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植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与城市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特别是化学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将环境保护意识植入初中化学学习中,使学生在科学的理论层面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周边环境。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
  1.联系的普遍性,化学与环境密不可分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及变化、用途和制法等规律,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也是其他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化学在实际运用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与环境不相容的物质,这会造成相应的环境污染,而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这样的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社会需要发展,人类需要进步,科学不可能停滞不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各种环境污染,我们需要利用化学的手段加以治理,趋利避害,只有这样,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和。
  例如,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污染,譬如可吸入颗粒物(PM2.5),就需要化学发展去解决。又如塑料制品的使用,使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便利,却带来白色污染,这对化学提出新课题,因此就要想办法解决。由此可见,化学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
  2.环境问题突出,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现在社会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无处不在。按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按人类活动可以分为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可以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
  直接危害的代表事件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2)美国多诺拉事件;(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6)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7)日本水俣病事件;(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间接危害作为环境污染衍生出的问题,往往比直接危害更加严重,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的方法。这种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在污染发生的时候不易被察觉或预料,但往往一开始被人忽略的,最后产生的危害极大。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就水而言,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为体重的70%~80%,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L。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水来完成,所以水体污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2)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食用体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面对以上种种环境问题,防治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青少年作为社会的生力军,对他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就成为重中之重。
  3.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教育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之中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决定了人的社会化水平,同时它是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知识的开端。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对整个化学系统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不正确的化学运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运用化学的概念,也只有在一开始就让他们明白化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3.1课堂学习
  3.1.1结合微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氧气的性质一课时,我会讲硫的燃烧,该实验一般不做课堂演示,放视频,现象及其明显,学生对于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觉得化学特别有趣。当我提出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或者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特别希望老师做实验,更有学生希望自己动手做,我也往往鼓励学生敢于实践。
  3.1.2进行实验改革,保护环境从课堂做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涉及一些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及有毒气体逸出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材料使用,污染处理和确保学生安全、防止中毒是实验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原理是将制备物质的发生器、该种物质多种性质实验的反应装置及尾气吸收和转化装置根据每个化学实验的具体特点进行组合,装置成一套可控的完全封闭的系统。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副产物及尾气等物质均控制在此系统中,凡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都在封闭系统里完成吸收、转化。
  如初中化学教材中“燃烧的条件”存在一些不足:实验费时又污染空气,我们可以加以改进,如用大玻璃管代替烧杯,在玻璃管内分别放白磷和红磷,玻璃管一端套鼓气球,一端套一个气球,实验时只需用酒精灯稍稍加热,然后移走酒精灯,一按鼓气球白磷就会燃烧起来。此实验可反复操作。这实验不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产生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污染不到空气。因此可在现有仪器的条件下加工制成具有防毒气逸出的装置,使实验更安全,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1.3结合生动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课堂上我们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提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性之一就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譬如上海。学生一听上海不存在,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昆山)肯定也麻烦,所以笑过之后都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用化学知识解决,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随之提高。
  3.1.4进行课堂总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每结束一节实验课,都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填写实验报告,这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整合。这也是一个总结和思考的过程,能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模式,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将老师上课强调的环境保护概念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逐渐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3.2课外实践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化学实验,例如:铁丝的生锈、鸡蛋在食醋中的沉浮引出酸雨的危害性等,我都鼓励学生有条件的自己做实验,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切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化危机为转机,合理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门学科,绿色化学应运而生。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积极主动的科学,不再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的发生,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技。
  我们要提倡绿色化学,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的伟大,从而利用化学知识造福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学生中的一门课程.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信息技术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标.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
通过对政府采购的功能需求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内网与外网结合的政府采购平台模式,并且通过protal门户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这一目标.让所有政府采购业务的参与者,在处理政府采购
摘 要: 本文深入阐述了新时期教学模式的灵活确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活用教学模式、突破物理教学瓶颈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教学瓶颈 教学改革  1.引言  传统的物理教学仅仅是教师对知识的硬性灌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同时并没有进行自身的咀嚼与消化,更没有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及信息社会的高速融合,这种教
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建设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必要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课堂现存的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丰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高
摘 要: 物理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文据此讨论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电学问题。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联系生活 电学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关系。”这充分表明了注重物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电的问题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这类问题的特征是:背景熟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支撑点,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制高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将信息技术主动地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信息素养,能
【摘 要】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个人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得到空前凸显,围绕该问题展开的哲学讨论业已辐射至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在西方文艺之现代主义转型期,一些重要英美作家在创作时以一种“自我诗学”贯之,其中美国心理分析现实主义先驱亨利·詹姆斯(1843-1916)与英国最著名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具有代表性。本文试以道德哲学中一些核心概念作为理论资源就上述问题对两位作家作品作对比研究
鉴赏教学在高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他们去感悟艺术的魅力,着重培