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省农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有关要求,由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带队、省农委园艺特产处处长吕子臣参加的调研组,于11月6日~11月8日赴辉南县、通化县、梅河口市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深入乡村、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11个点实地参观考察。总体看,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和产业生产经营特点,谈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通化市及梅河口市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着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
  (一)科学谋篇布局,统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既有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各产业发展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思路。通化市提出了“五六七”发展战略。辉南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作重点敲在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上。通化县按照“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一个保障”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梅河口市提出建设“一心、一园、两带、五区”的发展思路。
  (二)依托资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各地都能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梅河口市在稳定玉米、大豆农产品种植的前提下,着力建设七大产业基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通化市依托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人参产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0%;特产总产值预计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7%。通化县紧紧围绕打造长白山道地药材产业大县,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中心,加快推进三产融合、生态循环、水源地保护、休闲旅游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功孵化出六大典型绿色发展模式,现已被评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辉南县着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化、市场化经济格局。目前,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0个,其中特色产业专业村屯22个。
  (三)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近些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村改革,积极挖掘结构调整、畜牧养殖、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确权颁证、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尝试通过改革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巩固农村改革成果。通化县已完成所有村(屯)的外业测量,经确权公示后,年底前可完成证书发放的准备工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地贷”、“吉牧贷”、“棚膜贷”、“政银担”业务等已经启动。梅河口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多条腿走路,多方发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通过调结构促增收。2017年通化县调减籽粒玉米4万亩,完成粮改饲1万亩,调减后主要种植中药材、鲜食玉米、杂粮杂豆、大榛子、蔬菜等作物。二是通过劳务经济促增收。2017年通化市转移农村劳动力24万人次,占农村劳力总数的47%,劳务收入60亿元,平均每个劳力2.5万元。三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增收。通化县依托5家鲜食玉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单的形式发展鲜食玉米基地6万亩。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项目26个,带动2600余户农民就业。四是通过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增收。各地都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好各类农业扶持项目引导产业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梅河口市新发展家庭农场57个,总数达到200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00个,总数达到2000个,新增土地流转12万亩,总面积达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辉南县、通化县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强化配套服务,发展农家乐、农村田园综合体、旅游饭店、文化体验、滑雪度假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调研组在听取工作汇报的同时,重点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总体来说,农村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从大的方面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农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三北防护林建设进程缓慢,乡村道路虽然发展较快,运行到目前大多数开始进入修缮期。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各地都有部分村屯农民没有吃上自来水,相当一部分村(屯)没有硬化路面。据梅河口市反映,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比较普遍,技术装备水平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
  (二)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是有些政策需要完善。如国土和林业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在农业用地划定上存在争议。辉南县金川镇的部分平整土地林业部门划为林业用地,相当一部分山坡地国土部门划为农用地,而且平整的林地和山坡的农用地不能相互调换。二是政策的综合效益不高。各地普遍反映农村的各类优惠政策很多,但相对分散,缺乏统筹使用一盘棋的工作机制,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三是政策扶持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扶持政策大多是计划经济保留下来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如园艺特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很少,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食用菌、小类经济作物等,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农药使用登记目录。四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据基层反映,农业项目小、散、多、杂,近些年来成为检查的重点,一个农业项目往往要接受5~6个部门检查审计评估等,使基层应接不暇。五是政策扶持的引导力度有待提高。如玉米秸秆“五化”政策覆盖面有限,禁止焚烧的堵与让农民不烧秸秆的疏不相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不到农用电价。一部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机械(如玉米扒皮机、冷藏车等)没有纳入补贴范围。设施农业建设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建设初期还要向国土部门交纳数额很大的保证金等。六是扶持政策与农村实际不完全相符。有些政策规定的太细,如按规定15万元以上的农村项目需要招投标,增加费用,增加程序,效果又不好。有些就地取材的项目需要开正式发票,增加税金,增加不必要支出等。   (三)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思想认识滞后,不敢调、不会调、从而导致不能调,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进程,相当一部分坡耕地仍然种大苞米,产业结构不优、区域集中度低、地方特色不明显、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三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经营碎片化和小农户分散经营,严重制约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四是缺少自主优良品种。玉米、水稻有一些国内自主品种外,蔬菜、特产、中草药、经济作物等其他农作物很少有自主品种,农民种子的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企业宣传和推广。一些地方的园艺特产品还处在谁种植谁试验的阶段,没有达到适区适种的要求。产品商品性状不优、品质效益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出。五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六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七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八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一家一户经营与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
  (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仍然没有缓解。据通化禾韵蓝莓龙头企业介绍,高峰时雇佣当地农民上千人采摘蓝莓,男女劳动力平均年龄52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或多病者,素质偏低,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梅河口市统计,全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超过55周岁。据辉南县、通化县介绍,农村户口考入大学又返回农村就业的人数不足10%,即使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结婚后基本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城镇居住。
  (五)农村环境整治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屯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据梅河口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反映,农村面源污染占全部污染的56%,已经超过城市,地下水超采、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农药薄膜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非常突出。
