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表述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首要也是最基本的素养。本文从解读方针政策、结合社会实际、组织实践探究三个角度提出了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培育;政治认同;教学对策
高中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课堂转型以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应是当下政治教师的题中之义。根据心理发展规律,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需要经历“知”(了解、理解、掌握)、“信”(相信、信任、信仰)、“行”(拥护、维护、发展)等环节。[1]因此,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应从思想认同出发、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其行为认同。
一、解读方针政策,澄清政治认识,增进思想认同
十九大以来,高中政治教材进行了更改和完善,加入了很多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可以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高度概括的。然而高中生课业繁重,时间较少,对时事政治不够重视,而且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因此很难理解政策的内涵,在学生眼里,这些方针政策非常枯燥拗口。因此学生对这些方针政策的认识可以说是囫囵吞枣,甚至曲解了政策的意义。缺乏对方针政策的正确认同,想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的制度、道路和文化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的。所以想要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需要先从方针政策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的困惑。
比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提出要振兴我国的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把生产从以前的粗放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促使产业升级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实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此外,供给侧改革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就业和生活。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供给侧改革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收集相关资料来设置问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挖掘方针政策背后的现实意义,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的政治体制、道路和文化。
二、结合社会实际,辨析价值,促进情感认同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繁荣发展,各种信息都可以轻松获得,学生可以各种途径了解到国外的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理论等,不免会产生疑惑:我们国家为什么不采取国外的制度或者做法呢?如果在政治学习中,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避而不答,那么学生的困惑就难以消除,会觉得政治就是公式化的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知识的堆砌,难以从心里上、情感上产生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应通过立足于生活实际,设置中外社会发展的对照组,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讨论辨别,从而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消除困惑,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并从情感上激发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认同。
比如,在讲到《政府的责任:为人民负责》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两段材料,对比在爆发新冠疫情之际,中外政府的不同做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了解武汉抗疫的具体情况、召开会议部署新冠病毒的防控安排会议、抗疫过程中,面对疫情“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等等;而美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后,特朗普总统与多个州长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缺少抗疫的实际行动。随后设置一系列問题:面对疫情,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各自做了哪些事情?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去武汉?为什么对黄冈市卫健委主任进行免职?美国为什么不积极抗疫而是相互指责呢?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进行价值辨析,认识到美国并不是所谓世界上自由和民主的灯塔,而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生自然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认同党的领导,对我国政党产生正面的情感。
三、组织实践活动,外化于行,实现行为认同
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行为认同,就是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外化为自觉的政治行为,实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认同。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模拟人大代表选举、模拟听证会、辩论赛、模拟基层民主选举、组织辩论会、主题探讨、社会调查、小组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政治行为的践行之中,把对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可以开展主题探究,探讨政治行为。在讲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笔者在班级组织了“浅谈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的小组辩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中的成绩、不足、优势、限制条件等,展望国家发展的未来。然后谈谈作为青少年,在未来国家发展中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最后让学生写下与此相关的梦想计划书并把此作为课后作业。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政治认同感,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对自己如何践行政治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计划,引导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深刻领悟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高和课堂的不断改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产生政治认同,不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式华.论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7(7):67.
[2]陈晓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刊,2018(4).
[3]刘娟婷.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
★ 本文系咸阳市2019年基础教育课题《高中生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题编号xyjjkk2018113,子课题《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培育;政治认同;教学对策
高中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课堂转型以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应是当下政治教师的题中之义。根据心理发展规律,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需要经历“知”(了解、理解、掌握)、“信”(相信、信任、信仰)、“行”(拥护、维护、发展)等环节。[1]因此,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应从思想认同出发、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其行为认同。
一、解读方针政策,澄清政治认识,增进思想认同
十九大以来,高中政治教材进行了更改和完善,加入了很多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可以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高度概括的。然而高中生课业繁重,时间较少,对时事政治不够重视,而且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因此很难理解政策的内涵,在学生眼里,这些方针政策非常枯燥拗口。因此学生对这些方针政策的认识可以说是囫囵吞枣,甚至曲解了政策的意义。缺乏对方针政策的正确认同,想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的制度、道路和文化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的。所以想要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需要先从方针政策入手,结合课堂教学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的困惑。
比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提出要振兴我国的实体经济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把生产从以前的粗放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促使产业升级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实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此外,供给侧改革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就业和生活。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供给侧改革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前收集相关资料来设置问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挖掘方针政策背后的现实意义,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的政治体制、道路和文化。
二、结合社会实际,辨析价值,促进情感认同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繁荣发展,各种信息都可以轻松获得,学生可以各种途径了解到国外的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理论等,不免会产生疑惑:我们国家为什么不采取国外的制度或者做法呢?如果在政治学习中,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避而不答,那么学生的困惑就难以消除,会觉得政治就是公式化的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知识的堆砌,难以从心里上、情感上产生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应通过立足于生活实际,设置中外社会发展的对照组,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讨论辨别,从而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消除困惑,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并从情感上激发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认同。
比如,在讲到《政府的责任:为人民负责》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两段材料,对比在爆发新冠疫情之际,中外政府的不同做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了解武汉抗疫的具体情况、召开会议部署新冠病毒的防控安排会议、抗疫过程中,面对疫情“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等等;而美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后,特朗普总统与多个州长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缺少抗疫的实际行动。随后设置一系列問题:面对疫情,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各自做了哪些事情?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去武汉?为什么对黄冈市卫健委主任进行免职?美国为什么不积极抗疫而是相互指责呢?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进行价值辨析,认识到美国并不是所谓世界上自由和民主的灯塔,而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生自然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认同党的领导,对我国政党产生正面的情感。
三、组织实践活动,外化于行,实现行为认同
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行为认同,就是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外化为自觉的政治行为,实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对我国政治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认同。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模拟人大代表选举、模拟听证会、辩论赛、模拟基层民主选举、组织辩论会、主题探讨、社会调查、小组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政治行为的践行之中,把对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可以开展主题探究,探讨政治行为。在讲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笔者在班级组织了“浅谈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的小组辩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中的成绩、不足、优势、限制条件等,展望国家发展的未来。然后谈谈作为青少年,在未来国家发展中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最后让学生写下与此相关的梦想计划书并把此作为课后作业。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政治认同感,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对自己如何践行政治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计划,引导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深刻领悟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要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高和课堂的不断改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产生政治认同,不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式华.论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7(7):67.
[2]陈晓晶.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刊,2018(4).
[3]刘娟婷.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
★ 本文系咸阳市2019年基础教育课题《高中生政治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题编号xyjjkk2018113,子课题《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