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例题拓展提高学习实效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围绕本节(或本章)的概念、定理而设置的典型题目,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有些同学不重视、不关注.本文借助于课本中一道题,加以变式拓展,希望能带给同学们一些新的认识.
  原题呈现: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4页: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16 cm,BC=6 cm,点P从点A出发,以3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直到到达点B为止;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2 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 cm?
  【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秒,因为PQ长为10 cm,所以构造出以PQ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作PH⊥CD,垂足为H,用t表示出线段HQ的长,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设P,Q两点从出发经过t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 cm,
  如图2,作PH⊥CD,垂足为H,
  则PH=BC=6,PQ=10,
  HQ=CD-AP-CQ=16-5t.
  因为PH2 HQ2=PQ2,
  可得:(16-5t)2 62=102,
  解得t1=4.8,t2=1.6.
  答:P,Q两点从出发经过1.6或4.8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 cm.
  变式一 条件不变,在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可能是18 cm吗?如果可能,求出运动时间t,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解:与上述过程相同,
  (16-5t)2 62=182,
  解得t1=,t2=.
  由于>6,<0,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18 cm.
  变式二 (2016·威海一模)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16 cm,BC=6 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直到到达点B为止,点Q以2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 cm?
  [图5][图4][图3]
  【分析】设P,Q两点从出发经过t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 cm,表示出PB、BQ,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得答案即可.
  解:设P,Q两点从出发经过t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 cm,
  则PB=16-3t,BQ=6-2t,
  因为PB2 BQ2=PQ2,
  所以(16-3t)2 (6-2t)2=102,
  解得t1=,t2=.
  又因为0  答:P,Q两点从出发经过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 cm.
  变式三 条件不变,如图4,∠DQP能否为直角?若能,请求出相应的时间t的值.
  【分析】题目明确问∠DQP能否为直角,所以需要构建△DQP,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
  解:能.
  由∠DQP=90°,则有DQ2=DP2-PQ2,
  所以(16-2t)2=62 (3t)2-62,
  解得:t=.
  当t=时,∠DQP为直角.
  变式四 条件不变,经过多长时间,点P、Q、D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设时间为t s,过P作PM⊥CD于M,过Q作QN⊥AB于N,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知DC=AB=16 cm,AD=BC=PM=QN=6 cm,∠A=∠C=∠B=∠ADC=90°,故DM=AP=3t cm,BN=CQ=2t cm,再分DP=PQ,DQ=PQ及DP=DQ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解:设时间为t s,过P作PM⊥CD于M,过Q作QN⊥AB于N(如图5),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DC=AB=16 cm,AD=BC=PM=QN=6 cm,
  ∠A=∠C=∠B=∠ADC=90°,
  则DM=AP=3t cm,BN=CQ=2t cm.
  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DP=PQ时,则DM=MQ=3t cm,
  ∵3t 3t 2t=16,解得:t=2;
  ②当DQ=PQ时,在Rt△PNQ中,由勾股定理得:(16-2t)2=62 (16-3t-2t)2,
  7t2-32t 12=0,
  解得:t==,
  因为t=>(舍去),
  所以t=;
  ③当DP=DQ时,在Rt△DAP中,由勾股定理得:(16-2t)2=62 (3t)2,
  即5t2 64t-220=0,
  解得t==,
  因为<0,所以t=.
  答:经过2秒、秒或秒时,点P、Q、D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变式五 如图6,在矩形ABCD中,AB=12 cm,BC=4 cm,点P以4 cm/s的速度从顶点A出发沿折线A—B—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2 cm/s的速度从顶点C出发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末端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问两动点经过多长时间,使得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
  【分析】注意题目中对两动点运动的表述,从而知道每个动点的运动路径.不难看出P分别在AB、BC上运动,所以需要分类讨论.
  解:设两动点经过t秒使得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
  ①当0  解得t=或;
  ②当3  得方程5t2-32t 59=0,
  此时Δ<0,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当t=或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2.
  通过以上题目的变式,同学们一定会发现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会表示出相关线段长,利用勾股定理,再结合方程进行求解.同学们也可以作适当的变式,试试看,你会发现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氣霧化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20例效果观察
利用加权光滑模ω2φλ(f,t)w研究Szász算子的点态逼近,得到Jacobi权逼近的逆定理.
20岁的小刘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大三学生,一周前他因为牙疼去社区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智齿冠周炎”,并口服抗生素治疗.吃药两三天了都不见好,他也没有重视,还照常练习起了乐器.
期刊
[摘 要] 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能够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3岁以内的宝宝,对时间的消逝没有感觉,只注重“当下”的时间此时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时钟”来提供时间的讯息。例如,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这也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这种对吃奶的时间所产生的条件性反应,就是由“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掌握时间概念,从胎儿期开始    掌握时间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
期刊
在当前科技文化发展突飞猛进、高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国际交流日趋紧密的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整体战略中明确指出,应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北京高等教育历
粤大产业基金一期为粤大水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粤大集团确定以“互联网+”为新契机,确定将水的生产和供应、水利工程、环保设备等相关行业打造成一个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利用在各行各业,教育与科技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