  (六)農村乡风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字方针与原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有一些新变化,要求今后工作着力点也应有所调整。如:与治理有效相对应的乡村民主议事制度应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在议事程序、范围、参加人数等方面都要有新的制度安排。总体来说,乡风文明建设任务重。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没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由于农村文化硬件设施薄弱,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投入精力不多,以及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高,农民思想观念不新、意识水平较低,农村文体活动不多、精神生活贫乏,少数农民农闲季节沉迷于宗教信仰、玩麻将、赌博等。三是农村封建迷信、腐朽思想、陈规陋习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红、白事讲排场,大操大办,对老人重葬轻养。据梅河口反映,部分地方农村礼金占农民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三、对策及建议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加强农村医疗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如基层普遍反映,给玉米生产者补贴与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相矛盾,财政补贴应重点向结构调整的产业倾斜。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传统村落,使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均衡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搞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城镇带动战略。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支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带动县城、县城辐射乡村的城乡融合体。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走农村人口异地与就近就地城镇化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吸纳能力。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思想。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新增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对于经营主体无力经营或利益不大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整合权更多的下放到县(市)。三是统筹乡村产业布局,确立适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优先及重点产业。建立科学的产业发展保护体系,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政策项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当地资源禀赋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产业,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的做法。
  (三)尊重市场规律,明确政府职责。全方位、大尺度地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政府职责,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包括调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如基层普遍反映,给玉米生产者补贴与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相矛盾,财政补贴应重点向结构调整的产业倾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十九大精神相适应的新政策等,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确,通过政策这个指挥棒,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问题。二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重点是在项目审批、权利下放、土地流转、农业保险、融资担保、用地用水用电、减轻企业负担、绿色通道等方面,规范部门职责,防止不作为。同时,更要防止添乱添堵的乱作为。三是加大重点产业的组织保障。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工作队伍、技术队伍,健全网络,配齐人员,保障经费。四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由政府立项、大专院校承担,研发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实验示范,成功后逐步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应恢复以往基层技术推广事业单位在实验田进行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功能。五是提供信息服务。依靠行政资源及时将产业发展规模、新品种、新技术、农资供应、企业信用评级、产购销等信息宣传到千家万户,由生产经营者自行决策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
  (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吸引人才向乡村转移。人是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首要因素,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有智慧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人才振兴战略实施中,要设立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采取三项措施同时推进。一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安排报酬,建立适应农村各类产业发展的专家人才库,鼓励人才下基层,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充分挖掘、培养农村现有人才。这是相对快捷的方式。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退休的机关干部等回乡发展产业,尤其是要注重村组干部的培养,树立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的典型人物。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地球之肺的林业,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上,还是在净化空气,提高人类所需氧分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自2009年9月以来,我县遭受了50年来最大旱灾,给我县的林业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打破制约我县林业发展的瓶颈,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林业;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91-
期刊
安图县永庆乡朝阳朝阳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有人口116人,其中朝鲜族人口33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种地和出国务工,全村耕地面积为440公顷 ,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红小豆、蛋白豆等杂粮杂豆。  为积极解决该村的贫苦现状,村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询问,了解主要致贫原因是农业生产信息化严重滞后,村民农业生产信息量不足。对此,村书记徐斌结合村里实情为朝阳村制定了“专心生产杂粮、尝试电商营销”的发展规划。并组织
期刊
按照省农委的统一部署,2017年11月6日~9日,由委政策调研室主任董国权带队、委政策调研室雷雅淇参加的调研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任务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新20字方针,深入辽源市及所辖的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两县一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辽源市、县、区总体情况汇报,接着与东丰县、东辽县34个涉农部门单位进行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入研究谋划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委党组统一部署,第九调研组利用5天时间,对白城市及相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从白城市发展情况看,在多年强农、重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已迈向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农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同时要大力推广发展绿色有機无公害农产品。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2.036  1 绥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从吃得好、吃得饱
期刊
他是援藏干部,赴西藏的时候,妻子正怀着身孕,为此,他曾有过犹豫。妻子很坚决地对他说,一个大男人,光恋着老婆孩子有什么出息!  就这样,他怀揣着牵挂远离了亲人和朋友,来到了孔繁森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西藏阿里。  三个月后,电话里传来了女儿嘹亮的啼哭声,妻子让他取个名字。他激动万分,一时想不出该给女儿取个什么名字。妻子说,女儿懂事了,肯定会盼着你早回来,要不,就叫盼盼吧。  每天下了班,他都往家打电话
期刊
摘要:本文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进而对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从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对创业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互助;创业教育;园林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2.049  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
期刊
摘要:实用多维教法是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学习要素,充分调动学习者多种感知方式,提高学习者记忆能力等逻辑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其表现是学员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将时间、空间和个体、群体发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  关键词:实用;多维;教学法;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D
期刊
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工作方案》要求,11月6日~8日,由省农委副主任杨光、省农委综合处夏厚雨组成的调研组就深化农村改革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四平、梨树、伊通、公主岭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农业
期刊
摘要:梅河口市作为典型农业市,农村农业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应充分依托自身资源发展以附加值高的名、特、优农产品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使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全面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2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