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创新策略探微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社会上把目前的作文教学称之为“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作文教学,批评这种围绕着升学记分牌打转的应试作文,不是从学生主体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活的情思,不是留在智力竞赛场上潇洒漂亮的生命轨迹,而以牺牲童子期精神发育的和谐健康为沉重代价,换得蚯蚓似蜷曲的死分数。的确,目前的作文教学出现的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激情的激发,而专事章法、决窍的无的放矢的作文指导,不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感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习惯能力的生成。为此,笔者提出“激写·导改·促转”三步作文教学模式,以飨读者。
  第一步,激写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先入为主,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敢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学生就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纯粹技能,一种才华炫示;有时,又当成了一种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的“伪圣化”表白。写作教育,快要异化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而与精神无涉。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随笔常比传统的命题作文要好。原因很简单:学生自由写作,无拘无束,处于良好的写作状态,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所谓良好的写作状态,就是学生不仅感觉到有许多东西(感觉,感悟,故事,景观,形象,思想,看法……)要表达,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且打开了表达的思路,对如何表达有了或明确、或朦胧的感觉。处在这样一种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中,写出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用文学的语言说,是“从心底里自动而自然地涌出”,而不是被动地“逼”出来的。
  如何使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也恰恰是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所忽略的。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激写”。所谓“激写”,就是激趣,煽情,调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煽动学生写作激情,让学生想写;调动学生自身积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1、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2、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变换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作文训练形式,如看无声电影后给电影配音,看电影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4、运用现代化手段,诱导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强化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是一种情感的渲泄,是感性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而这些只有讲清楚了才会满足,心理才会平衡。这种强烈表现自我的欲望就是一种心理需要。所以,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煽动学生写作激情。以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感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良好而热烈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一样会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深层感受,激发着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运用“迁移”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我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在习作前,组织组织学生欣赏上次优秀习作,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重点介绍创作成功的经验。还要善于挖掘中差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写作的“综合性”决定了写作是一种“调动的艺术”,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女作家茹志鹃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经这样说过:“我在写每篇东西的时候,哪怕是一延展短小的散文,我都在调动我一切储备……我在写每一篇东西的时候,我都翻箱倒柜,把所有的储藏,只要能用的都使用上来,哪怕并不是用在文字上。”调动自身的积累,这一点学生在写作时是有意无意地都在进行着的。拿到一个题目以后,大脑就在活动了,就在调动了。但教师要求学生由“无意”转向“有意”,尽可能往“深”里调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知识、生活体验这三方面的的积累,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第一,调动学生积累的品德思想因素进行写作。青少年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集体荣誉感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引发他们至纯至美的天性,让其感情潮水喷涌而出,就可以掘开学生写作的情感源泉。第二,调动学生积累的综合知识进行写作。如果写事理一类说明文,就必须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的知识储备,尽量占有材料,查阅资料,务求说明准确。如果写议论文,就必须调动所学过的哲学知识,学会运用哲理分析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如果写记叙文,在描写某种种特定的情景时,不妨将生活中的一连串的事情与各科知识巧妙嫁接,可以出奇制胜。如果善于调用文章的章法、词汇、语法知识与所写内容有关的知识,不仅可使文章内容正确丰博,形式趋于完美。第三,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没有生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写好自己及其家庭生活并不难,只要引导得法,自能出佳作。   第二步,导改
  “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能致使许多学生生造出一些浮躁、空泛的作文。这有悖于“新课标”的“自主写作”积极的引导作用。毕竟学生的认识能力、社会经历、情感体验有限;当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素材枯竭后,难免陷入新的假、大、空的窠臼。而在平常的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因此,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正确的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根据写作内容而在作文形式上有所创新。
  第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初稿教师要全部阅读,一方面了解学生在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主要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才能使作文修改的指导有针对性。第二,作文修改的指导的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第三,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教师应每次看完学生的作文后,都要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片段,一句话,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同时多采用比较的方法,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同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第四,指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首先是明理,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作文修改指导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学生弄清楚。指导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是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再次是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最后是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学生的作文修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修改方式有:教师示范,学生修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批互改;教师面批面改。
  第三步,促转
