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理想创业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采访于桂英,我们颇费了一番周折。公司先希望采访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采访当天又因公司要招聘新员工而推迟了近三刻钟。因此,还未见到于桂英本人前,记者颇为此次采访能否顺利进行而担忧。当她把最后一位应聘者送出办公室,邀请我们入座,并连连为耽搁而致谦时,她诚挚的笑容和姿态就给人一种难以拒绝的信任之感,我知道,接下去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将会十分愉快。聊到后来,我更发现,最初误以为于桂英的“大牌”,只是她低调、不喜张扬的性格表现。很多时候,与陌生人交往的时间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之中,但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方的言行姿态会把真实想法从每个细节遗漏出来。
  汇盛天泽是一家环保企业,主营污水治理工程的设计、生产和运营。我一直以为,一旦把环境保护作为伴随终生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和对现状的焦灼感,很难有感同身受的敏感度,也很难沉下心潜心钻研,把事业搞大搞好。和于桂英交谈一番后,此感更为强烈。说起环保,她的话匣子关不住了,言语激昂,声音也不自觉响亮许多。我们的小半个采访,几乎就是听于总给大家上一堂环保教育课,听的我们不住啧啧点头。一个创业者的公益之心就从她的手势言辞中泊泊涌出。能遇上悲天悯人、胸中装下社会的创业者,很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出发,心系行业
  
  于桂英说在八十年代末她读书那会儿,环保是还个新鲜名词,她是从化工专业毕业的。但有机缘的是,她毕业设计恰巧就是环保方面的。长久以来,她一直有一种对环保的情结,也许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启航的。当时,她的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去了化工厂,毕竟学有所用,顺理成章。她却投奔向了环保行业。一个小姑娘,身在异乡,却毅然投身进当时并不热门的行业。对这个激情举动,她却平心静气的解释道,她是从农村出来的。在她们家乡,村里就出了于桂英这么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抱着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她一心想“为社会做点事”。于是,她弃擅长的化工专业,选择了当时并不熟悉的环保行业。在她看来,这是离理想和责任更近的地方,也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于桂英一生的行程。凡是在挣扎和徘徊后才下决心的地方,坚决和韧性就留在那儿。于桂英在一家环保公司一呆就是七年,许多高端技术就是在那个时候握在手中的。
  出于人事原因,于桂英决定从原来公司跳出来,自己干。在行业触碰那么多年以后,她自信自己的技术,于是,汇盛天泽就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正式入孵济南创业中心。每个公司成立的背后,都有一个汗水交织的故事,酸甜皆尝、冷暖自知。采访进行到了这一段,我就像不知趣的电视台主持人,一心想把于桂英创业的辛酸套出来。她慎重其事的想了半天,抱歉的笑着说:“还真没想到创业后有什么特别困难的。有时候我的合伙人会因为里里外外都是我一手操持,他们没操什么心而愧疚。但我从来不计较这些多干少干的。多做点也不嫌累,也许这和我性格有关吧。”
  于桂英的一番真诚谈话让我挺为自己强人所难而害臊,同时又暗自宽慰:甘愿掏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能量,毫不保留、不计舍多取少,除了全身心的热爱着、舍身投入着,以我贫瘠的想像力,实在想不出其他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了。
  如果说对公司尽心尽责还算是本分,那么,于桂英对同行的帮助同样不遗余力,就颇让人探究一番了。身为汇盛天泽的总经理,由于出色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知识,她还身兼多个公司的顾问,其中也包括同行公司。更让我啧啧称奇的是,一旦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新的结果,于桂英会立即把成果和同行一起分享。他们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技术难题,寻求新的突破。平时我们看多的是群雄逐鹿,看多的是同行相争,像于桂英这般大度的把技术敞开,任人参观,真是一道独特风景。面对惊奇的目光,她笑着解释说,为其他公司做顾问,大家会遇到许多新的难题,也会逼着自己前进。一个行业难题,如果自己研究出来了,就会拿出来和同行一起共享,同样,别人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把技术摆到桌面上讨论,大家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有一句话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说的是“乐”,是很容易分享的愉快。但一旦牵扯到利益分配问题时,很难再维持其乐融融的氛围。以前采访过不同行业的创业者,一些人很有感叹说,行业风气不好,同行之间不在技术上比拼,行业内弥漫不散的反而是恶性竞争的硝烟。有感于此,所以于桂英和同行携手共进、把整个行业的发展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才更令人击节赞叹。一个年轻的行业,也是在一群可爱的圈内人的努力下,迅速成熟起来的。
  
