工作规划》提出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布局,这六个方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六大支撑点。六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地统一于反腐败体系建设之中,只有坚持统筹推进,切实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示范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反腐败体系的整体效能。
  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中国特色反腐体系的逻辑起点。外国一位政治家说过: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说明,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与监督,而绝不能成为掌权者手中为所欲为的工具。权力被扭曲的机会是腐败的源头。腐败行为源于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对腐败代价预测的结合,这一机理模式表现为“腐败动机 腐败代价预测 腐败机会:腐败行为”。从现实来看,不可以将三个因素均视为腐败的源头来同等看待,因为腐败动机与腐败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既非必然的也非直接的,这要诉诸廉政教育所获得的预防效果,只是可以让行为主体在腐败机会形成时释放出内在的抵制力。在某种程度上讲,“腐败动机”是由人的自利本性所派生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腐败代价预测和腐败机会,则是与制度设计的严密性和威慑力紧密关联的,在制度弱化的前提下,具有自利倾向的人在掌握一定权力之后就会产生或强或弱的腐败动机,此时,手中的权力一旦“有机可乘”,而且风险较低,自然就被扭曲而转向谋私活动,产生腐败行为。对官员来说,也是一种持久、自觉而无形的压力,通过这一制度减少权力不正当运行的主客观动力源,并自我加压预防各种诱惑和寻租行为。
  因此,体系反腐的逻辑起点应在于紧扣减少和阻止权力的寻租机会,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权力过于集中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腐败发生风险。为减少腐败滋生机会,需进一步科学配置权力,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深化反腐败工作体制改革,在强化执行力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反腐倡廉任务。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体制,主要是指反腐败机构设置及运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条块分割”——横向上有多个反腐败机构,隶属于党、政、司法等不同的系统;纵向上划分为多个层级,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从而使反腐败的权威和人力资源都过度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及合力作用。
  应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进一步整合反腐败工作机构。具体地说,横向上的整合应以机构合并、职能集中为目标;纵向上除中央层面保持现有格局外,省级以下应实现彻底的垂直,垂直化改革之后,可以设立派出机构,但最好不是和现有的地方政府一一对应,而是分片设立派出机构;通过深化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不断增加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
  执行力是制度的生命。制度建设要坚持具体化、可操作的原则,执行反腐败制度法规,突出细化管理、量化控制和程序化运作,及时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消除制度“盲区”,减少制度“弹性”,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其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强化其对工作职责的理解和实现目标的信心,从而坚定执行的决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信息畅通,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障碍;及时对反腐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加强对工作整体推进过程的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成为一些地方卫视屏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类节目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热议,不少人都认为婚恋交友类节目严重损害了电视广播的形象。广播电视作为大众媒介,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起到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而不能走向追求收视率的极端。  【关键词】媒体 社会责任 婚恋交友 电视节目    当前,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引发了公众和
我把《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当作写不出小说时的灵感催化剂,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所以这本书被我翻得很烂,肯定比外婆送的《圣经》要翻得勤,精装本的书,皮儿都要磨出花来了,我打算买一本备份,因为来我家的窃书贼实在太多,我记性不好又不记仇。  实际上,我最早读到的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并没有收录在这个集子里面,而是在《纽约客》的一本过刊上,在美国的旧书店里一美元买的,那个短篇叫做《克拉克》,它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
远在无锡的表舅公拍来电报,他近期想要来我家小住几天,做几天亲眷。表舅公所不知道的是,两年前我的父亲已经过了辈,坟上冒出新草,草荣草枯也两个年头了。送报员骑着墨绿色的自行车,将电报送到家门口,口里报出的自然是死者的名字。我母亲因此很迟疑地走出来,有点不高兴,以为要么是送报员说错了名字,要么是自己听错了,但还是把那封电报接在手中。  通常来说,任何人的名字在其人死后往往经历三个阶段:起初总是因为怀念经
早晨送丈夫出门的时候,她照例拍了拍他的背,以示送行。拍完后手提起的瞬间,空气中有些亮晶晶的东西。  “那天我们从庭娟的生日派对回家,老公放起音乐,开得很大声。他对我说,我们再舞一曲。我迎接他突然的狂风骤雨,如飓风一样倒立的尖锥,下盘虚无的欣欣然和小臂发力时鼓起的青筋……”她右耳戴着耳机,听自己昨天录完的这段播客,想修改,又想就这么算了。她的播客名叫Desperately Sweet,不過是称颂婚姻
写本学的视野  写本,或称抄本,说简单点就是手抄书。在日语中也有写本、抄本、旧抄本之说,韩语一般也叫笔写本。写本学就是研究手抄书的学问。这里,还有一些情况,算不算写本,就会有不同意见。  首先,是那些还称不上书的单篇手抄文献,其中可能保留某些典籍或古书的佚文、异文,多以残叶、残卷的方式呈现,它们是笔写的,有些是从当时完整的文献中剥离出来的,有些则是零星抄写的,被古人格外珍爱地保存了下来,断编残卷,
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开篇的文字必然是作者经过长期反复的思考而精心结撰出来的,往往寄寓了作者的深意,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因此,阅读一部小说,首先要读懂开篇文字。每篇小说的开头,都值得认真领会和研究。  《红楼梦》的开篇文字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特别引人注目,值得反复玩味。作者为何要将这一妇孺皆知、并不新鲜的故事作为小说开篇?明眼人不难看出,也可以肯定,作者的创作动机必然与“补天”有关。  补
【摘要】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表面化、浅薄化、低俗化”等诸多价值偏移,冲破了原有的新闻理性。而电视公众新闻所倡导的“大受众意识”、“未来意识”、“思想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互动意识”,将成为后民生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走向。  【关键词】民生新闻 电视新闻 新闻价值观     “民生”一词一般解释为:人民的生计。“电视民生新闻”则是倾向于关心和关注
坦白讲,在成为约翰·歐文的读者之前,我甚至有些抵触阅读他的小说。一是因“当代狄更斯”这个封号,让我想起中学时被英语老师强迫阅读狄更斯作品的痛苦回忆。多年之后,即便英文的藩篱不再那么难以逾越,我对狄更斯依然兴趣寥寥,反倒偏爱伊夫林·沃那种充满克制的精炼笔触。况且,狄更斯很多作品的篇幅实在是太长了——看惯了各种现代后现代作家眼花缭乱的文学技法,我可没耐心去读狄更斯“不加料”的厚厚故事书。  另外一个曾
梅峰老师的藏书大多在家里。他的工作室也有书橱,只放着少量的电影书籍,和许多许多酒。  《乡关何处》(野夫)  “在当代中国,用非常中国式的笔记体小说的方法展示中国非常复杂和丰富的社会横切面。而且它饱含情感,这个非常重要,充满了一种艺术家内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野夫念过大学,后来又蹲过监狱,身上有一个社会知识分子的特质,又有一个走江湖人的侠义精神。他是我看了书后特别想见的一个作家,可惜到现在也没见到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假一赔十”侵权现象经常出现,由于人们在对该问题上理解不同,因而现实中对该纠纷的解决也存在不同的结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冲击。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假一赔十”的法律性质。  [关键词]“假一赔十”法律性质 法律效力    2008年10月1吕日,深圳市宝安区法院龙华法庭开庭审理了王先生等3名消費者诉被告深圳市环球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