  学生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它的提高而是呈螺旋型上升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每次作文训练不应以“学生写成作文,教师批改完作文”为结束,教师应该以本次作文训练中的亮点为契机,以本次作文训练中取得的进步为起点,通过作文训练总结,探索出学生作文“头痛”症的病灶,对症下药,纠正学生在本次作文训练中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和偏差,促进学生兴趣和写作习惯的转变,以期收到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师一次次指导下通过一次次训练而逐步提高的效果。“促转”这一步应主要使学生产生以下几种转变:
  第一,正确认识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的转变。写作对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还有另一个意义,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人正是通过说与写将自己朦胧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感受、体验明晰化,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断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化与逻辑化,将纷乱无序的思想系统化、有序化,将原发的、处于相对粗糙形态的思想、情感、感受、体验、心理外化为精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文化。学生应该把写作当成是生存生活的需要,把写作当成是情感渲泄的方式,把写作当成是思想和精神的提炼,而不能把写作当成是完成任务的苦差事。
  第二,正确认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促使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关注生活的转变。“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说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即应从生活中汲取写诗的材料。作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学生常把活生生的生活材料当成了过眼烟云,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发掘写作源泉,必须要激发观察兴趣,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认清生活的意义。如能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写作规律的学习联系起来,那么写作学习就可以形象化、具体化、经常化了。
  第三,正确认识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读写分离到以读促写的转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不光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材,还可让学生学习到种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正确认识修改的意义,促使学生从看批改到自己修改的转变。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
  当然,以上几种转变不是教师一次指导所能奏效的,它需要教师多次系统化的引导才能实现“促转”的目的。
  “激写·导改·促转”三步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如果施展得法,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贴近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让学生写作训练成为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螺旋型的稳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围绕反腐倡廉这一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管住细节,抵制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  关键词:反腐倡廉; 管住小节; 抵制诱惑; 清正廉洁  党员干部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因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一样,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改进党的作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管住小节,挡住诱惑,最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
期刊
摘 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须做到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学生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强调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积极努力地创设情景
期刊
情境作文,指的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气氛,进而言、行、情融为一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向学生提供直观资料,如形象情境、角色情境、事实情境、延伸情境,供学生去猜想、联想、辩疑,籍此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由此进入作文的构思和写作。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着力对学生进行诸如观察情境训练、游戏情境训练、多媒体综合手段营造情境训练、表演再现情境训练等等。让学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和知道作用,加强数学思想教学意识的提升,并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渗透,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素质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地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思想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科学
期刊
摘 要: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干部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高校; 干部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Explora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 of Cadres and Personnel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本文通过几个方面探讨怎样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Jiang Li-e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methods and skills I want to discuss the probl
期刊
审视过去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它的突出弊端,就是违背语文本学科的性质、特点,不从语文学科的目标出发,机械教条的进行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更谈不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了。新《语文大纲》为语文学科重新定了位,突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丰富性、人文性和综合性。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突出了语文学科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  一、明确学科目标,有效学习,提高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习和掌握几种课堂导入方法,对教师的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所总结的几种导入方法,供读者借鉴。  关键词: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课堂导入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作为教师要吃透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导入部分,犹如演员在戏中的初次亮相,如果首次表演不好,那
期刊
摘 要:21世纪的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到位的理解,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所以,对现在使用的课程标准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的对比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其发展历史和变化能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本文就从课程标准的变迁来说明小学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行为主体  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新中国成立至今,颁布过许多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很注重课堂开始的导入。他们往往是煞费心机,使劲解数来演绎近乎完美的开端,而却忽视了收束的完美。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但结束决不可小觑。就如织一件漂亮的毛衣,头起得再好,没有最后的收头,终不成衣。收束与导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甚或收束更能彰显它的特殊效应:一条龙,须最后点睛才能腾飞.同样,一堂好课,须有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