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庄老字号发现之旅之五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只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与追求;跨越三个世纪,北京北新桥街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店铺均已荡然无存,数易其主,数改其业,而吴裕泰茶庄依然历久不衰,旺盛地在旧址发展壮大。在吴裕泰和老北京的彼此融合与见证中,百年的烟云就这样倏忽而过……
  
  5块银元题写第一块牌匾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吴裕泰的创始人吴锡卿原籍安徽歙县。当年他千里迢迢从徽州的歙县来到北京,选中了北新桥作为茶叶生意的落脚点。据说这里原是一个没有门牌、破败的豪门府弟大门,最初吴家卖茶的包装纸上只印刷有“北新桥路东大厅便是”的字样。经过数年的经营,吴锡卿把这个大门洞买下来,经过修缮,建成店铺门面,并以5块银元请老秀才祝椿年题写了第一块牌匾。1887年,茶栈正式悬匾开张。由于当时吴裕泰茶栈以仓储、运销、批发为主,门市零售为辅,故称茶栈,而不叫茶庄。
  吴家人苦心经营,以诚待客,渐渐在京城站稳了脚跟。清末时,吴锡卿以“吴裕泰”的字号先后开设了10多家门市商号,在京城茶行中享有盛誉,成为京城茶叶市场中的佼佼者。当初的北新桥店铺栉比,商贩云集,堪称老店、大店的也为数众多。可是现在,这条街上剩下的就只有吴裕泰这一家百年老字号了。
  如今的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百余家连锁店、一个茶叶加工中心、一个茶文化陈列馆、一个茶艺表演队和两个茶馆、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
  
  


  鲜灵持久达百年
  
  北京虽不产茶,但是老北京人爱茶却是出了名的,不管是王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好这一口。吴裕泰则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断满足饮茶者的口味。长期以来,吴裕泰经营的茶叶是亲自派人从产茶之地采办回来,然后入自己的厂进行窨制,把窨制好的茶送到茶店后,再将各种原茶进行加工,按祖传的比例将各茶拼配,经过反复品尝,以达到茶叶外观、色、香、味俱佳的品质。国家针对茶叶农残重金属的检测项目为四项,吴裕泰是十六项。
  2005年8月26日,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以销售自拼的茉莉花茶为主要特色,其茶叶的点是“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裕泰香”。为了这持续百年的“裕泰香”,吴裕泰从茶叶的生产终端就开始严格把关,在浙江、安徽、福建、海南等地选择了精良的茶叶基地,为吴裕泰的茶叶质量打下了先天的良好基础。
  
  老茶庄特许经营创辉煌
  
  100年前,以吴裕泰为总号的茶叶店有11家连号;100年后,吴裕泰是一个包括80平方米面积的茶庄和60平方米的茶社、员工不过40人的国有企业。百年老字号吴裕泰如何能再创辉煌?
  1997年,“特许连锁加盟”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出现在市场上,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以她敏锐的商业嗅觉及时转变了连锁经营发展方向,以特许加盟为主发展连锁店。3年后,吴裕泰已经拥有了100余家连锁店,特许经营连锁店的营业额已经占到公司营业额的40%,每年销售额以25%的速度增长,目前年销售额已逾亿元。
  