  前行,脚踏实地
  
  于桂英入环保行业的初衷是“想为社会做点事”,到了今天,她也的确很是“做了点事”,为客户,为社会。她的很多客户,从她那里受到了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猛然察觉原来污水转化为能量,三五年就能收回成本,很多传染病也本可以被避免。于桂英说,每当客户对环保有所了解,并表示支持的时候,她总是很高兴。从她的笑容里,我们读懂了一位创业者的拳拳关爱之心。
  每个行业其实都比想像的要小得多,兜兜转转总会遇到这些人,做得好不好别人都看在眼里。写到这,笔者想起了一个说法,说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从你为起点,只要通过五个人的关系,就能找到上海的任何一个人。想想,上海即如此,更何况行业呢。身在其中,逃不开行业的辐射效应,为客户卖了多少力,很快就会反射回来。所以,与其听之任之,不如好自为之。
  由于环保的业务和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必须站在相当的技术高度,为客户提供一个非常合理的工程方案,所以就对汇盛天泽的每一位员工在技术和职业素质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责任不是一般的市场人员能够担当的。于桂英希望她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多学点知识,踏实肯干,以后无论去哪个地方都拿得起。她也会为年轻人在不适合的岗位上白白浪费了潜能而惋惜,甚至会为前来求职的年轻人建议一个更好的职业规划。一个称职的企业家,不但自己通过创业收获智慧,更有能力为员工搭建出一个个人发展的阶梯。
其他文献
李东是某企业的董事长,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机遇白手起家,终于创业成功。李东想着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那帮亲朋好友的支持与帮助,现在自己成功了,他不能亏待这些曾经帮过他的人。于是,他在自己的公司底下成立了十几家分公司,“恩人”们一人一家。分公司只需向上级公司交一些象征性的管理费,其他赢利都是自己的。慢慢地有人看出李东“仁慈”、“好说话”,管理费也逐渐都成了白条。不但管理费不交,这些“兄弟”
期刊
海的秋,没有丝毫萧瑟的感觉。在一家云庐咖啡馆里,我们见到了同样温文尔雅的张虹先生。作为一名资深职业经理人,几十年的风雨经历让张虹更显出了一份难得的平和与亲切。  在做职业经理人的十多年中,张虹任职于多家公司,其中最长的一家公司足足做了5年多。通过这些深入地探索和实践,他有了许多独到的心得和见解。他任职的这些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尤以创业型企业居多。同样的创业型企业,后来的发展结果却是有所不同。有
期刊
管理是什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大后方”,没有稳定的“大后方”,创业是走不了多远的。在与一批小型民营企业创业者的接触中,经常能听到“要发展成行业龙头”、“占领市场制高点”、“多元化经营”等远大抱负。不切合实际地把一些大型企业的做法、管理体制、制度、模式套用到初创过程中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不仅教条,且十分危险。将10年以后的一个市场,前景描述得非常好,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问题是,您怎样让这个企业挺过
期刊
自主创新“60条”新政,旨在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落实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是国务院联合有关部委出台的实在政策,可操作性明显加强,真真正正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原始创新的主角,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和瓶颈。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
期刊
基地简介    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是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有关领导指示精神设立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旨在聚集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技术和资源,尽快形成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规模,改变我国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落后状况和被动局面,促进我国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基地占地面积28.31公顷,自2000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科技部及
期刊
“大失误是战略,战略错了回力无天...企业的凝聚力和成功主要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正确的战略,它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美好的发展愿景。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战略规划。然而在现实中,小企业最大的处境是生存与赚钱,一般都认为没有能力、没有时间甚至没有必要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即便是生存战略都没有,常常是看一步走一步,随波逐流,导致了现在的“高死亡率”。事实上,企业在发展过程总是充满着难以预计的
期刊
创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阶层,只要有一颗勤劳、执著、坚强的心的人都可以创业。    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节能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有着这样一位创业者,数十年如一日奉献在节能事业上。如今退休了,该享福了,他却仍旧放不下操劳了半辈子的事业,又来到创业中心继续干着他的老本行。他就是宁波市科技园区新特节能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惠龙,年过花甲的周惠龙仍有着青年般的创业激情。  
期刊
这是一个自称“永远有压力”,不断为理想而战的年轻人。从一个普通大学生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再到手机设计公司董事长,这种阶梯式的攀升缘于周成武自己所说的:兴趣是我最大的导师。  记者在恒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明亮的会议室里见到周成武。这个31岁的湖北蕲春人,笑容如冬日阳光般充满暖意。他习惯性地扶扶眼镜,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光环围绕的经历,原本一切是想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发展,但是抓住机会却可以带来
期刊
宁波迅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业与民用智能控制技术、全自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和系统软硬件产品开发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在工业控制、楼宇自控、智能建筑方面有着较强的设备开发及工程实施能力,而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竟是一位年仅29岁的年轻姑娘。    说起宁波迅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露的创业经历,还得回到她的大学时代。    初出茅庐,锋芒毕露    李露1997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专业,由于来自湖南
期刊
从发展来看,数字化高端融合是文化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韩国自1992年4月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以来,其孵化器发展历经13年,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03年,全国共有289家孵化器,4020家孵化企业,2万多名孵化企业员工。    韩国孵化器其特点    1)韩国孵化器一般是依托大学、由政府支持建立的非营利性机构,采取政府通过孵化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初创企业发展的运行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