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是一个整体把握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先明确课文的大体内容,最后再来一次整体回顾,结合板书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对教材和大纲的把握有欠缺,导致教师只是把文章内容在课上做了形式上的串讲,忽略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和语文技能的培养。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编者立足于教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关键词】兴趣;拓展;实践
每位语文教师都深知语文知识范围之宽,宽到无边无际;应用范围之广,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简单的符号记载、肢体寓意,到口语交流、文字沟通,一直到当今的影像传媒、信息共享,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科学发展和良性拓宽。基于此,我们才有了“大语文”的战略,这完全是顺应社会进步、着眼人的发展。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语文”的旷野中产生兴趣,然后让兴趣演变成乐趣,最终达到让语文学习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结果。
小语新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正是出于对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启智、生趣的内容并不少见,只是我们关注的程度不够,或者我们只注重了课文因素的延展,而忽略了语文园地内容的拓宽,尤其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版块、“趣味语文”版块等,虽然这些内容都只是语文教材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决不能把它当成闲云野鹤,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相反这些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增加修养、提升智慧、培植兴趣的上乘材料。《课标》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实践从来就没有固定的课题,所以我认为,依托教材中的“回顾拓展”正是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不二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这伴随着新课程一同诞生的新名词,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跳出语文学语文。让孩子们的目光不再滞留在语言文字的空壳上,而真正体会到语文本来就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我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但作为中文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入学之前就加入了家乡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周末及假期会到学校听课、任教,平时也会和其他语文教师线上研究语文课程及教材。基于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钻研,我得出一些心得及教学方法。
回顾·拓展板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很特殊的一个板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块是固定的,而“展示台”、“课外书屋”、“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则是根据不同单元的主题穿插安排。对于这样的一块教材,如何去组织教学设计,教参没有多少具体的说明,因此编者的意图让教者把握不准。更为现实的是各种教学研究也很少涉及,各种教研课、公开课、示范课都难觅其踪影。一线教师们对此板块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有的是置之不理,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是蜻蜓点水,有的是小题大做……如何变革深化回顾?拓展板块的教学,在多方横向和纵向比较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设计理念:
一、内容上,立足单元重点,着眼于能力的迁移
从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体系来看, “回顾·拓展”部分以横向比较的方式把本单元最具特色的地方(或写作方法或学习方法等)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是帮助学生达成“一单元一得”的落脚点,相当于一篇文章的总结提升部分。因此,以“回顾·拓展”为依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既为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又着眼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方法上,强调比较与整合,着眼于知识体系的完善
在具体操作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心中要有学科知识体系。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更要注重各单元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知识点的比较和整合。注意点与面的有机结合,着眼于语文各知识体系的完善,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形式上关注方法与兴趣, 着眼于课内落实课外延伸
拿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五“走近鲁迅”这个版块来说,按照我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来操作,我们事先就设计好导学单,让学生先从电脑、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课堂中再从学生对鲁迅已有的认知出发,适当的深化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鲁迅的认识更加丰满和立体。至于写的部分,我们可以设计“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或“写一写有关鲁迅的名言”等学生感兴趣的想表达的或能表达的内容。这样,一份简单的综合实践方案就自然形成了。
回顾·拓展板块的教学研究可以说是一块未被完全开垦的“处女地”。作为教学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把这一内容和语文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上乘之选。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改革,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去探究。
一节成功的课结构是浑然一体的,各环节清晰可见而没有生硬裂痕,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思考,用怎样的语言或游戏或训练形式将两个环节连贯起来。这种连贯不仅让听课教师马上就知道你要过渡到下一环节,而且让部分学生都能觉察到老师的思路是清楚的,问题或训练的内容是在逐步提高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以课本整体为蓝本,吃透语文课本的各个板块,最终达到心中有纲,手中无书的境界。
编者希望通过此文对帮助学生增加修养、提升智慧、培植兴趣,感知语文献上绵薄之力,也祝愿在惶惑中忙碌的语文教师能够找到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法宝。
参考文献:
[1]程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04:172.
[2]黄倩.构建多元、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学周刊,2013,16:33-34.
