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虚假诉讼案件的行为人通过利用法院的裁决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在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动摇。这一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关于虚假诉讼的讨论多集中于如何防范和规制,对于定义鲜有涉及。本文认为,认识虚假诉讼的第一步即是确定其定义,因为只有正确的定义才可帮助法院更好地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本文将辨析已有的几种定义,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讨论取舍,确定虚假诉讼的定义。
  关键词 虚假诉讼 司法资源 司法权威
  作者简介:许铭,厦门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131-02
  伴随改革开放法制制度的建设,中国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与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现象——虚假诉讼的产生。近年来,虚假诉讼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广东省在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九年共九年时间里查处虚假案件九百余件,浙江省在审理后确认为虚假诉讼的案件也有一百多件,省内各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官均表示在自己工作过程中遇见过虚假诉讼案件,且这种情况出现得愈加频繁。虚假诉讼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司法资源,损害第三人及国家利益,而且虚假诉讼当事人为一己私利利用法院玩弄法律,削弱法院的威信,亵渎法律权威,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如何预防、识别与惩治虚假诉讼已成为司法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解决虚假诉讼的实务问题之前,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便是如何对“虚假诉讼”进行定义。虚假诉讼的定义如果不明或者有歧义,会导致法官对于虚假诉讼案件的认定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如此一来,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虚假诉讼案件无法被正确地识别,导致不公正的裁判出现;二是即使法官认为要求裁判的案件属于虚假诉讼,但由于该案件不符合定义而最终使得虚假诉讼行为人的计划得逞,从而置法院于一种无奈的境地。
  关于“虚假诉讼”,目前在立法上尚无明确定义。最高人民法院并未颁布与其相关指导性文件,行政法规也处于空白的状态。由于虚假诉讼是属于偏实务类的问题,在理论界关于它的研究也暂时没有太多突破。再者,讨论虚假诉讼问题的学者大多将目光集中在其特征与法律规制上,对于定义,似乎是被学者们忽视的一个内容。
  现有关于“虚假诉讼”的概念的讨论较为少见,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虚假诉讼就是“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欺瞒法官,私自虚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以此方式提起民事诉讼,导致法院作出错误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该定义认为,这样的诉讼是虚假的,其中它的法律关系及证据全部都是人为假造的,即案件完全是行为人为实现其不合法的目的而凭空捏造的。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都是如此,行为人有时只是篡改事实而非完全地虚构民事法律关系和证据,比如虚假的债权债务关系诉讼,原被告之间也许确实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行为人为转移财产,串谋夸大诉讼标的额。比如浙江一对夫妇为逃避债务,伪造了其他23份虚假债务。这些伪造的债务包括串通部分债权人加大欠款数额,以使自己不仅可以逃避一部分债务,还可以留有部分财产。因此,该观点存在一定缺陷。
  还有另一种观点则表示,“虚假诉讼故意编造不存在或假冒的证据,向法院起诉意图扰乱法院的审判工作,借机使自己或者他人取得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目的的行为。” 这种定义强调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包含两层意思:(1)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的目的在于非法获得财物。这里的“财物”应当理解为是物质上的财物;(2)行为人获取的财物应当是他人的财物。第一个层面中的“财物”应当作限缩解释,即它是实体性的财产,比如货币、土地、有价证券等,但是在定义的最后,定义人又将“财物”作了宽泛的解释,认为其包括“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这明显是前后矛盾的,其观点太过于狭隘,不足以覆盖虚假诉讼经常发生的案件。
  2006年,“康王kanwan”商标纠纷案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关注。汕头市康王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将安徽泾县慈坑村中村组村民李某告上法庭 ,认为李某以不正当谋利为目的,恶意注册了“中国康王”、网络域名为www.kanwan.com.cn,已经构成对自己的“康王kanwan”商标的侵权行为,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请求判决自己公司所有的“康王kanwan”商标成为驰名商标。在这个案例中,主审法院先是判决了康王公司胜诉,但后来发现这是一起由康王公司自导自演的虚假诉讼,所谓的侵权是康王公司利用非法得到的公民李朝芳的信息捏造的,其目的是通过司法确认而尽快获取驰名商标的称号。由案例可知,这是尽快获取驰名商标而提起的虚假诉讼,但康王公司明显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类似此类为获取驰名商标提起的虚假诉讼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更遑论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了,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是侵害了国家对于商标的管理秩序。由此可见上述定义无法涵盖这类案件,因此,该定义并没有很好地界定虚假诉讼,不宜采纳。
