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们生物教师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向。教育作为前沿阵地必须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而教学课堂更是课程改革的前沿,所有的教育行为最后都要在课堂之中被执行和体现。那么如何使现代教育理念渗透在课堂之中就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重点。现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和自然中真实的实物有关。如果用传统的教学: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规律,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
  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开场白”使学生“眼前一亮”。比如在讲解《生物特征》一课时,“开场白”我是这样讲述的,“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它是一株单株巨型真菌,占地达38亩,重约100吨,估计已生存了1500年到1000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在该国西部海底深处,发现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神秘生物。它们的身长只有十亿分之二十米到十亿分之一百五十米,甚至比已知的最小细菌还要小。那么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就是100吨的真菌和十亿分之一百五十米的神秘生物它们之间共同的特征。”几句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导入语言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语言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其中并渗透了“关注环境保护”、“基因与克隆”等社会热点。这就侧面给了教师丰富课堂内容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社会热点,并配以适当的讲述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通过设计组织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在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过此活动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武装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轻松
  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靠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如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学生的这种观看演示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生动形象了很多,而且学生一目了然,不容易忘记。
  四、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向学生展示看得见的知识
  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
其他文献
现在高中学生听力差,听不懂的原因有:1. 语音知识不足,语音知识不扎实。扎实的语音知识是听懂英语的基础,准确地抓住了语音,即使是生词也不难根据其发音从字典中找到答案。反之,如果语音知识不够,也搞不清楚语法关系,分不出主句和从句,因而搞不懂其含义。2. 词汇量不够。主要表现为一词多意不懂,单个单词认识,但与其他单词组合在一起组成词组后就听不懂了。3. 背景知识不足。学生对西方的风俗习惯和各种文化历史
期刊
现在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知识目标(八级)要求: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一方面,要求学生的词汇量有了很大增加和扩充。另一方面,新课程提倡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词汇,了解基本词义之外的用法、辨析、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命题考评在教学中重要的地位日渐凸显出来。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命题应体现哪些特征呢?  一、体现人文性。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命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鼓励,通过人文关怀,让学生增强自信,感受命题的亲和力,勇于迎接挑战。彻底改变以往命题过于严肃、生硬、呆板的面孔,逐渐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如命题前,可在卷首写上一段尊重、关爱、鼓励、引领学生的话。如“亲爱的同学们,时
期刊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这些年来,我觉得“口语”几乎是一个被冷落的话题;部分初中生更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过分注重词汇语法的解释,对词汇运用语法易错处不厌其烦的讲解,语用思维的流动,没有对学生语言思维连贯性进行培养。我认为这样就象一个人只有骨骼,而没有肉体和灵魂。如果说词汇、语法是学习英语的载体、基础,那么,口语交际就是学习英语的灵魂。只有准确
期刊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学习过程中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稳定的倾向性。原则上讲,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应注重情感培养,帮助幼儿积累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和谐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我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一句诚恳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关怀
期刊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期刊
小学科学课,作为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学科,我认为要上好这门课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科学素养。而目前大多数农村由于缺编,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科学老师仍是“兼职状态”。一般身兼两职,主要是语文或者数学,还要带一个班的班主任。有很多老师都把科学课当作搭头,认为学校只看语、数的成绩,不重视科学,因此,照着书本念成了他们普遍的方式,认为考之前让学生死记结论就行了。殊不知现在的《科学》和
期刊
摘 要 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与校本课程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高中 历史教学 衔接 乡土历史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就历史学科而言,初高中教学脱节仍然很严重,成为制约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以开发乡土历史
期刊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当中孩子认识了世界,促进了身心健康成长。孩子进入小学、升入初中、考上大学,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许多孩子由于缺少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了,有些孩子由于缺少运动肥胖了,有些孩子由于缺少活动近视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好活动与学习、锻炼与学习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问题。近两年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强调,为了保证能严格执行“保
期刊
面对新课标,针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需要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习惯入手。本文分析和强调地理教师如何对学生课前、课时、课后、复习和考试方面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习惯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地理教师对学生课前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1. 鼓励——预习课文。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很好的接受新知识。首先,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