[3]王丽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13,16:65.
[4]董民华.关于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思考[J].学周刊,20113,16:94.
【关键词】兴趣;拓展;实践
每位语文教师都深知语文知识范围之宽,宽到无边无际;应用范围之广,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简单的符号记载、肢体寓意,到口语交流、文字沟通,一直到当今的影像传媒、信息共享,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科学发展和良性拓宽。基于此,我们才有了“大语文”的战略,这完全是顺应社会进步、着眼人的发展。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语文”的旷野中产生兴趣,然后让兴趣演变成乐趣,最终达到让语文学习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结果。
小语新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正是出于对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启智、生趣的内容并不少见,只是我们关注的程度不够,或者我们只注重了课文因素的延展,而忽略了语文园地内容的拓宽,尤其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版块、“趣味语文”版块等,虽然这些内容都只是语文教材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决不能把它当成闲云野鹤,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相反这些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增加修养、提升智慧、培植兴趣的上乘材料。《课标》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实践从来就没有固定的课题,所以我认为,依托教材中的“回顾拓展”正是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不二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这伴随着新课程一同诞生的新名词,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跳出语文学语文。让孩子们的目光不再滞留在语言文字的空壳上,而真正体会到语文本来就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我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但作为中文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入学之前就加入了家乡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周末及假期会到学校听课、任教,平时也会和其他语文教师线上研究语文课程及教材。基于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钻研,我得出一些心得及教学方法。
回顾·拓展板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很特殊的一个板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块是固定的,而“展示台”、“课外书屋”、“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则是根据不同单元的主题穿插安排。对于这样的一块教材,如何去组织教学设计,教参没有多少具体的说明,因此编者的意图让教者把握不准。更为现实的是各种教学研究也很少涉及,各种教研课、公开课、示范课都难觅其踪影。一线教师们对此板块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有的是置之不理,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是蜻蜓点水,有的是小题大做……如何变革深化回顾?拓展板块的教学,在多方横向和纵向比较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设计理念:
一、内容上,立足单元重点,着眼于能力的迁移
从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体系来看, “回顾·拓展”部分以横向比较的方式把本单元最具特色的地方(或写作方法或学习方法等)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是帮助学生达成“一单元一得”的落脚点,相当于一篇文章的总结提升部分。因此,以“回顾·拓展”为依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既为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又着眼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方法上,强调比较与整合,着眼于知识体系的完善
在具体操作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心中要有学科知识体系。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更要注重各单元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知识点的比较和整合。注意点与面的有机结合,着眼于语文各知识体系的完善,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形式上关注方法与兴趣, 着眼于课内落实课外延伸
拿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五“走近鲁迅”这个版块来说,按照我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来操作,我们事先就设计好导学单,让学生先从电脑、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课堂中再从学生对鲁迅已有的认知出发,适当的深化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鲁迅的认识更加丰满和立体。至于写的部分,我们可以设计“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或“写一写有关鲁迅的名言”等学生感兴趣的想表达的或能表达的内容。这样,一份简单的综合实践方案就自然形成了。
回顾·拓展板块的教学研究可以说是一块未被完全开垦的“处女地”。作为教学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把这一内容和语文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上乘之选。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改革,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去探究。
一节成功的课结构是浑然一体的,各环节清晰可见而没有生硬裂痕,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思考,用怎样的语言或游戏或训练形式将两个环节连贯起来。这种连贯不仅让听课教师马上就知道你要过渡到下一环节,而且让部分学生都能觉察到老师的思路是清楚的,问题或训练的内容是在逐步提高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以课本整体为蓝本,吃透语文课本的各个板块,最终达到心中有纲,手中无书的境界。
编者希望通过此文对帮助学生增加修养、提升智慧、培植兴趣,感知语文献上绵薄之力,也祝愿在惶惑中忙碌的语文教师能够找到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法宝。
参考文献:
[1]程国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04:172.
[2]黄倩.构建多元、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学周刊,2013,16:33-34.
[3]王丽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13,16:65.
[4]董民华.关于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思考[J].学周刊,20113,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