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响应时代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农村小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刨除传统的教学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探究、分析教材强化自身的教育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60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真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实现语言积累,提升其语言能力,从而成功建构起高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一、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意识淡薄、主动性较差
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和素材的积累,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课程教学联系不紧密,对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重视,对语文素养的重视不够,大部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方式方法欠缺,劳而无功,语文素养依然很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阅读量少是现在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两类。其一,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农村中学生是属于留守学生,父母的责任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这些家长“重分数以高分为宗旨”,认为课外阅读不仅对提高考试分数没有任何帮助,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开支。其二,學校及周围环境没有营造出阅读的氛围提供阅读的资源。农村极少有可以自由借阅课外读物的图书馆,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资源,没有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
3、教学方法、手段趋向复杂化、形式化
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过于复杂化,课堂活动的设计倾向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实际上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从目前的教学背景来说,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发挥其学科固有的人文性以外,还要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内核,并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和感受,互相交流讨论,从而营造出自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激发起自己内心的教学热情与爱心,全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内心与课本内容的共鸣,这既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又与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相契合。
如在讲到《泊船瓜洲》这一课时,教师要着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拉入那一幅思乡的画面中,带领学生再现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错觉,从而能感作者之思、念作者之想,真正体会到作者那深刻的思乡之愁苦。除此之外,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注意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场景中,认识到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
2、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特点。语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既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又表现出广博的外在风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学好语文的动力,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堪称经典,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笔,构建出浓郁的人文意境,向读者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要做的就是教好这些经典佳作,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从而达到建立起深厚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认识到这是一篇写景课文,优美的文笔是其最大的特点,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的分析上,由此引导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整体面貌,认识到它秀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来领悟语文的人文情怀,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在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加强课堂引导和探索,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近年来,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注重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但是,应该看到,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该被忽视。相反,要有效利用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感受,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性和力量化。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阅读内容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例如,以《父爱之舟》的阅读教学为例,大多数教师可以首先以以下问题为指导: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整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探索和把握文章。然后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以小组形式等多种形式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比如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为什么作者以梦的形式回忆过去?文本中哪个场景最感人?为什么?你能告诉我如何使场景描述更感人吗?这篇文章里发生过很多次什么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父爱之舟》。这里的“船”是不是只指古达的小渔船?为什么?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求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深刻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父子情怀,增强阅读体验,加深阅读感悟和感恩之情。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8,(12):99.
[2]王敏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0.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60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真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实现语言积累,提升其语言能力,从而成功建构起高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一、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意识淡薄、主动性较差
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和素材的积累,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课程教学联系不紧密,对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重视,对语文素养的重视不够,大部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方式方法欠缺,劳而无功,语文素养依然很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阅读量少是现在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两类。其一,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农村中学生是属于留守学生,父母的责任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这些家长“重分数以高分为宗旨”,认为课外阅读不仅对提高考试分数没有任何帮助,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开支。其二,學校及周围环境没有营造出阅读的氛围提供阅读的资源。农村极少有可以自由借阅课外读物的图书馆,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资源,没有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
3、教学方法、手段趋向复杂化、形式化
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过于复杂化,课堂活动的设计倾向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实际上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从目前的教学背景来说,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发挥其学科固有的人文性以外,还要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内核,并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和感受,互相交流讨论,从而营造出自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激发起自己内心的教学热情与爱心,全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内心与课本内容的共鸣,这既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又与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相契合。
如在讲到《泊船瓜洲》这一课时,教师要着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拉入那一幅思乡的画面中,带领学生再现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错觉,从而能感作者之思、念作者之想,真正体会到作者那深刻的思乡之愁苦。除此之外,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注意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场景中,认识到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
2、紧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特点。语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既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又表现出广博的外在风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学好语文的动力,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堪称经典,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笔,构建出浓郁的人文意境,向读者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要做的就是教好这些经典佳作,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从而达到建立起深厚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认识到这是一篇写景课文,优美的文笔是其最大的特点,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的分析上,由此引导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整体面貌,认识到它秀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来领悟语文的人文情怀,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在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加强课堂引导和探索,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近年来,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注重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但是,应该看到,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该被忽视。相反,要有效利用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感受,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性和力量化。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阅读内容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例如,以《父爱之舟》的阅读教学为例,大多数教师可以首先以以下问题为指导: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整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探索和把握文章。然后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以小组形式等多种形式对文章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比如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为什么作者以梦的形式回忆过去?文本中哪个场景最感人?为什么?你能告诉我如何使场景描述更感人吗?这篇文章里发生过很多次什么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父爱之舟》。这里的“船”是不是只指古达的小渔船?为什么?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求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深刻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父子情怀,增强阅读体验,加深阅读感悟和感恩之情。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8,(12):99.
[2]王敏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