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微课渐渐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它的应用范围不再仅局限于专业课程,也慢慢拓展到地理等文化课的教学中。它是借助信息化媒体来对受众进行普遍教育的一种形式,微课的出现突破了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使学习正趋于微型化、在线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微课能帮助学生聚焦于单一的知识点,通过观看内容精简的动画和视频来突破疑难点,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学习。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详细阐述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42
引言:
从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乱,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融会贯通。而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在于它凭借自己的趣味性、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知识情景的展现、资源的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别于传统教学单一资源的教学方案、课件,将不常见的地理现象和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应用微课,引导有效预习
高中地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但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性。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对于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还不够。课前预习能为新课讲解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1]。老师制定教学方案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和讲解,可以引入预习微课,在新课开始前播放相关视频能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调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李白《将进酒》中黄河磅礴的气势,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奔流的黄河水还会流回来吗?来引出今天的课题水循环。考虑到水循环有三种类型,可以运用动画演示,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看完动画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天上来”和“奔流入海”是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二、应用微课,演示教学重点
教师在对高中地理的疑难点进行讲解时,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学生单凭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和认知力也无法理解一些不常见的地理现象。这种方式不但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鉴于此,教师可以辅于微课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整合相关课件资源,对于一些重难点和一些需要理解的文字通过可视化的视频和动画展现出来,同时结合学生的疑问在重点阐述。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课时,学生如果只阅读教材,可能无法做到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对于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也无法区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直观展示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使学生能主动观察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老师同时也可以在微课中展现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应用微课,完善知识体系
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教案的设计者,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去选择自己的课程,来形成以自己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微课来对自己的知识点查漏补缺,这是对传统学习的重要补充。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课时,确定核心知识,梳理主干知识,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可以采用树状的发散方式,以自然带为核心要点,从名称、分布规律、显著标志、形成基础来展开,在细化相关知识点,当知识点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借助微课中的视频讲解来了解别人是如何阐述对知识点的理解的,从而加深自己空白内容的记忆,帮助自己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完善知识系统。
四、应用微课,拓展个性化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在现阶段高中地理的学习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步性。并且高中老師在授课时会考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使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展示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利用开放的网络互动系统,让学生可以多次反复观看这部分内容,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来弥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弥补了自己知识的漏洞,也为之后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在线资源,是对传统教学中某一知识点或章节的辅助与拓展,它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视频设计、学生反馈、课后练习等为内容使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以精简、生动的表现方式迎合了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要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同时把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带入到课堂中,进行课堂探究,同时微课也是课外学习内容的延伸和个性化学习的最好工具,学生可以针对难点突破。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创新授课模式,掌握微课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莉.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9,No.338(35):60-60.
[2]安振杰.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8):136-137.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142
引言:
从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乱,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融会贯通。而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在于它凭借自己的趣味性、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知识情景的展现、资源的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别于传统教学单一资源的教学方案、课件,将不常见的地理现象和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应用微课,引导有效预习
高中地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但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性。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对于抽象的知识点理解还不够。课前预习能为新课讲解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1]。老师制定教学方案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和讲解,可以引入预习微课,在新课开始前播放相关视频能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调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李白《将进酒》中黄河磅礴的气势,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奔流的黄河水还会流回来吗?来引出今天的课题水循环。考虑到水循环有三种类型,可以运用动画演示,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看完动画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天上来”和“奔流入海”是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二、应用微课,演示教学重点
教师在对高中地理的疑难点进行讲解时,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学生单凭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和认知力也无法理解一些不常见的地理现象。这种方式不但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鉴于此,教师可以辅于微课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整合相关课件资源,对于一些重难点和一些需要理解的文字通过可视化的视频和动画展现出来,同时结合学生的疑问在重点阐述。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课时,学生如果只阅读教材,可能无法做到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对于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也无法区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直观展示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使学生能主动观察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老师同时也可以在微课中展现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应用微课,完善知识体系
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教案的设计者,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去选择自己的课程,来形成以自己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微课来对自己的知识点查漏补缺,这是对传统学习的重要补充。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课时,确定核心知识,梳理主干知识,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可以采用树状的发散方式,以自然带为核心要点,从名称、分布规律、显著标志、形成基础来展开,在细化相关知识点,当知识点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借助微课中的视频讲解来了解别人是如何阐述对知识点的理解的,从而加深自己空白内容的记忆,帮助自己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完善知识系统。
四、应用微课,拓展个性化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在现阶段高中地理的学习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步性。并且高中老師在授课时会考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使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展示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利用开放的网络互动系统,让学生可以多次反复观看这部分内容,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来弥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弥补了自己知识的漏洞,也为之后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在线资源,是对传统教学中某一知识点或章节的辅助与拓展,它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视频设计、学生反馈、课后练习等为内容使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以精简、生动的表现方式迎合了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要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同时把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带入到课堂中,进行课堂探究,同时微课也是课外学习内容的延伸和个性化学习的最好工具,学生可以针对难点突破。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创新授课模式,掌握微课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莉.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高考,2019,No.338(35):60-60.
[2]安振杰.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