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基层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寻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对策。[结果]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主要存在药材入库质量把关不严,配方过程监管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相应的对策为通过制度严格把关药材入库,提高配方发药工作的准确性,加强对中药房的信息化管理。[结论]保证中药房管理的科学和规范,从而保证药材饮片的安全入库和炮制及发放,保证病人的利益。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改进对策
在基层医院中,中药房承担的工作基本可细化为计价划价、质量验收、审配调剂、煎药以及计划采购管理等工作[1]。但总体来讲中药房管理首先是以质量验收为重点,因为医院中药质量的优劣与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医院中药房只有重视中药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药质量,确保“辨证准确、处方正确、用药有效”,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状况。
存在的问题:
入库把关不严。基层医院医药消费者又是普通百姓,对用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基层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配方过程不严格。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基层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基层医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信息管理程度不高。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基层医院中药房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对于药材的使用期限,当前库存,疗效,注意事项等并不能保证熟记于心,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基层医院中,其他部门,如挂号,划价缴费等都使用了信息管理[2],但是中药房的信息化却相对落后,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医师开具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的处方给药房,药师再进行核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另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不能传递到药房,使得药师在发药时存在一定程度不方便。
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把关药材入库,严格监督配方过程等。
严保入库质量。首先需要建立药库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比如可以仿效中药企业中对毒性药材的管理,即对于入库采取双人签字的办法,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情交易,并提高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另外对于中药饮片,应用一体化管理手段,逐步完善中药房内部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药房还可以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建立中药鉴定室等,通过有效的鉴定办法,对药材开展真伪、优劣鉴定,对饮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显微鉴定工作。
严格配方全过程。在基层医院,一般是医师开具处方,病人拿处方到中药房配药,然后将中药饮片发给患者。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炮制,配药人员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医师的意图都影响着饮片的疗效,因此必须提高配方工作的质量。为此配方人员必须首先要能很容易辨别各种药材以及其君、臣、佐、使,然后正确阅读处方并严格按照配方炮制药品,这是保证饮片疗效的关键。另外就是发药时必须严格核对。不像西药可以运用包装说明识别,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辨别中药,因此保证发药准确率也很重要,这可以采取多查多对制度。另外在调配处方时,需认真备药,并按规定称取,做到“称准分匀”。
提高信息化程度。药品信息化管理是联系临床医师之间的纽带,这样药房人员可以准确了解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数据,更安全的用药。医师将处方通过电子单据发给药房,病人则根据收费票据到药房取药,药师对应配方发货,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清宇.现代中药房的细节管理[J].首都医药,2007,(1):45.
[2]崔晓莉.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7,(9):712.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改进对策
在基层医院中,中药房承担的工作基本可细化为计价划价、质量验收、审配调剂、煎药以及计划采购管理等工作[1]。但总体来讲中药房管理首先是以质量验收为重点,因为医院中药质量的优劣与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医院中药房只有重视中药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中药质量,确保“辨证准确、处方正确、用药有效”,改变“医准、方对药不灵”状况。
存在的问题:
入库把关不严。基层医院医药消费者又是普通百姓,对用药质量,疗效没有太多的认知能力,受到媒体及其他监督力量小,因此基层医院往往在管理上不严格。另外国家对医药市场的部分开放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很多药材经营者不顾伦理道德,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对库管人员行贿,更有甚者在草类药材中掺杂大量沙土,在质轻的药材里面夹杂土块瓦砾等。针对这些手段,库房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仅仅凭借私人关系或药材外表就让药材入库,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配方过程不严格。中药配方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方的,否则对饮片的质量和疗效影响非常大,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作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即根据中药本身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来选择的。但是在具体用药时,又必须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通过炮制使得药性符合医疗的需要,因此炮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疗效。而基层医院中,很多配方人员没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土经验来进行配方,炮制。另外基层医院中药配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监督,从门诊到配方及炮制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而多个人容易引起误解而造成所配置的饮片失效
信息管理程度不高。条件较好的医院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基层医院中药房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但是人工管理对于药材的使用期限,当前库存,疗效,注意事项等并不能保证熟记于心,更关键的是,几乎所有的基层医院中,其他部门,如挂号,划价缴费等都使用了信息管理[2],但是中药房的信息化却相对落后,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医师开具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的处方给药房,药师再进行核对,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另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不能传递到药房,使得药师在发药时存在一定程度不方便。
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把关药材入库,严格监督配方过程等。
严保入库质量。首先需要建立药库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比如可以仿效中药企业中对毒性药材的管理,即对于入库采取双人签字的办法,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人情交易,并提高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另外对于中药饮片,应用一体化管理手段,逐步完善中药房内部机构的设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中药房还可以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建立中药鉴定室等,通过有效的鉴定办法,对药材开展真伪、优劣鉴定,对饮片含水量进行测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理化、显微鉴定工作。
严格配方全过程。在基层医院,一般是医师开具处方,病人拿处方到中药房配药,然后将中药饮片发给患者。中药饮片是否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炮制,配药人员是否能清晰地理解医师的意图都影响着饮片的疗效,因此必须提高配方工作的质量。为此配方人员必须首先要能很容易辨别各种药材以及其君、臣、佐、使,然后正确阅读处方并严格按照配方炮制药品,这是保证饮片疗效的关键。另外就是发药时必须严格核对。不像西药可以运用包装说明识别,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辨别中药,因此保证发药准确率也很重要,这可以采取多查多对制度。另外在调配处方时,需认真备药,并按规定称取,做到“称准分匀”。
提高信息化程度。药品信息化管理是联系临床医师之间的纽带,这样药房人员可以准确了解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法用量等数据,更安全的用药。医师将处方通过电子单据发给药房,病人则根据收费票据到药房取药,药师对应配方发货,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清宇.现代中药房的细节管理[J].首都医药,2007,(1):45.
[2]崔晓莉.中药房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7,(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