  2006年,吴裕泰北新桥旗舰店(始创店)重张开业,店面装饰设计延续了吴裕泰传统风格,大红灯笼、灰色砖瓦、红木柜台,竹藤、竹椅、屏风,形态各异的茶壶、茶具琳琅满目。店内一隅展示了自公元3300年左右,先秦、隋、唐、元、明、清直至民国等不同时期的茶具、图片和实物。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百年吴裕泰特有的文化底蕴,令人仿佛重又回到那久远的岁月。整个店面格局集老式茶庄、现代大卖场及茶文化展厅于一体,不仅传播了茶叶消费的新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为普及茶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百年老店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来自古韵徽州的吴裕泰经过100多年的打磨,已经深深扎根在京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既有京味文化的率真爽朗、豪迈大度、闲适自得,也有徽文化的精湛细腻、外柔内刚和睿智灵巧,更有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恬淡清和、雅俗并容。正是在这种浓浓的中华茶文化的氛围中,吴裕泰跨越了三个世纪,在广袤浩渺的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中国的女子千百年来如茶一般地奉献自己的美丽与智慧,她们秀外慧中,贤淑耐劳。她们如同茶一般坚韧地生长在高山深林之中,清香满袖。  三月,繁花似锦,是最有生机的时刻,也是女性的节日。在这样的一个芬香与精致的时间里,让我们感受那些如清茶一般的女性所带来的温和及爱、优雅与美。  当中国的茶事越来越深入于民间,当人们越来越懂得茶的清寂与温和的本质,茶界里有更多姿的色彩。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柔弱却坚定的身影,有她
期刊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也如同涓涓细流绵延了数千年。自古以来,与茶有关的一切就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以书画的形式记录在书卷中,后人鉴赏这些书画作品时,也总能从浓墨淡彩中闻出淡淡的茶香。  试想赏画品茗,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最近,三和名茶特意推出了一款“盛世茗典”纪念茶,茶品和画品相得益彰,可谓茶人茶画茶心的完美结合。    专家鉴茶    茗典与珍著的结合  此款极品铁观音选取自
期刊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是一种几乎被神话了的名茶,大部分潮州人只喝凤凰茶,而所有的凤凰茶,必定是以来自凤凰山上乌岽村的为上品。  凤凰山,乌岽村,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洞天福地?以前山岭险阻,这个终年云雾缭绕的山村,常人难得一近,充满神秘感,而今天则大路通衢,给了我们这些寻茶人一个一亲芳泽的机会。2006年10月的一个晴日,从潮州古城开始,我们寻着单丛茶香而去……    古城拾遗    探访凤凰山茶乡,切
期刊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书画文化与茶文化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既各具特色,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那么,书画与茶各自的魅力何在?它们有哪些相通之处?又何以结缘?从中给我们带来哪些感悟?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4位在书画领域颇负盛名的书画家,请他们就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明析,引领我们步入一个绚丽多彩的书画茶缘世界。    范华——斗室茶天地    人物素描  范华,中国美协会员,西安中
期刊
水,乃生命之源,亦是茶之基质。谈茶就要论水。明朝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茶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曹雪芹作为一位资深的茶道中人,在《红楼梦》中所写的煎茶用水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雨水煎茶  《红楼梦》写煎茶用雨水的有两处。  第41回,贾母一行人
期刊
说到茶饼或茶砖,一般人脑子里马上想到的就是普洱茶。几百年前一个马背上的意外,让普洱茶成为了茶饼的代名词,也让许多见多了纤瘦的绿茶,喝惯了颗粒状铁观音的茶客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茶叶可以做成饼状或砖头状,原来喝茶需要一片片掰下来冲泡。  普洱茶的兴起,把许多茶客的目光吸引到了这种特殊的茶形身上,紧压茶一时成为众多茶客关注的对象。其实除了普洱茶,全国各地都有生产紧压茶,黑茶中的千两茶、茯砖等都是做成茶饼、
期刊
这两年人们在品茶的时候开始更注重茶的保健功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说:“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多数具备。对于茶抗癌、防衰老以及提高人体生理活性的机理也都基本研究清楚。所以,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就目前而言,绿茶、铁观音、普洱茶在国内可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除了茶叶多数都具备的保健功能外,究竟这三种在国内最火的茶在保健功能
期刊
从天心岩九龙窠的“大红袍”产地,岩壁上遗留的天心寺和尚所作“大红袍”石刻,到今天天心村世世代代的制茶人,“天心”二字一直被誉为“大红袍”是否正宗的标志。而当我们追溯“天心”二字与“大红袍”的缘分时,才发现这份难以割舍的因缘在武夷山的天心永乐禅寺显得尤为殊胜。    大红袍传说起源地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隋唐以来,全国寺院的收入除了靠
期刊
鹤鸣茶社在成都人民公园(即“少城公园”)内,自1920年代开始挂牌经营,近百年来风格不改,依旧是竹椅、矮桌、盖碗茶,而且是标准坝坝茶社。在高档茶楼、茶馆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仅有的具有“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    在鹤鸣晒太阳、喝香片    鹤鸣茶社位于今天的成都人民公园内,旧名少城公园,园内的茶社在建园之初即有规划。到了1920年,少城公园东部开辟餐馆茶舍区,有静宁、桃花源等饭馆,
期刊
说茶艺来自茶道,但茶道是什么,没有人解释过,大凡文化的东西,往往难有具体的、准确的含义,全凭个人的悟性去贴近和理解。如果茶艺不来自茶道,那就与商业操作有一定关系,好比卖布的叫布艺,卖陶的叫陶艺,卖灯饰的叫灯艺,开发廊的叫发艺。“艺”之所以有个特性,就是场所华丽、装饰精致、收费高档,卖茶也就如此“艺”为大观了。  什么事讲究多了,就有了文化的韵味,一个很粗的人进了茶艺馆,即使只喝三五小杯的茶,出来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