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学习与摸索,我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把握新课标中的阅读目标,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新课标提出了十五点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此不一一详述,只做几点概括和说明。
  第一,从阅读方法,阅读技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应根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第二、就阅读文本有较为详细的分类说明,并就第一类阅读文本分别提出了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例如对议论文阅读的定位,提出议论文阅读的重点是:“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要求改变了过去议论文阅读的方向,将议论文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第三,首次对阅读的方式提出了要求,重点强调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即“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还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新课标的要求是对基本的语文知识了解即可,语言知识融入阅读的范畴,语法修辞知识应在阅读教学中依据理解课文的需要,随文学习,不再追求全面和系统。
  第五,就课外阅读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对象和阅读量。
  总之,这些阅读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广大教师确立现代阅读理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进而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一)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片面理解“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影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以牵为主”的流弊,教师是随着课文的情节“千万次地问”,学生是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地答”,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自主读书感悟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分析琐问。不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忽视指导学生将范文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所以应该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并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深厚凝重的默读,长篇大论的就浏览等。例如在讲《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多次朗读课文,首先是初读感知,当学生疏通文意后,让他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朗读,随后,在对课文的美点赏析之后,又让他们带着一份美感朗读课文,最后,让他们在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思想终于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乐山水的情趣便会油然而生。
  (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思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其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像,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不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因此,我们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己征订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还要规定课外阅读数量,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其他文献
现阶段代教育界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内在要求和自己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学习乐趣,只有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习才能精神振奋事半功倍。个性化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极其重要。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倡导和重视学生的个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
职高学生绝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大部份学生数学成绩差,在数学学习方面早已失去信心,但作为职业学校培养的对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和动力,不仅要重视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尝试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谈谈。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普遍存在一种认识---数学知识越来越难了,尤其对后进生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但只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多亿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摘 要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进,势必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育,全方位的更新才能适应创新教育,本文笔者是一名乡镇小学教师,着重从教育观念、自身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当前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创新能力 教育观念 提升能力 教学方法    一、前言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进,农村教师特
北京盐改方案终于出炉。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盐业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暨媒体通气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商务委在会上发布《北京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树立起学会、学好的自信心。而激发探究欲望,树立自信心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  关键词 创设 问题 情境 探索讨论 树立自信心 生成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来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优良传统。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能力和个性发展却不够。我们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展、探索、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