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第一、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第二、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 第三、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优化教学过程,二者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彻底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关键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做到学生自读理解、自我升华;教师要避免教学环节的支离破碎,繁琐的串问、串讲或者不问、不讲。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課堂教学结构,还必须加强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实践的过程。要能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入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得出实践经验的特点;体现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地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和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必须注重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尊重个性,培养求异思维;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创造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就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的状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如在教学初三《资源和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设下如下问题:资源的过渡利用导致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那么,请问:停止开采资源就可以保护环境吗?对这个问题可以循以下的思路进行分析:借用热点(环境问题)——适时布疑(不开采资源是否可以保护环境)——巧妙质疑(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谁最重要)——设下悬念(学习今天的知识就能明白),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教师设置的范畴,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三、在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中,要借鉴,更要创新
1、理解课文要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基础。没有学生的自读、自悟作基础,就不会有学生思想上的升华。教师不宜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理解的层面说,又是一种尝试学习。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一改往日古板陈旧的编排模式,设置了“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试一试”、“阅读与思考”等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教师包揽讲课的一统格局,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它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下一步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学生读懂的,教师就不必多问多讲;学生肯定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那些共性的问题往往是老师下一步指导的重点。
2、要以学定教,确定自读和思维的重点。把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议,逐一加以解决。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进行合作学习,全班讨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3、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独立思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够发表独立见解,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思想政治课教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让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彻底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象,关键要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做到学生自读理解、自我升华;教师要避免教学环节的支离破碎,繁琐的串问、串讲或者不问、不讲。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課堂教学结构,还必须加强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实践的过程。要能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入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得出实践经验的特点;体现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地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和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必须注重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尊重个性,培养求异思维;要善于引导、发现和珍惜学生创造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就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的状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如在教学初三《资源和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设下如下问题:资源的过渡利用导致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那么,请问:停止开采资源就可以保护环境吗?对这个问题可以循以下的思路进行分析:借用热点(环境问题)——适时布疑(不开采资源是否可以保护环境)——巧妙质疑(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谁最重要)——设下悬念(学习今天的知识就能明白),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教师设置的范畴,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三、在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中,要借鉴,更要创新
1、理解课文要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基础。没有学生的自读、自悟作基础,就不会有学生思想上的升华。教师不宜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理解的层面说,又是一种尝试学习。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一改往日古板陈旧的编排模式,设置了“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试一试”、“阅读与思考”等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打破了教师包揽讲课的一统格局,为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它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下一步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学生读懂的,教师就不必多问多讲;学生肯定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那些共性的问题往往是老师下一步指导的重点。
2、要以学定教,确定自读和思维的重点。把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议,逐一加以解决。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进行合作学习,全班讨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3、要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独立思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够发表独立见解,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创新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思想政治课教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让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