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代高等院校的扩招,当代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就业率不高。本文就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一、前言
自我国99年高等院校扩招至今,高等院校的录取率不断提升,意味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率,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当代关注的热点话题。
二、就业竞争力概述
就业竞争力也就是选择及从事的职业需要的所有能力的总和。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就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技术能力等;有的学者认为,影响就业因素有:过硬的技能及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等;还有学者认为,就业素质主要包括择业技巧、专业技能、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等。
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硬性资本和软性资本。硬性资本就是自身所學的专业知识要过关,要符合用人单位的硬性要求,能胜任用用人单位所提供的职位,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软性资本主要反映在自身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精神面貌、人生价值观等,这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简而言之,硬性资本是进入用人单位的前提,而软性资本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是否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一)高职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1.定位过高。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岗位期望过高,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这些家庭为孩子的求学付出了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把自己的孩子定位很高,将自己所有希望寄托在上高职的孩子身上。这种期望使得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就往上提,不再正确的认清市场的现状和自身的条件,没有正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在毕业时就不想去低级的用人单位,期望毕业就能去到很好的单位,这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诚信问题存在。另外,诚信问题在高职学生中还是存在的。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修养很重要。尽管现在社会上有些浮躁的人因不守信而投机或者“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只是暂时的,经不起社会的长期考验。目前,高职学生的一些负面的现象还是存在,一些学生为了眼前的某种利益而不守信用,例如,有些学生存在违约现象,这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用人单位在聘用人员上任时,都会考虑所聘用的人的品德修养,大多数招聘者认为诚信是个人的自身修养,反映出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很难改变,而工作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地塑造,因此,诚信问题存在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3.自身职业技能不够扎实。高职校园是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具备职业技能人才的地方,但是很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不能胜任所在职位。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之下,努力学习,到了大学的校园,没有了监管,就没用动力去认真学习,没能认真学到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混日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玩游戏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过高,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与预期的相差太远,这就使高职的毕业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就业的外部因素
1.就业市场的影响。对于一个完善的就业劳动市场,可以运行其机制合理分配资源,但是我国的高职学生资源的配置中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高校的招生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的毕业生的数量,而目前我国的高校的招生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数量来招生的,只是按计招生,毕业生的数量和劳动市场的需求是不成对应关系的,呈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我国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上升,对应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会增加,而市场的需求增加的速度远不及现代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尤其近年来,我国的国企经营效益增长速度放慢和政府机构实行精简,不再能收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高校的毕业生就压力加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全球的经济仍处于紧张状态,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很难经营下去,进一步精简员工,不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目前的市场经济竞争非常的激烈,科技和价格的博弈是当今社会的重点,这就对高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目前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众多,用人单位首先挑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在就业竞争时,高职的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
2.高等院校因素。我国的不少高等院校在争取扩大招生计划,这样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质量上也有所降低。从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看,高职院校应该控制在7000人左右为宜,如果人数众多,办学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有些院校还没能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诚信全面发展,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进行调查,造成专业设置的结构有问题,没有及时调整一些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专业的学生人数,加大了就业的压力,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是院校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
一些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不够,没能为学生提供高层次就业服务,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供求信息联动的机制,导致了学生接收的招聘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难点就是高职进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没有本科院校的学生生源的质量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供学生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比如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力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增加砝码。另外,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职业技能、责任感、诚实守信的品质,只有注重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代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提高高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要提高对就业的认识,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当机遇来临时,我已做好准备。这就是要求在择业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已经给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定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了解市场的需求与竞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认清自己,认清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相应的充分准备。
(三)注重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初次面对就业,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业指导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才能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
五、结语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企图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加强自我认识,做好自我定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是今后高职院校的努力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对十年扩招之路的反思[J].教育纵横,2009(2).
[2]徐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3]任纪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4]马向青.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郭 强(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硕士,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一、前言
自我国99年高等院校扩招至今,高等院校的录取率不断提升,意味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率,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当代关注的热点话题。
二、就业竞争力概述
就业竞争力也就是选择及从事的职业需要的所有能力的总和。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就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技术能力等;有的学者认为,影响就业因素有:过硬的技能及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等;还有学者认为,就业素质主要包括择业技巧、专业技能、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等。
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硬性资本和软性资本。硬性资本就是自身所學的专业知识要过关,要符合用人单位的硬性要求,能胜任用用人单位所提供的职位,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软性资本主要反映在自身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精神面貌、人生价值观等,这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简而言之,硬性资本是进入用人单位的前提,而软性资本是个人内在的素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是否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一)高职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1.定位过高。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岗位期望过高,不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这些家庭为孩子的求学付出了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把自己的孩子定位很高,将自己所有希望寄托在上高职的孩子身上。这种期望使得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就往上提,不再正确的认清市场的现状和自身的条件,没有正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在毕业时就不想去低级的用人单位,期望毕业就能去到很好的单位,这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诚信问题存在。另外,诚信问题在高职学生中还是存在的。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修养很重要。尽管现在社会上有些浮躁的人因不守信而投机或者“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只是暂时的,经不起社会的长期考验。目前,高职学生的一些负面的现象还是存在,一些学生为了眼前的某种利益而不守信用,例如,有些学生存在违约现象,这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用人单位在聘用人员上任时,都会考虑所聘用的人的品德修养,大多数招聘者认为诚信是个人的自身修养,反映出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很难改变,而工作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地塑造,因此,诚信问题存在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3.自身职业技能不够扎实。高职校园是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具备职业技能人才的地方,但是很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不能胜任所在职位。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之下,努力学习,到了大学的校园,没有了监管,就没用动力去认真学习,没能认真学到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有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混日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玩游戏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过高,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与预期的相差太远,这就使高职的毕业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就业的外部因素
1.就业市场的影响。对于一个完善的就业劳动市场,可以运行其机制合理分配资源,但是我国的高职学生资源的配置中存在一定的失灵现象。高校的招生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的毕业生的数量,而目前我国的高校的招生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数量来招生的,只是按计招生,毕业生的数量和劳动市场的需求是不成对应关系的,呈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我国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上升,对应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会增加,而市场的需求增加的速度远不及现代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尤其近年来,我国的国企经营效益增长速度放慢和政府机构实行精简,不再能收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高校的毕业生就压力加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全球的经济仍处于紧张状态,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很难经营下去,进一步精简员工,不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目前的市场经济竞争非常的激烈,科技和价格的博弈是当今社会的重点,这就对高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目前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众多,用人单位首先挑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在就业竞争时,高职的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
2.高等院校因素。我国的不少高等院校在争取扩大招生计划,这样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质量上也有所降低。从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看,高职院校应该控制在7000人左右为宜,如果人数众多,办学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有些院校还没能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诚信全面发展,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进行调查,造成专业设置的结构有问题,没有及时调整一些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专业的学生人数,加大了就业的压力,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是院校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
一些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投入不够,没能为学生提供高层次就业服务,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供求信息联动的机制,导致了学生接收的招聘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难点就是高职进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没有本科院校的学生生源的质量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供学生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比如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力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增加砝码。另外,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职业技能、责任感、诚实守信的品质,只有注重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代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提高高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要提高对就业的认识,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当机遇来临时,我已做好准备。这就是要求在择业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已经给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定位,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了解市场的需求与竞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认清自己,认清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相应的充分准备。
(三)注重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初次面对就业,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业指导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才能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
五、结语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企图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加强自我认识,做好自我定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是今后高职院校的努力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对十年扩招之路的反思[J].教育纵横,2009(2).
[2]徐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3]任纪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4]马向青.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郭 强(197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硕士,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