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爱的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对爱的教育高度重视,已经将爱的教育运用到了学校的教育中。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爱来教育,逐步培养孩子们有爱的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育;爱的教育;爱的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爱的教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的意义不能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把语文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爱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为学生修筑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路,向学生传递一种极平凡但又极珍贵的东西——爱。
  我们不但在生活细节上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懂得爱,而且在教学中更得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一、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感悟到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爱就是一种包容。语文教师要包容每个学生的失误,包容每个学生的缺点。“一个都不能少”,不放弃一个孩子,教育不但是优等生的教育,更是学困生的教育。爱优等生是教师。“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语文教师应该时常用这两句话来提醒自己。境况不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父母离异的学生,可以在节假日给他们寄贺卡,打慰问电话;偷拿了别人东西的学生,可以不当众责备批评,而是为他“保密”,说一些“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之类的道理,旁敲侧击,既不使学生难堪,又不挫伤孩子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最伟大的爱,莫过于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列宁同志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爱国主义教育不应只是抽象、空洞的说教。结合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会使爱国变得形象而具体。例如,我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长江之歌》时,就结合课文,对孩子们进行了热爱祖国的教育。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她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波澜壮阔,她的健美磅礴,都体现着祖国山河的壮美秀丽。还有美丽的《五彩池》、《七月的天山》和雄伟的《山海关》,无不令人感到自豪。这些课文都成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学习这些课文,孩子们不但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努力奋斗的爱国热情。
  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珍爱亲情
  说起亲情,人们总有一股温暖在心头荡漾。可惜,由于父母的溺爱,许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从不为父母着想,也不理解、体谅父母的辛苦和良苦用心。甚至有的孩子认为父母罗嗦而大吵大吼,以至摔门、摔东西。因此,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关爱父母、珍爱亲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上《背影》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教学:(1)作者每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都要流眼泪,为什么?(2)现实生活中,你的父母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学会观察生活中细节,积累父母的点滴小事,从中体会父母的爱。在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严厉的母爱则让学生从另一侧面对母子情深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还推荐学生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和赵丽宏《母亲和书》等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自己对家人的感念之情。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则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赞扬温暖纯真的亲情。
  语文源于生活。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也在感受生活,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从而在自身的生活中逐渐学着体贴父母、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爱亲情。同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回报父母的爱。
  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悟师生之爱
  由于有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了挫折,或受到不良影响懒于学习,对老师有一种本能的怀疑与作对的情绪。有的同学把要求严格的老师叫做“老板”,把老师的教育当作“找茬”,把布置作业多的教师称为“法力无边”的“星宿老怪”,搞恶作剧、起绰号欺负老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尊敬师长、热爱老师的思想教育。然后让他们联系实际,谈谈老师平时又是怎样地用心关爱、教育他们,老师为他们做了什么?并进行了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写作·口语交际”练习。在练习中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使学生体会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劳,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教师、尊敬教师的情感。
  五、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悟自身的责任
  在爱的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爱,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忧心,感念祖国之爱,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爱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爱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爱的教育,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的熏陶、爱的感染、爱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祖国、对大自然、以及对生命、对和平的热爱,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益处,甚至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诚实守信不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体现。对于每一位孩子他们都想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都愿意拥有诚信的好品德。对于该如何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美德,笔者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学生;诚实守信;品德  【中图分类号】G410  一正确认识诚信内涵,帮助学生拥有完整的诚实守信品格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很调皮,不是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就是乱画人家的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满足于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迁移变通,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发现最佳解法,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有序性和合理性的数学思维能力,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
摘要: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背景下采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寻求可操作的、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本文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2012LSZ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