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也为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广大的小學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顺应新课改政策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全面改变,以兴趣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满腔热情,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好动,对语文枯燥的文字阅读不感兴趣,也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理解,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将从学生们在语文阅读中表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缺失的现象
(一)词不达意:概括能力缺厚度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课堂观察还是测试,都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能力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概括能力属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时口语表达是否干练,关系到学生书面阅读时思想情感体验是否到位,更直接决定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浅表语用:表达能力缺深度
我们说的“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但浅表语用的现象——凌乱的、只言片语的、满天飞的感悟正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学生的表达是凌乱的,浮于表面的,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回答。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开启阅读大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的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并对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规定。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储备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尤为重要。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的心向,就会乐于阅读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这也应验了宋朝理学家程颐所说的:“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我们可以利用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兴趣(讲故事、听歌曲、多媒体展示);当然二者也可有机结合。例如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利用巧设悬念来激发阅读兴趣。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大家能帮帮它吗?小壁虎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如何呢?通过我这样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了,他们都很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就会主动去阅读、理解。最终还了解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掌握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二)养成阅读习惯,铺平阅读道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例如,在讲《钓鱼的启示》一文时,读课文找到小主人公詹姆斯舍不得放鱼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然后读一读,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找出“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并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因为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所以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感受我对所钓大鱼之难、之爱,真正理解我不愿放掉大鱼的心情,为下节课在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三)掌握阅读技巧,通向阅读天堂
以往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针对重点课文,结合教参书和自己的理解、分析,给学生进行讲解,不给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的时间,生怕哪一点讲不到。每节课老师都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长期以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何谈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性。我在阅读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只有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才能积极地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讲《巨人的花园》一文,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品味作者所描写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巨人回来之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围绕学生的质疑,我组织大家进行阅读,最后再展开讨论。通过质疑阅读,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并深深地感悟到: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孩子的态度有关。由此理解到本文的中心:快乐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持续提升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爱上阅读。当然,作为教师也要起到自身的引导作用,适时并充分地在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仕伍.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32):86-88.
[2]何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指导策略[J].科普童话,2016(38):77.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东风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好动,对语文枯燥的文字阅读不感兴趣,也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理解,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将从学生们在语文阅读中表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缺失的现象
(一)词不达意:概括能力缺厚度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课堂观察还是测试,都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能力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概括能力属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时口语表达是否干练,关系到学生书面阅读时思想情感体验是否到位,更直接决定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浅表语用:表达能力缺深度
我们说的“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但浅表语用的现象——凌乱的、只言片语的、满天飞的感悟正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学生的表达是凌乱的,浮于表面的,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回答。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开启阅读大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的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并对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规定。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储备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尤为重要。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的心向,就会乐于阅读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这也应验了宋朝理学家程颐所说的:“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我们可以利用巧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兴趣(讲故事、听歌曲、多媒体展示);当然二者也可有机结合。例如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利用巧设悬念来激发阅读兴趣。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大家能帮帮它吗?小壁虎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如何呢?通过我这样的设计,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了,他们都很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就会主动去阅读、理解。最终还了解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掌握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二)养成阅读习惯,铺平阅读道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例如,在讲《钓鱼的启示》一文时,读课文找到小主人公詹姆斯舍不得放鱼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然后读一读,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找出“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并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因为这条大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所以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感受我对所钓大鱼之难、之爱,真正理解我不愿放掉大鱼的心情,为下节课在教育中实践道德作铺垫。
(三)掌握阅读技巧,通向阅读天堂
以往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针对重点课文,结合教参书和自己的理解、分析,给学生进行讲解,不给学生自己阅读理解的时间,生怕哪一点讲不到。每节课老师都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长期以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何谈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性。我在阅读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只有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才能积极地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讲《巨人的花园》一文,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品味作者所描写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巨人回来之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围绕学生的质疑,我组织大家进行阅读,最后再展开讨论。通过质疑阅读,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并深深地感悟到: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孩子的态度有关。由此理解到本文的中心:快乐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持续提升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爱上阅读。当然,作为教师也要起到自身的引导作用,适时并充分地在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仕伍.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32):86-88.
[2]何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指导策略[J].科普童话,2016(38):77.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