  对比第一种与第二种观点,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第一种观点进步之处在于在行为人的意图的判定上,使用了相对宽泛的说法,不再在“财产”上纠缠,而是笼统地概括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从而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使得法院能更好地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利农惠农政策,但农村的粮食生产形势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上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耕地闲置问题愈发严重。湖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撂荒 湖北省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土地撂荒问题研究”(13
摘 要 近年来,小型微型企业(简称小微企业)的发展得到的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中央政府充分肯定:“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微型企业 公司法 扶持  作者简介:
摘 要 队伍建设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人民法院实现“中国梦”,需要一支富有战斗力、具备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本文通过阐述法院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困境,以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探析“中国梦”语境下法院队伍建设之出路。  关键词 中国梦 法院 法官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王筱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贵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原因,在全国长期处于欠发达地区,对贵州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成才,则是贵州摆脱困境缩小与全国差距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实证调查,针对贵州高校环境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校园环境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  基金项目:本
摘 要 进出口食品监管存在多项执法依据,且执法依据存在重合和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导致在行政执法实务中经常出现法律适用错误。本文将法律冲突、法条竞合、想像竞合等法学理论与行政执法实践紧密结合,详细论述了行政执法中出现法规重合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其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行政执法人员的理论提升及执法实务提供指导,进一步杜绝法律适用错误;二是就法学理论与执法实务紧密结合进行经验探索,以期对各行政执法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人口比率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空心化问题将会愈演愈烈。本文通过对“空心村”概念和形成原因的剖析,提出“空心村有机重生”的概念,并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视角出发,解析新形势下新的土地制度政策为“空心村”有机重生带来的契机。  关键词 空心村 有机重生 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新苗计划资助项目:《“空心村”的重生与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推
摘 要 本文指出,新型贿赂由于其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自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结合近年来Z省L市的新型贿赂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遇到的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等问题,侦查部门应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查受贿人员的财产动态、重视收集“合法”交易的衍生证据和领会现行法律规定的精神,来破解侦办新型贿赂犯罪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 新型贿赂 侦查 衍生证据  作者简介:李璐骅、金剑,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
摘 要 户籍制度改革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吉林省蛟河市社会实践调研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简析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和当下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文中从加强法律层面建设,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和加大惠民政策支持以及政府组织对进城农民技术培训等五个方面阐述解决户籍制度改革困境的方法,从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摘 要 古希腊时期,个人与城邦关系紧密,城邦在公民心目中是一种追求至善的道德共同体形象,由此形成了一种整体主义的国家观:个人是城邦的工具。但随着罗马的世界帝国取代了希腊城邦,公共领域日益多元,国家对个人生活的统摄力逐渐被削弱,加之个人地位的提升使得在国家与个体之间开始出现有关目的地位的争夺。在基督教追求来世鄙弃现世的影响下,国家更被贬低成一种统治世俗社会的必要的恶,此种价值取向对后来的自由主义者产
摘 要 虽然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走进了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如学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是该归责孩子还是父母呢?出现了这种现象又应该又谁来管理呢?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相关部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又如何依法处理呢?本文尝试 从现行法律和法理切入,对上述问题逐一分析探讨。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受教育权 教育行政处罚 适龄儿童  作者简介:王波,西北政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